滿心期待地開上新車,卻發現停車時到處碰壁,還得時時小心不被貼上「黃色炸彈」……網上的「停車位」遊戲曾風靡一時,而現實中的「車位之爭」更加真實殘酷。其實,從國內外一些成功經驗來看,包括推行錯時泊車、興建立體車庫等,都值得探討和借鑑。
那麼,
上海停車的現狀與實施的新方法又如何,且看本報記者的現場採訪。
鬧市區
「P」字停車牌試行
現場直擊:兩塊長方形的「P」牌,豎在路邊。在這兩塊牌子之內,付上錢,就可以停車。這是記者在南京西路新世界百貨大樓下所試行的新方法。
「停車難,在鬧市區路邊停車難!」曾在人民廣場附近工作的宋先生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花多少錢停車,而是你有錢,也未必能找到停車位。也因此,更多人雖然是有車族,但白天辦事時還是不得坐地鐵或是打車。
在現階段,還有什麼方法能對付鬧市停車難的問題?近日,為了緩解中心城區道路資源的緊張問題,上海市交警總隊在市中心一些地區開設了總共75個移動停車牌。
記者詢問了現場工作人員,據其介紹,這個移動停車位的有效時間是雙休日的早上9點到晚上10點,由於緊鄰南京東路步行街,商業設施集中,雖然已在南京西路下沉式廣場前設置了道路停車場,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仍不能滿足需求。但這裡又實在沒有條件再新增道路停車泊位,因此交警想方設法在停車矛盾最突出的周末時段,設置了時間性臨時停車場,前後放置兩塊移動式「P」牌,由相關部門派出的人員負責這裡的道路停車管理。至於價格,「就和平時在對面停車是一樣的啊!」停車管理員表示移動車位的價格不會比普通車位高。
記者在現場還發現,平時南京西路這條路段只有一邊能夠停車,而有了「P」牌後,兩邊都能停了。到了周一隻要把這些移動車牌拿走,就不會影響工作日的交通,這也算是一條應變之道。據悉,這種移動停車牌未來還將越來越多,或許以後駕駛員找不到車位的時候,也可以打聽下附近有沒有「P」字停車牌。○新報記者|童軼君|文|李燕|攝
記者提示:
上海移動車牌試行點選摘
1. 延安東路—金陵東路(每天17:30—22:00)
2. 黃河路——西藏中路(雙休日及國定假日)
3. 舊校場路——三牌樓路(雙休日及國定假日)
4. 淮海路—金陵路(雙休日及國定假日)
購物商圈
「轉戰」副中心商圈停車場
現場直擊:在人頭攢動的購物商圈周圍轉了一圈,哎,又沒有車位了……在這個情況下,或許悻悻離去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有心的話,不妨在附近的辦公樓宇旁轉轉,目前一些新建的商圈內會特別開設一幢獨立的大樓作為室內停車場,那裡,也許還有空位呢!
在徐家匯、陸家嘴等商圈,「搶車位」更激烈。「我記得有一個周末的晚上,開車從虹橋百盛開到徐家匯太平洋百貨,再從徐家匯開到了楊浦五角場,開了幾十公裡,居然沒找個有車位的停車場。」一位車主這樣抱怨。看來,停車還得趕早這個道理不光是網上才有。
除了車位少的問題之外,安全問題也是個老大難,記者上周末在靜安寺附近的一家百貨公司附近的停車點發現,工作人員只是在場地內撐了把大陽傘,兩把靠背椅。如此簡陋之地,卻停了近數十輛車。
在這種情況下,不妨選擇城市副中心的商圈購物,這樣停車的車位也會多些,比如在此次採訪過程中,大寧國際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目前大寧國際的車位大約在1200—1300個,而整個徐家匯商圈的車位大約在2500個左右,應該說,這裡的車位還算是較多的。」
對於周末商圈停車的安全問題,目前一些新建的商圈內在周末也增加了保安,來監督管理和疏通交通。
記者提示:
假如你想周末盡興購物的話,還是放棄在尖峰時段出發,根據不少車主的建議,如果周末晚上想在大型商圈內找到車位,那還是儘量選擇在下午4點前將車子開過去。
住宅小區
「揩油」周邊停車點
現場直接:周末回家,眼看著要到小區門口,可車位已被擠得滿滿當當,怎麼辦?調轉車頭,去附近的汽車4S店看看,說不定那裡晚上尚有一些閒置的車位,只要和店裡的工作人員進行協商,支付一定的費用,就能每天晚上將車子停在裡面……
因為小區停車難,近日閘北區某小區的一名業主因為保安不讓他在綠化帶上停車而引起不滿,竟揮拳相向發生惡性事故。
這折射出目前小區停車的一些問題:1.小區停車貴,地下車庫的停車費讓人難以承受,而地上停放車量過多,又影響交通;2.一些房齡較大的老式小區當初沒有設計過多車位,因此很多居民在購車後發現已經無處停放。
