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莫地樣本的背後:挖好了棚改「第一鍬土」

2020-12-18 和訊網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 周程程 發自撫順

  「棚戶區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發展工程」。自2007年國務院明確提出加大棚戶區改造以來,全國各地棚戶區改造漸次推進,成效顯著,而更早推動棚戶區改造的撫順(樓盤)市更是其中典型。撫順這些年在棚戶區改造上,取得了哪些經驗,遇到了哪些問題,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後續的工作又該怎樣發力?

  先行先試的撫順,必將給予其他地區一些啟發與思考。

  「50年了,做夢都沒想到能上樓!」王大爺坐在遼寧省撫順市莫地社區廣場上曬著太陽,回想起2008年從住了近50年的棚戶區搬進新樓時,仍然很激動。

  夕陽籠罩在他的臉上,暖黃的光暈下,一些暗舊的回憶慢慢浮現。王大爺指著前方的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棚改以前,這裡包括馬路在內,所有地面全是土路,一旦下雨就變得非常溼滑泥濘無法行走。並且,退休之前他雖在礦廠裡做了一輩子的電工,棚改之前的莫地溝,卻連路燈都沒有。

  而此時,馬路乾淨整潔,車輛自由行駛。中心的社區廣場上,老人們正圍坐在一起下棋,孩童在周圍嬉戲玩耍。這裡的一切與北方普通小區無異,若不是看到社區前方的「莫地棚改新區歡迎您」,很難讓人想到這裡曾是人居環境惡劣的棚戶區。

  「棚改的第一鍬土是在莫地挖的。」參與了整個棚改過程的莫地社區支部書記王雅君自豪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從第一鍬土到現在,棚改已成為一件全國範圍內保障民生的大事,其間遇到的資金困難等問題也很是困擾著各方。這種情況下,能夠想像多年前「第一鍬土」的背後,正如王雅君說的那樣「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

  而這些探索,使得撫順乃至遼寧的棚改成效頗豐,這也將給其他地區一些啟發與思考。

  簡易房「超齡服役」近40年

  「我的名字是孟祥禎,我的夢想也成真了。」74歲的孟祥禎將記者帶到自己家裡參觀。他退休前是撫順市原調味品三廠幹部,住在莫地溝26年,他的夢想就是能夠搬進樓房。

  棚改圓了他的夢,也讓過去的莫地溝變成了如今的莫地社區。孟祥禎的家是莫地社區中的一套兩居室,約55平方米,家中家具家電齊全。地面乾淨而整潔,牆上掛著一副栩栩如生的孔雀繡圖。

  談及這副孔雀圖,他很是驕傲,「這是我老伴幾年前繡的,要不是當初棚改讓我們搬進新樓房,使得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不然誰會有心情繡這個。」

  以前的莫地溝一切都要從煤說起。1901年,撫順煤礦開採出了第一鍁煤,掀開了撫順民族工業的扉頁。一百多年的發掘,為撫順帶來了「北方煤都」的美名。但接踵而來的採煤塌陷區與巨大的環境壓力,也使得撫順「因煤而累」。

  莫地溝的狀況可以稱得上撫順以及遼寧棚戶區的縮影。為了解決礦區職工和家屬住宿困難,企業自行興建了一批棚戶,而後,他們的子女也在長輩的棚戶附近搭建新的棚戶,使得棚戶區更加擁擠與不便。吃水、如廁都成為令人頭疼的難題。

  據孟祥禎回憶,他原住在莫地溝1958年建設的簡易房中,那些簡易房的壽命僅有10到15年。可在改造當時,許多已使用了近50年。

  這些超齡服役近40年的簡易房逐漸出現問題。「一排大概有10間簡易房,由於時間太久,許多房子早就開始漏風漏雨。並且,有時一排房子裡,中間幾間已經開裂甚至倒塌,而兩邊卻還在住人,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孟祥林說。

  「晴天一身土,雨天摸泥鰍。垃圾堆成山,髒水遍地流。吃水靠肩擔,燒火做飯愁。姑娘不好嫁,小夥子愁白頭。」孟祥林說的這段順口溜,是對當時情況最形象的描述。

  莫地溝需要改變,撫順市開始了棚戶區改造的探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撫順市房產管理局的資料顯示,撫順市從1987年開始棚戶區改造,到2004年底,一共拆遷改造棚戶區74萬平方米。資料顯示,截止2004年末,該市還有集中連片棚戶區318萬平方米。此外,還有城市零散、工礦、林業和農墾等各類棚戶區80多萬平方米。

