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媽媽發燒需做好防護 當心哺乳時傳染寶寶
張女士最近被才半歲大的兒子折騰慘了,她在感冒後仍然堅持給孩子哺乳,結果孩子突然高燒到39.2℃,急得她抱起孩子就去醫院掛急診,抽血後寶寶被診斷為細菌感染。無獨有偶,市民李女士的兒子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孩子發燒不退,還咳嗽、說話有鼻音,反覆發燒,急得她晚上睡不著覺,又不知道該怎麼辦。秋季溫度變化極快,有些孩子不適應氣候的變化,容易出現感冒發燒症狀。那麼,秋季寶寶發燒都是哪些因素引起的呢?
引起幼兒發燒有哪些因素?
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鄭志新說,最近來醫院的這樣的孩子很多,大都是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引發的。最近一段時間天氣變化快、早晚溫差大,抵抗力比較弱的孩子自然未能倖免。「還有不少3歲左右的孩子因為剛開始上幼兒園,不適應新的環境,大聲哭鬧、不喝水,也會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燒。」
而像張女士這樣的情況,是家長把感冒傳染給了孩子。鄭志新提醒說,如果媽媽患了感冒仍然需要哺乳,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戴口罩、洗手等細節都不能忽視。
孩子發燒 家長不必過分緊張
寶寶感冒發燒,家長都很著急。特別是新手媽媽們,第一反應就是去醫院,生怕把寶寶的「腦子燒壞」。
鄭志新說,孩子感冒發燒未必是壞事。她介紹,小兒發熱時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一般來說,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因此,家長不必過分緊張。」
要在第一時間餵退燒藥嗎?
不少家長都在家裡常備退燒藥,一旦發現孩子發燒就會先吃退燒藥。鄭志新認為,退燒藥和體溫表應是家裡的必備品。沒錯,但如果孩子體溫在38.5℃以下,就沒必要急著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發燒後應該先了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發燒,而不是馬上去醫院給孩子退燒。」鄭志新解釋說,去醫院不是為了退燒,而是要了解為什麼發燒。如果體溫沒有超過38.5℃,精神狀態與平常沒有區別,可以在家觀察幾天。但如果孩子發病急、體溫高,可以在去醫院之前先給孩子服用退燒藥,防止孩子因高燒抽風。
孩子為什麼會反覆發燒?
李女士說,孩子到醫院輸液、吃藥後燒退了,但回家沒多久就復發,常常連續一周還好不了。鄭志新告訴她,孩子在醫院輸液、吃藥的目的都是消炎,如果孩子的病沒有去根,發燒就自然會反覆。這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按時吃藥、儘快消炎。
還有一些家長會覺得孩子低燒沒事,扛一下就過去了。鄭志新表示,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引起孩子發燒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果3天不退燒,就說明可能已經出問題了,還是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
居家退燒有哪些方法?
1. 沐浴 體溫若在38℃左右,媽媽可以用溫水,以擦拭或淋浴的方式為寶寶降體溫。但切勿使用酒精擦寶寶身體退熱,酒精散熱過快,寶寶會發抖甚至抽搐,可能會有危險。
2.睡冰枕 寶寶發燒需要多休息,可以準備兒童專用的冰枕,在包裹毛巾之後給寶寶當枕頭睡。除了閱讀使用說明,還要知道冰枕不要直接接觸到寶寶的頸部以下,以及使用中要觀察是否有嗜睡的情況發生。
3. 使用退熱用品 若是輕微的發燒或已有服用醫師退燒藥,在二次用藥之間仍想退熱亦可使用市售退熱貼等,但使用之前最好先詢問醫師。通過皮膚吸收,確實可達退熱效果,但因受使用面積限制,建議輔助使用。 華商報記者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