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這本書,2018年出版,至今在豆瓣的評分仍然高達8.3分。這本書的推廣,也讓大家從根本上了解自我性格缺陷的來源。
昨天在線上聽了牛老師領讀的《原生家庭》,有以下幾點對我的觸動很大:
1.一本書不一定對每個人都適用,因為每本書提出的觀點,都有適合邊界。
說得通俗點,原生家庭對我們帶來的傷害,可能會因為我們新建家庭後(我們稱之為再生家庭),才會觸痛內心的傷痛,並不斷回憶原生家庭發生的往事。雖然我們早已成人,但內心的小自我仍然停留在兒時的孩童狀態,在再生家庭產生的情境,觸發《原生家庭》這本書的適用性。
在一個溫暖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完全不需要《原生家庭》講的任何知識。
2.在特別強調孝道和道德的大環境下,原生家庭的最完美結果,是和父母和解,原諒他們,並治癒兒時的傷痛。
對於小時候心理以及自尊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可以選擇不原諒,甚至可以把當年的事情拿出來和父母對峙,這樣的建議,不是為了去聲討父母,也不是不孝道,不道德,而是給潛意識的小自我一個交代,讓自己從多年的傷痛中走出來,救贖自我。
3.《原生家庭》之前不叫這個書名,原本是心理學上的專業用書,後來經過編譯後,推廣之更多的受眾。但這本書的火熱暢銷,不是為了把現在不幸的生活甩鍋給父母,責任歸咎於父母,而是讓我們的心靈能夠被治癒,用全新的心態開啟更健康美好的生活。
學習致用是將書本上的知識變得有價值,用的前提是正確使用,才是一本書推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