  「2005年之前棚改的速度是比較慢的。但在時任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來撫順視察後,棚戶區改造的速度便加快了。」撫順市房產管理局住宅建設處處長鄂成海告訴記者。

  據王雅君回憶,2004年的寒冬,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來到莫地溝看望居民。親眼目睹棚戶區居民生活狀況後,李克強對莫地溝的居民作出了 「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老百姓搬出棚戶區!」的承諾。

  2005年3月,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05年開始,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基本完成全省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至此,遼寧省棚戶區改造吹響了全面攻堅的號角。

  「九個一塊」籌集棚改資金

  在棚改潮中,撫順地區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就使98%的棚戶區完成了改造。這一令人震驚的「撫順速度」背後,對棚改「錢從哪兒來」問題的解決,是最為關鍵的一環。

  解決資金瓶頸的方式,遼寧將其稱為「9個一塊」,即「政府補貼一塊、政策減免一塊、企業籌集一塊、個人集資一塊、市場運作一塊、銀行貸款一塊、社會捐助一塊、單位幫助一塊、工程節省一塊」。

  撫順通過上述多種渠道共籌措棚戶區改造資金52.12億元。社科院財經所研究員倪鵬飛的課題小組將這「九個一塊」的資金來源,細分為三類渠道,即政府渠道、市場渠道和社會渠道。

  政府渠道包括政府補貼和政策減免兩大部分,市場渠道包含企業籌集、個人集資、部分項目和土地的市場化運作、銀行貸款和工程節約等,社會渠道主要是社會捐助和單位幫扶。

  具體到撫順而言,鄂成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說,除政府直接財政撥款外,還有很大很部分是政府通過老工業園區招商,將土地出讓所獲收益用於支持棚戶區改造項目。

  有關「政策讓一塊」,鄂成海表示,地方在一些區域採取了無償劃撥土地的方式,並且減免了省裡市裡能自行做主的行政事業收費。

  「還有一些開發企業參與,這就屬於市場化的方向,屬於社會投資。」鄂成海說,開發企業投資建設改造房,將棚戶區居民住房問題解決。故政府在土地出讓的時候,也將給予這些企業一些政策優惠。

  此外,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也成為減少棚改資金壓力的重要舉措。撫順市對所有涉及棚改的建材和相關物資都統一招標採購,最大限度減少中間環節,僅2005年就節省資金1.27億元。

  並且,當時莫地溝棚戶區改造時,房屋主體成本造價為每平方米600元,原房拆遷償還面積不收款,居民出資部分僅是對增加的面積按每平方米600元收款,這也使得居民搬入的成本壓力大大降低。

  當這些錢被大量投入棚戶區建設時,一座座樓房便撥地而起。王雅君表示,莫地一期建設13棟樓4.7萬平方米的施工任務只用了170天左右的時間。

  撫順市房產管理局數據顯示,2005年~2009年,撫順市拆遷改造連片棚戶區318萬平方米,建設安置面積463.5萬平方米,總投資52.12億元。動遷居民9.56萬戶,31.82萬人,人均面積達到14.6平方米,佔全市城市人口1/5的棚戶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得到徹底改善。

  撫順並未在居住條件改善後止步不前,當地努力改善新區就業環境,緩解了撫順的就業壓力。

  撫順市就業局數據顯示,2005年~2007年,撫順市棚改新區建成後就業人員達到31197人,範圍主要是棚改新區出現的「三保」(保安、保潔、保綠)、「三服」(家政、配送、醫療)、「三管」(物業管理、車輛管理、公共管理)等,同時棚改騰空土地上建設了5個創業市場,可以安置13000人就業。

  在莫地社區廣場前方的撫順市棚戶區改造紀實展館中,有一面笑臉牆。一張張照片定格了居民告別棚戶區後的笑臉,這正是莫地溝和遼寧棚戶區巨變的寫照。

  《《《

  系統整合社會資源 撫順模式引來「取經人 」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周程程 發自撫順

  莫地棚改的成功也使得大量的專家學者前來學習經驗。莫地社區支部書記王雅君言語之間不乏驕傲,「2006年到2008年3年間,各地前來調研學習的人數最多,國內國外的人都有。」

