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舌尖上的中國3》攝製組在安徽安慶市拍攝了「大南門牛肉包子」。
「大南門牛肉包子」擁有四十餘年的歷史,已成為當地市民揮之不去的味覺記憶。濃香四溢的大南門牛肉包子,再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綠豆圓子湯,這是當地市民早點的典型代表。
如今,「大南門牛肉包子」店正面臨拆遷處境,店主欲尋求當地政府幫助,原地選址重開,在大南門留出這一城市味覺名片。
對此,迎江區政府重點辦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經營方要做大做強,政府可以考慮給予支持,但原地選址重開有難度,可在周邊選址。
大南門牛肉包子店。7月20日,童榮祥向澎湃新聞表示,上世紀70年代初,大南門牛肉包子店還只是個經營其他早點的作坊。80年代末,童榮祥和妻子王建蓮雙雙下崗,開始接手父親的早點店。憑藉夫妻倆的手藝和優質的食材,這家早點鋪子遠近聞名。
隨著店裡的名氣與日俱增,夫妻倆決定將店名「大南門」註冊為商標。澎湃新聞從中國商標網查詢到,2011年10月18日,王建蓮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註冊「大南門」;2012年12月14日,大南門牛肉包子店正式獲得該商標專用權。
童榮祥說:「大南門牛肉包子吸引了很多媒體的關注。2015年,《舌尖上的中國3》也曾來這裡拍攝過。」
然而,今年6月份,安慶市迎江區政府發布了關於大南門地區棚改的決定。澎湃新聞記者從安慶市迎江區政府網中看到,7月19日,該迎江區政府發布《迎江區人民政府國有土地房屋徵收決定(迎政徵〔2017〕7號)》。上述決定稱,經2017年6月19日迎江區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對大南門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規劃範圍內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實施徵收,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啟徵日期從2017年7月18日啟徵,期限為7月18日至9月30日。
大南門牛肉包子店正處於棚改範圍內。
童榮祥告訴澎湃新聞,牛肉包子店加上自家經營的牛肉店共200多平方米。「但產權不屬於我們,我們只是承租戶。現在包子店面臨棚戶改造及拆遷,不知道這份安慶味覺地標該何去何從。」「目前包子店加上牛肉店共有30多名員工,都是四五十歲的下崗工人,包子店解決了她們的就業問題。這些老員工是看著包子店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童榮祥稱。
大南門牛肉包子店。大南門牛肉包子作為地方名點,在當地市民和在外工作遊子心中代表的更多是揮之不去的濃濃鄉情。
土生土長的安慶人洪雨目前在合肥讀書,是一名在讀研究生。洪雨家和大南門牛肉包子店相隔較遠,但是每年放假回家,他都會去店裡嘗一嘗大南門牛肉包子。
「大南門包子肉多,挺實在的,味道好。而且這家包子店很久很久之前就在了,是我童年的記憶,也是屬於這個城市的家鄉味。」洪雨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味道也是關於城市的一種記憶。大南門牛肉包子對我來說是安慶區別於其他城市的一種象徵,或者說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本土美食文化。」
「寧安高鐵開通後,沿線和周邊城市的遊客都知道了咱這小小的包子店。」童榮祥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大南門牛肉包子店每天大約賣出六千個牛肉包子,很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甚至會在安慶多住一夜,只為了第二天能嘗到大南門牛肉包子。自從得知店鋪面臨拆遷,很多老主顧都在詢問大南門牛肉包子店的去向。
童榮祥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地圖導航軟體的工作人員經常給我打電話,問店裡的位置有沒有變。好多食客都是通過地圖導航過來的,特意來嘗一口我這個味道。」
現在,童榮祥最想做的就是希望將大南門牛肉包子繼續經營下去。「之前我與迎江區政府、迎江區商務局溝通過,希望以此次棚改為契機,在大南門這裡另選一個地址作為旗艦店,同時還希望在城區開設幾家連鎖店,或者發展電商。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成立現代化公司,擴大公司經營,引進先進設備,進行機械化生產。希望可以在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發揚光大,將大南門牛肉包子打造成為安慶這座城市一張響亮的飲食代表名片。」
7月28日,迎江區政府重點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重點辦主要負責拆遷工作。大南門地區由規劃部門整體規劃,現面臨棚戶改造,其中大南門牛肉包子店在拆遷範圍內。「由於大南門牛肉包子是在安慶比較有知名度,也是安慶宣傳一個很好的推薦。如果經營方有做大做強的需求,我們可以適當提供支持。大南門牛肉包子作為一個品牌,我們肯定是要保護的,並予以支持;但店面拆遷後在原地選址重開有困難,可在周邊選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