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最近有點苦惱,他向我訴苦:「這2年做了胃鏡,都是淺表性胃炎,去年伴有幽門螺旋桿菌,今年年初去查了一下幽門螺旋桿菌沒有了。但這兩年胃炎一直反反覆覆的,有吃中藥調理,吃的時候好點,不吃的時候就胃疼,噁心噯氣還胃脹,現在總是沒什麼胃口吃飯,我真怕這胃炎會轉成癌!」
過半中國人患有胃炎
由中國慢性胃炎研討會頒布的共識意見中顯示,國內有超7億人患有慢性胃炎。北京朝陽醫院劉正新主任表示,中國人慢性胃炎發病率高主要由於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引起。
在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達40%-60%,當幽門螺旋桿菌在我們的胃部長期存活時,很容易導致我們胃潰瘍或胃萎縮,最嚴重可能會導致胃癌。
除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良的飲食習慣是慢性胃炎的另一主要誘因。
喜辛辣食物,不忌冷熱,燙食燙飲等,都會或多或少的損傷我們的胃黏膜,加重胃部負擔,從而導致胃炎。
另外,長期服用損傷胃黏膜的藥,也會導致慢性胃炎。情緒壓力負荷對胃部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胃炎症狀難發現
慢性胃炎是非常「狡猾」的一種炎症,通過臨床數據發現,6-7成的胃炎患者都沒有明顯症狀,僅有3成以下的患者會表現出胃部不適。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陳縈晅指出,部分慢性胃炎患者會表現出中上腹疼痛或不適感,或常有胃部的飽脹感、早飽感,以及噯氣、噁心或反酸、燒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但她同時表示,並不是症狀越明顯,疾病就越嚴重。慢性胃炎分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者在臨床表現上無特異性差異。
只有通過胃鏡檢查,和黏膜活檢才是作為診斷慢性胃炎嚴重程度的標準。如若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還需做呼氣試驗檢查。
胃炎久治不愈,有癌變的風險
慢性胃炎本身與胃癌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在發現胃部不適時,若能及時發現問題並對症下藥,可以通過調理控制住病情。但如果任由炎症發展,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治療和調養,慢性胃炎就容易發展成胃潰瘍,進而有可能發展成胃癌。
「非萎縮性胃炎—多灶萎縮性胃炎伴化生—完整的腸上皮化生—不完整的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腸型胃癌」被認為是經典的胃癌發生過程,但是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十幾年來完成,所以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足夠我們認真對待胃炎治療,從而阻斷癌變過程。
慢性胃炎治療要有的放矢
劉正新主任表示,對待慢性胃炎一定不能輕視。目前治療胃炎主要通過藥物治療,如果發展成瘤變,則需要通過內鏡下的黏膜剝離術(ESD)或者黏膜切除術(EMR)。
西藥方面,治療慢性胃炎的藥物治療主要分兩大塊:
針對病因的治療,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就要針對此病菌治療;損傷黏膜的藥物則需要減停藥等。
針對症狀的治療,可使用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促消化促動力藥等。
除了用藥治療,日常飲食也是保護胃部的關鍵。
要堅持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每餐不能吃太飽或完全不吃飽,飽度控制在七八分最為健康;吃飯時細嚼慢咽,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各種刺激性食物,如烈酒、濃茶、辣椒、生蒜等,同時避免過硬、過酸、過分粗糙的食物。
患者應以吃易消化的糜爛食物為主,豆漿、牛奶營養高且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應列為常用食品。
雖然說胃炎的癌變機率並不高,但慢性胃炎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胃炎重在於「日常保養」,注意日常飲食的科學性,避免給胃部帶來傷害,否則,胃疼起來可要命啊!
參考資料:
[1]《人民名醫|慢性胃炎這幾類情況要及時檢查》.健康時報.2020-06-30.
[2]《超7億人患有慢性胃炎,劉正新:慢性胃炎早知早受益》.健康時報.2020-04-23.
[3]《慢性胃炎的飲食原則和禁忌》.家庭醫生在線.2016-01-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