  前來的專家與學者贊同撫順棚改布局方式,好多地方也在借鑑。撫順市房產管理局住宅建設處處長鄂成海說,撫順的棚改不僅是將房子蓋起來了,而且是做了一個系統性的社會資源的整合,包括社區改善建設,教育和交通等設施的配套等。

  土地紅利提供棚改動力

  此外,在社科院財經所研究員倪鵬飛看來,遼寧棚戶區改造土地紅利功不可沒。所謂「土地紅利」,是土地資本化所得到的紅利,主要是指土地運作以及資本化所獲的增值收益。

  倪鵬飛表示,政府通過合理使用這些土地紅利可以不斷改善城鄉各方面的基礎設施,反過來土地增值的再投入又可以對土地增值起到正的反饋作用,從而形成一個可持續的良性循環推動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

  「遼寧棚戶區改造土地運作的實例,為用好"土地紅利"圓低收入者的住房夢,提供了一個經典範例和標本樣板。」倪鵬飛說。

  分享經驗的同時,撫順目前遇到的問題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受當時歷史條件下限制的問題正在得以完善。

  當年的建房的是每平米造價在600元,現在政府正在進行後期的投資,一位當年參與棚改的人說,這可以叫做與時俱進。

  「當時那種條件,首要考慮的是儘快給大家解決住的問題,緩解龐大的棚戶區人群的居住壓力。」撫順市一位棚改辦事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鄂成海則表示,2011年以後,撫順改變原來的平頂屋頂式的建築形式,採用了坡頂屋頂的形式建設新的安置房,更便於排水。並且,目前的安置房的建設標準也更加向商品房靠近。

  王雅君也表示,莫地的二期建築正在做將平頂屋頂改為坡頂的設計,設計好後將要開工改建。

  零散棚戶區改造已經啟動

  當時,撫順通過多種渠道共籌措棚戶區改造資金52.12億元。其中,國開行貸款28.18億元,省財政補助資金4.16億元,市財政借款0.3億元,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基礎設施建設補助5.41億元,居民個人出資14.07億元。

  國開行佔撫順市棚戶區直接投入資金的57.96%的比例,體現出對於當時棚改貢獻了巨大的作用。撫順市房產局副局長王惠德表示,如果沒有國開行的貸款支持,依靠自身的現有財力,棚改無論如何也啟動不起來。

  上述辦事人員表示,原來向國開行貸款28億,今年政府連本金帶利息約還款4億元,截至目前還有13億左右的資金沒有還完。並且由於棚改的進行,還在不斷產生新的貸款。這應該是現階段進行棚改,各級政府都要面對的問題。他說,但棚戶區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該推進的還是得推進。

  此外,集中連片的棚戶區改造步入尾聲後,剩餘的一些「零散戶」的棚改目前仍需繼續推進。撫順市2010年 又 開 始 了 第 三 輪 棚改—對城市零散、工礦、林業等各類棚戶區實施改造。4年來,該市又陸續投資24億元,拆遷了56萬平方米,安置了7.7萬人。

  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撫順市2015~2017年已列棚改計劃,總計21片、6856戶。

  2015~2017年爭取增加棚改計劃,總計38片、12794戶。包括城市棚戶區4449戶、城中村4614戶、建制鎮3731戶,總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投資23.2億元。

  以上合計2015至2017年棚改計劃,總計59片,19650戶。包括城市棚戶區、城中村、建制鎮、工礦棚戶區、墾區棚戶區,總建築面積154萬平方米,投資32億元。

  撫順市住建局人士告訴記者,經過2005~2009年大規模城市棚戶區改造後,目前2014~2017年計劃的剩餘城市棚戶區都是散落在城市內零散角落的棚戶居民和採煤沉陷棚戶地區,無法就地進行改造,需要整合搬遷到新地塊集中安置建設。

  撫順計劃對未列入省計劃的12794戶,繼續協調住建部門,爭取列入改造計劃當中。同時積極爭取銀行貸款,落實資金來源,對未包裝項目進行包裝。

  《《《

  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樓盤):因地制宜籌集棚改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周程程 發自遼寧

  作為穩增長和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手段,棚戶區改造已在全國廣泛展開。今年以來,高層高度關注棚改有關事項。特別是在9月,「棚改」一詞更是頻頻被高層談及。