針對此,目前一些市民也開始在周圍尋找停車點,比如考慮在附近的大型超市或者別的小區內停車,有的車主甚至在汽車的後備箱裡放置了一輛自行車,以便於來往於停車點與居住小區之間。
對於一部分「不差錢」的車主,通過高價購買或者租賃別人的車位是個最簡單的方案。記者了解到,目前小區的車位月租金大約是300元到800元之間,一些繁華的商業區月租金高達2000元,而購買一個車位的價格則需要幾萬元。
記者提示:
搜房網曾做過一項調查,有36.82%的人打算先租車位,再買車。如果小區沒車位,還是先別急著下手買車。
放大「境」
挑戰滬上
「魔鬼停車場」
所謂「魔鬼停車場」,是指那些建設可能存在設計不夠人性化問題的停車點,其中環行盤旋而上的停車場最為普遍,讓駕駛員「神經繃到極點」。面對它們,考驗的不僅僅是你的心理,還有你的技術。
NO1.香港新世界停車場
特徵:香港新世界廣場停車場在第9層,開上這條「城市山路」,一定要有強大的抗暈能力,如果中途熄火,斜坡的上坡起步,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建議:一鼓作氣,千萬不要中間熄火。
NO2.新世界百貨停車場
特徵:車位夠短,而且還是斜車位,車前後通行空間很小。
建議:大車請不要輕易停進去。
NO3.古北家樂福停車場
特徵:進出坡道極陡。
建議:手排車,先複習半坡起步,下坡到地面後,踩好剎車。
NO4.天鑰橋路星遊城停車場
特徵:連續的急彎。
建議:車身過大的話,要格外放慢速度,筆直衝下去,損失就大了。
NO5.龍之夢購物中心停車場
特徵:最好不要將車停到B3層去,下行的坡度有30度,非常陡。
建議:帶著剎車慢慢下去,膽大心細,安全到達後別大意,車位上方通風管道很低,高點的車停其他樓層。
(以上信息由網友提供)
目前,我國私人轎車保有量達到1947萬輛,到2010年僅上海的汽車保有量就將達150萬輛。隨著私家車的不斷增多,搶車位就成了車主們的必修課。
顧先生家所在的小區在中環和外環之間,該區域的居住者以年輕人居多。
「三年前,我剛住進來的時候,小區內的很多臨時車位上都可以停車;現在,一旦回家晚了就找不到停車位。」顧先生說,小區內也有地下停車庫,但是每個月的停車費是地面停車位的3倍,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再說,地下停車庫的出口只有一個,不是很方便。」
在記者的調查中,大多數人居住的小區有地面和地下停車庫,但依然是車位嚴重緊張。受訪者78.58%的人覺得自己小區的車位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車輛需求,尤其是老式小區,有時候不得不佔用小區的草坪,破壞了綠化、破壞了自己的居住環境。
小區車位難尋,愛車「無處安身」,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
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上海很多商業中心都存在停車位不足的現象,尤其是遇到節假日,排隊停車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劉先生就遇到這樣的情況,為了看大片《變形金剛2》,他從靜安區開車到五角場的商業中心,排了半個小時的隊停車,結果票賣完了;於是又去大寧商業中心,同樣還是排隊停車,票售光;固執的他又去百聯中環,排隊停車後終於買到了票。他說:「現在周末外出排隊停車很正常,尤其是趕上節日,人和車全體出動,不排隊都難。」
如今,上海很多大型的商業中心都有地上和地下停車位,但是有時候確實也不能滿足車主們的需要。就拿大寧商業中心來說,有地下停車位和地上多層的停車位,但是趕上節日停車還是要排隊。在記者的調查中,83.87%的人覺得周末比較難停車,81.18%的人會因為停車難而不出去逛街或者吃飯。
滿心期待地開上新車,卻發現停車到處碰壁,還得時時小心不被貼上「黃色炸彈」……網上的「停車位」遊戲曾經風靡一時,而現實中的「車位之爭」更加真實殘酷。面對停車難題,積極尋求破解之道乃是當務之急。從推行錯時泊車、興建立體車庫,到充分利用小區周邊公共場所停車位利用率等,都是值得探討和借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