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使得在線教育行業獲客成本高的老問題似乎一夜之間得到解決,但實際上,提高續費率和轉換率,仍是在線教育平臺繞不過去的坎。後疫情時代,把觸達用戶轉為留存用戶的能力成為檢驗教育機構產品、運營及服務實力的試金石,也是教培機構教學效果最直觀的反映。
這次疫情期間,一批發展勢頭強勁的在線教育公司進入公眾視線。近期,伴魚宣布其付費用戶達100多萬,截至2020年一季度,伴魚系列產品的用戶量已超3500萬。一個發展不過3年的品牌,何以在短期內承接大量用戶並做好用戶體驗?記者了解發現,這與其精細化外教培訓及深度師生服務相關。
外教錄取優中選優,TPR護航教學質量
疫情帶來的流量雨同樣帶火了直播教學,對伴魚來講,其直播業務主要是一對一的歐美固定外教課。在該業務的承接上,伴魚通過嚴篩外教和持續培訓保證課程質量。
隨著疫情在國外蔓延,不少外國人失去工作,這使得伴魚收到很多外教老師應聘申請。根據公開信息,伴魚的外教主要來自英美加澳四國,在招聘中,其面試官不僅審核外教的國籍、教學資質等,還關注教師的口音、教學經驗、課堂親和力等,錄取率低於5%。「對於眾多來應聘的外教,我們採取擇優錄取的原則,因此錄取率比平時還要低一些。」伴魚運營相關負責人Tina介紹。
同時,疫情期間,層出不窮的在線教育產品使得用戶們可選擇的產品增多,而且有很多家長和學生是第一次使用線上產品。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伴魚為外教的每一節課件都匹配標準TPR培訓視頻,這些視頻均由優質老師錄製,幫助外教老師掌握課程重難點及講法,從教學過程倒逼高品質教學服務的穩定輸出。
圖註:Tutor是針對當節課內容的課程指導,包括標準TPR、道具及如何引導學生。
據了解,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學法即全身肢體反應教學法,老師通過自身的身體語言將教學中內容表達出來,使學生不通過母語翻譯就能理解教師的語言。在業內,大多數TPR培訓只在外教老師進行入職培訓時才有。
多樣化服務不停步,外教學員平臺深交流
不同於一般的網際網路產品,在線教育產品具有重服務屬性。記者注意到,伴魚近期運營了一個名為「伴魚外教情報局」的微信公眾平臺。據了解,這個帳號註冊於疫情期間,主要用於用戶和外教的溝通,可以及時播報外教疫情期間的動態、上課幕後的內容等,增加用戶對伴魚外教的了解,拉近學員和外教之間的距離。
根據Tina介紹,伴魚外教們有一個慣例,來自同一個城市的外教通常會每月組織一場線下交流會,分享上課經驗、交流教學方法。當線下交流會因為疫情被迫暫停時,伴魚團隊第一時間為外教們組織起線上交流會。「上個月舉辦的線上交流會達100多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疫情給外教帶來的焦慮,為他們提供精神支持。」
另外,這些外教還一起給孩子們製作不少有創意的學習小視頻,比如來自不同地區的老師每人介紹一種當地代表性動物、或者幾個老師分別用自己地區的發音讀同一個單詞,再把各自錄製的視頻剪輯為一個視頻給到孩子們。這極大增加了外教與學員、平臺與外教、平臺和學員之間的粘性。
圖註:截圖來自英美的外教用自己地區的發音錄製lamb發音視頻
在線教育競爭日趨激烈,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家持續發力的在線教育公司都渴望站至行業頭部,然而在登頂的過程中,紮實的內容和完善的服務等功力顯然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