  這與其巨大的民生保障作用相關。但值得注意的是,資金缺口成為橫亙在各地棚改工作中的一個共同大問題。

  而此前,遼寧省作為全國首先開始棚改的大省之一,在解決資金問題方面已進行了一些列探索,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記者獲得的一份《撫順市棚戶區改造情況介紹》總結稱,遼寧省撫順市推進棚戶區改造時,在制定政策、解決資金瓶頸、搞好拆遷工作等方面因地制宜,破解難題,2005~2009年,全市拆遷改造集中連片棚戶區318萬平方米,建設安置面積463.5萬平方米,佔全市城市人口1/5的棚戶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得到徹底改善,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那麼,「遼寧模式」能否適用於全國,棚改對於城鎮化的意義,以及對於完善我國房地產市場、住房體系有何作用?此後各地的棚改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帶著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

  可借鑑遼寧資金來源模式

  NBD:遼寧省此前在棚戶區改造上的資金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梁啟東:在沒有經驗可參考的情況下,遼寧在是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條路。概括而言,遼寧省是靠兩條腿走路,一是政府主導,二是市場化的運作。

  當時遼寧省市場相對發育較好的城市是靠市場為主,如瀋陽、大連(樓盤)、盤錦(樓盤)、葫蘆島(樓盤)等地,這些城市從市場上找資源,同時給市場提供機會,解決了財政來源,政府的包袱也相對變小。

  這也是源於上述城市原來房地產市場發育較好,有一定的人口比例,人均收入水平相對較高,所以依靠市場進行棚改能夠比較成功。

  而對於市場發育不太好,房地產還不太發達的城市,則需要政府統籌來解決這個問題。在棚改方面,遼寧省內有一定支持,市與區兩級財政分別負責。市政府作為投資主體,負責制定政策與調集資金,以及協調相關事項,同時依靠國家開發銀行貸款解決問題。

  同時,政府還通過廣泛吸納社會資金,運用市場化讓企業參與其中。使用這種方式的比較典型的城市有撫順、本溪(樓盤)、阜新(樓盤)和鐵嶺(樓盤)。

  NBD:我國其他地區是否可以借鑑遼寧的方法?

  梁啟東:在我看來,遼寧的辦法,不能全盤適用於其他地區,因為遼寧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遼寧的特點在於,原來的棚戶區中,國有企業所佔份額比較多,存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的歷史遺留問題,需要政府將過去改革中所造成的歷史欠帳返還於許多棚戶區的居民。

  此外,當時的一些棚戶區貧民多為遼寧地方城市本身所存在,而非其他地區城市中包含大量的新進農民進城所造成。並且,遼寧過去大量使用開行貸款,儘管這個辦法對當時遼寧棚改有效,但是開行貸款成本也高,後續還款問題也令地方頭疼,所以完全依靠開行的辦法行不通。

  其他地區可以借鑑的經驗為通過政府和市場相結合來運作的方法,但這只能提供原則,不同地方還要根據自身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地方要研究,棚戶區究竟是哪些人?與遼寧棚戶區人口收入較低不同的是,有些地區的棚戶區人民收入並不是太低。並且,一些新進城的市民要比原來老市民、弱勢群體收入水平要高。這些地方可以採取市場化的辦法,如深圳(樓盤)等許多新城市可採用。

  而像遼寧一樣的老工業基地,如武漢(樓盤),西安(樓盤)主要存在國有企業的遺留問題,這就需要國家與政府多給予與幫助。

  棚改利於完善房地產市場

  NBD:目前一些商業價值不高的「硬骨頭」,應該如何去「啃」?

  梁啟東:目前「硬骨頭」已經擺在面前,得靠政府強力推動。

  在我看來,棚改是中國完善房地產市場,完善社會保障以及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目前啃「硬骨頭」的階段將延續7、8年的時間,因為儘管集中連片的都能在指定時間內改造完畢,但剩餘的零散的棚戶區還要陸續改造一段時間。

  NBD:您剛才提到棚改有利於完善房地產市場,但是有些地方則認為棚改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房地產市場,使得房地產市場不溫不火。您怎麼看待這個觀點?

  梁啟東:這是一種錯誤觀念。我國下一步完善房地產市場體系,就靠保障房建設。而保障房的建設,就得依靠棚戶區改造來完善。我國房地產市場目前出現一個亂象,怎樣破亂象走出迷局,無外乎兩條:一是靠市場手段,二是用帶有政府的行政手段。

  市場手段依靠將來徵收房地產稅,如進行住房登記等。將徵稅的權利交給地方,地方才有克服土地財政的積極性,克服房地產依賴症的的積極性。

  第二是採取社會及行政的手段,即依靠保障房建設。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進行房地產改革的時候,以為通過住房完全商品化,就能解決中國所有的住房問題,這就走入了一個誤區。

  住房不能完全被列為商品,其本身也有社會保障作用。這就得依靠政府主導的方式,同時社會參與、市場調節來解決住房問題。

  棚改成果需要鞏固

  NBD:地方反映由於少部分棚戶區居民沒有戶籍而無法上樓,這個問題您認為該如何解決?

  梁啟東:這就涉及到城鎮化和棚戶區改造的關係。下一步新型城鎮化將著力解決這個問題。改革改什麼?就是給戶口,而戶口就是給待遇。過去這些人來到城市,參與當地生產建設,但是由於他們沒有戶籍而導致很多事解決不了。如孩子上學、最低工資保障、城市的低保扶貧等問題。

  具體操作,可以採取很多南方城市採取的打分制。如工作多少年就給多少分,分夠了就可以擁有戶籍。我舉個例子,比如20分就可以擁有戶籍,在這城市裡居住1年給1分,那麼居住滿20年分就夠了。

  有的人居住滿10年,在分數不夠的情況下,還可以參考其他加分項目。如職稱,這也需要作出規定,教授可以給多少分,大學本科畢業給多少分。目的是儘快採取切實的辦法,加快城鎮化進程,讓進城的農民快速融入城鎮化當中去。

  NBD:將來棚改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梁啟東:這涉及到最關鍵的問題—鞏固棚改成果,維修是鞏固的一部分。並且還要考慮棚改以後可能面臨的問題,如儘管居民上樓,可其並沒有交納物業費、水電費的能力,因為原先在棚戶區中不需要繳納。這個費用當然不能由政府長期全盤承擔,這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如何讓上樓的居民有秩序地居住,有尊嚴地生活,並且還要注意避免將棚改小區變為新的棚戶區,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政府要考慮如何調整與解決。

  在我看來,首先要解決就業的問題。社區在招聘保安、保潔等服務崗位時,可以優先考慮困難家庭。此外,目前還面臨戶型大小與居民支付能力之間的矛盾,這也需要政府給予幫助,如先給予貸款讓其上樓,或者採用捐款的方式解決等。

  此外,我認為以後有關棚改的選址規劃上不能過分偏僻。地方在棚改新區與商品房的處理上,不能採用過分差別對待。如過去地方將商品房的位置放置得非常好,而將棚改新區擺放在交通不便的城市邊緣,這將造成新的城市邊緣區。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

相關焦點

  • 遼寧撫順莫地溝:「鬍子溝」變形記
    「採訪遼寧的棚改,去撫順看看吧,那是一個典型!」  了解記者的採訪目的後,多位學者推薦了被稱為棚改「發源地」的撫順市東洲區莫地溝。到達瀋陽後的第二天,記者就在遼寧社會科學院有關學者的幫助下前往撫順。  連衣食住行都成為難題  撫順「因煤而興」,又「因煤而累」。1901年,撫順煤礦開採出了第一鍁煤,掀開了撫順民族工業的扉頁。一百多年的發掘,為撫順帶來了「北方煤都」的美名,卻給這座城市留下了採煤塌陷區與巨大的環境壓力。
  • 豐臺這些保障房、棚改安置房、棚改最新進度都在這兒了!
    榆樹莊棚改回遷房 回遷房建設完成後,將配套建設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和教育資源等,打造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減少汙染的綠色建築,極大改善榆樹莊村百姓的居住條件。 小屯西路棚改項目
  • 我市棚改徵遷喜迎房屋徵收第一籤!
    11月16日我市2020年棚改徵遷迎來房屋徵收第一籤順利實現「開門紅」喜迎「第一籤」 下午5時40分,83歲的被徵遷戶周運龍在兒子周康軍和責任單位市人武部幹部的陪同下,來到棚改徵遷指揮部,在詳細了解相關補償政策、安置政策並核對相關信息後,認真地在徵收補償安置協議上簽了字,並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周康軍是龍南鎮紅巖村黨支部書記,父親周運龍和兄弟所屬房屋在此次陽明中學項目徵收範圍內,房屋佔地面積200多平方米。
  • 李克強重要批示:不折不扣地按期完成棚改任務
    摘要 【李克強重要批示:不折不扣地按期完成棚改任務】在全國棚戶區改造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之際,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把棚改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確保工程質量,不折不扣地按期完成既定任務,讓更多的住房困難群眾受益。
  • 拆遷、棚改、修路……豐臺新年第一波百姓關注的實事有了官方回復
    看丹橋棚戶區改造問:請問下,看丹橋棚改之前就入戶,填寫了回遷協議。之後一直沒有動靜,總是說規劃、規劃。豐臺火車站已經動工很久,為什麼看丹橋棚改一直沒有下文?如果不是,後續該地有什麼規劃?回覆:您好,您反映的問題已收悉。經核實,您所提到的馬家堡80號院區域暫無在施棚改項目。若您所住房屋存在安全隱患,建議您向產權單位提出相關意見建議,由產權單位按照老舊小區改造模式編制實施方案後報請老舊小區改造管理部門研究審議可行性。對於確實存在住房困難的居民,可按要求通過北京市住房保障體系申請保障性住房。
  • 香蜜二村棚改拆補方案曝光!1:1.2深圳棚改最高補償標準
    戳上方咚金研究院關注 福田的棚改在加速!繼「棚改第一村」華富村剛剛曝出回遷戶型、南華村公布拆補方案後,香蜜二村也迎來了新進展。 單看香蜜二村的被搬遷房屋價值補償,產權調換1:1.2,比「深圳棚改第一村」華富村的1:1.18要高出一些,與河套地區的南華村持平。 事實上,香蜜二村包括房屋補償、增購面積及搬遷費等都在按照福田棚改條例的最高標準執行。
  • 棚改貨幣化收緊對房企影響幾何?
    兩大政策性銀行棚改貸款及PSL佔比(單位:億元)資料來源:公開信息,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整理2015年之前,棚改主要採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但由於資金來源問題,棚改推進進度一直較慢,在2008-2014年間,我國每年棚戶區改造開工量一直保持250-300萬套左右。而且期間棚改的補償模式主要是實物安置,是指政府用建設好的安置房分配給被拆遷棚戶區居民,拆房子還房子。
  • 清乾嘉年間徽州棚土糾紛系列案的生態保護措施
    因當地土著拒不退回租金,加之苞谷、山藥等農作物能夠解決徽州當地「徽屬以無米接濟為患」的困難以及貧困棚民生計問題,縣府無法強制驅逐棚民,棚土矛盾逐漸加劇。(道光《徽州府志》卷四之二《營建志下·水利》,附方椿《楚頌山房雜著》) 這些來自安慶、池州、寧國等府和浙江、江西甚至福建等地的流民,搭棚開山種植,採煤燒灰,從事各種謀生營利的生產經營活動。高廷瑤在其《宦遊紀略》中寫道:「徽寧在萬山之中,地曠不治,有賃耕者即山內結棚棲焉,曰棚民。棚民之多,以萬計也。」
  • 棚改「蚌埠模式」築起幸福家園
    2013年8月,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對棚改「蚌埠經驗」給予充分肯定;國家住建部進行專題調研,將蚌埠棚改「六有模式」向全國推廣;省委書記張寶順要求在全省棚戶區改造工作中借鑑「蚌埠經驗」……   棚改「蚌埠模式」如何惠民?內涵何在?   棚改陽光照亮百姓「安居夢」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古老夢想,如今在蚌埠變成美好的現實。
  • 今年北京棚改任務已完成80% 小屯西路棚改項目今天啟動預籤約
    原標題:今年全市棚改任務已完成80%   「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我們住戶盼了好多年了。」早上8點不到,75歲的閻慶芬大媽就站在了籤約等候區,滿臉開心。今天上午,豐臺區小屯西路棚戶區改造項目啟動預籤約,808戶住戶即將告別沒有暖氣的生活。
  • 勇擔國企責任 北京城建的「棚改方法論」
    懷柔項目成為北京城建第一個實現利潤返還,這是城建第一個成功入市並取得二級開發的項目,形成了棚改閉環,為棚改運營提供了成熟模式和經驗。據介紹,懷柔新城棚戶區改造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為30.41萬平方米。項目總投入37.3億元。雖然項目涉及搬遷總戶數只有400百多戶,在北京城建著手推進的棚改項目中規模不算大,但其涉及類型多樣,情況複雜。
  • 德興:棚改讓幸福觸手可及
    德興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將棚戶區改造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民生改善的重要內容,全力推進城中村棚改工作下半年,德興把該片區納入棚改範圍,360多戶居民將搬離這個破舊的棚戶區,開始他們的新生活。 今年,德興緊抓國家優惠政策帶來的新機遇,嚴格落實了棚改任務和主體責任,按照「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的原則,規劃實施了3個片區共490戶的棚改工程。
  • 深圳福田香蜜二村棚改提速 房價應聲上漲
    本報實習記者 黃瓊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袁曉瀾 深圳報導自福田華富村成為「深圳棚改第一村」之後,深圳各區掀起了棚改熱。深圳福田區香蜜二村棚改近期有了新進展。而在香蜜二村小區內部,隨處可見地紅色條幅上寫著「香蜜二村改造是眾心所願,民心所向」「主動參與、積極配合、同享棚改、陽光共建美好家園」等支持棚改的標語。
  • 上挖天、下挖地,三一微挖海量施工現場圖集_工程機械企業動態_工程...
    上挖天、下挖地,三一微挖海量施工現場圖集2017-08-25 | 發布者:王小傑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8月,三一微挖推出"軍民融合廠家促銷購機送豪禮"活動,一時間SY16C/SY35U受到眾多客戶的追捧,成為了行業炙手可熱的明星。
  • 金山銀山要一鍬一鍁「種」出來
    □大河網記者莫韶華    68年,三代人,培育了6.9萬畝的平原林海,建起了名列「亞洲十大平原人工防護林」之一的商丘市民權林場申甘林帶。文章刊發後,河南日報客戶端、大河網等新媒體第一時間轉發,好評如潮。截至刊發當日晚7時,集團所屬各媒體綜合點擊量突破1000萬大關,創造了2018年第一個爆款新聞產品。    網聚觀點    金山銀山是一鍬一鍁種出來的    大河網網友「我是怪咖」:我知道民權林場,沿著民權縣城往北沒多遠就到了,以前的申甘林帶,現在的國家森林公園,非常漂亮。
  • 海州故事 | 考棚路上話考棚
    考棚路是條很不起眼的小路,東連幸福路,西接新海路,位於寶利商業街南側。考棚路因清代考棚而名,乃海屬之地學子科考之地。
  • 小屯西路棚改項目今天啟動預籤約 今年北京棚改任務已完成80%
    作為「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本市的棚改工作進入「大提速」,截止到7月,已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28659戶,達全年計劃任務的80%。告別「兩漏」平房住上舒適樓房閻慶芬和老伴是參與修建地鐵一號線的技術工人,上世紀六十年代就住進了小屯,70多平方米的平房裡,最多時住了十一口人。「我那房子是『兩漏』,夏天漏雨,冬天漏風。」
  • 【彩虹鍬形蟲飼育小記】
    我檢查了一下幼蟲的狀態,發現六隻幼蟲都已是二齡末三齡初的樣子,杯子裡的木屑被吃得差不多了,有的幼蟲開始焦躁地啃咬容器邊緣。於是在3月13日,我將幼蟲悉數植入菌瓶裡餵養。      6月8日,發現其中一瓶菌已經被幼蟲吃完且幼蟲開始暴走,便把幼蟲倒了出來,發現蟲體發黃,末重只有7g,判斷是三齡末期的母蟲,遂把它放入壓實的發酵木屑中讓它化蛹。
  • 深入推進棚改建設 滕州近年來棚改項目規模盤點
    【滕州房產超市網訊】2020年是棚改的收官衝刺之年,滕州市近年來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建設,城市居住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近年來滕州的各棚改項目,具體詳情如下:1、龍泉街道馮東、馮西居區域棚改項目將由山東天行健置業有限公司具體實施,建設地點為荊泉路西側,永昌路北側。
  • 2020年的棚改被國家取消了?假的!是政策發生了變化
    經緊急確認,我們發現該網民去年在網際網路上被一些虛假信息誤導,錯誤地將棚改政策的改變當作了國家取消棚改拆遷。考慮到可能還有更多被拆遷人朋友受到了這樣的誤導,律師今天就通過這篇文章,再為大家進行講解分析一下,棚改拆遷到底是什麼;棚改拆遷應該怎麼補償;被錯誤解讀成「棚改退出社會歷史文化舞臺」的政策環境變化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