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學成績好,初高中學習吃力,是因為小學沒做好這件事

2020-09-08 黟靈

很多人都說孩子小學成績不錯,可是上了初中、高中怎麼就會成成績平平,甚至跟不上老師上課,學習很吃力。

這確實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那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這還真不是初高中老師的問題,而是我們在孩子小學的時候忽略了對孩子思維的培養。

孩子上小學,尤其是低年級,思維能力需要家長幫助培養。我們看到的小學低年級的高成績,並不一定是孩子真正的理解了知識,也並不一定讓孩子的思維培養到了能接受更複雜知識的高度。

在小學低年級,學習內容單一,重複性高,大多數時候,是孩子記憶了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碰到題目很快就能做出來。可是孩子的思維能力有可能沒有得到同步的提升。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和孩子上小學做作業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黟靈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陪小學生做作業的誤區,和讓孩子思維同步進步的做法。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孩子。

孩子學習,尤其是數學,我們往往只看到了結果,而忽視了過程。

大家不妨想想看,你在陪小學低年級孩子寫數學作業的時候,是不是這樣的。

比如,孩子很快的做完了題目,你檢查發現孩子算的全都是對的,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很多家長就會覺得孩子在學校學的不錯,都學會了,我們就不需要再說了。我們也許還覺得非常欣慰。可是,不知怎麼回事,孩子大點問題就來了。

其實,我們一開始就錯了。一二年級的孩子,做對了題目,並不意味著孩子就掌握了知識,也不見得孩子的思維得到了同步的提升。那麼當孩子做完作業全對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黟靈教你一招。

當我們看到了孩子全做對的作業,表揚完孩子之後,千萬別忘了找幾道題讓孩子給你講。千萬不要以為沒有必要,也不要認為能做對,自然也就會說。

當讓孩子講解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做對的題目都能說出來。這時候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去建立模型。比如拿實物去比對等,讓孩子真的理解所以然。說也是培養孩子思維的一種方式。


也就是說,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思維,需要讓孩子真正的把數字和實物對應起來,建立起數和物都是關聯。就是幾個小小的數字,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很難的,因為孩子要把數字和各種物對應起來,以前沒有過。

當我們幫助孩子在小學低年級建立完善的思維體系之後,後面的學習也就容易多了。而這部分內容,就需要家長們去引導。

相關焦點

  • 想孩子上好小學,家長要做好這1件事
    現在,我把這些交流內容整理成《想孩子上好小學,幼兒園的家長要做好這些事》文章集,與大家分享。家長1:「老師,現在幼兒園學前班只教拼音和10以內的數學,怎麼可以這樣?」家長2:「堅持零起點,對讀幼兒園的孩子是好的,但我的孩子上一年級,學習內容難很多,幼兒沒打好基礎,跟不上怎麼辦?」
  • 小學老師:學生們暑假期間做好這3件事,比去補課更有意義!
    小學老師:學生們暑假期間做好這3件事,比去補課更有意義!現在不光成年人們壓力大,小孩子們的壓力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的小學生對於暑假根本不期待,因為一到了暑假便會被家長「強迫」去補各種科目,學習各種知識,雖然說家長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們好,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不惜花費巨資也要讓孩子跟上其他同學腳步,可是補課真的有用嗎?其實不然,一位小學老師直言,學生們暑假期間做好這3件事,比去補課更有意義。
  • 上小學後,孩子成績跟不上怎麼辦?「幼小銜接」沒做好影響很大
    ,原來是父母「幼小銜接」準備工作沒做好王先生的兒子是一名就讀小學的一年級新生,可是他似乎還不夠適應小學的生活,不僅早上起不來,在學校裡也沒有辦法好好靜下心來學習。最後他帶著疑問找到了一位教育專家,讓他幫幫忙,解決孩子的問題。了解了王先生兒子的情況之後,專家說,孩子上小學之後成績跟不上,一般是因為「幼小銜接」的工作沒有做好,這會導致孩子學得很艱難。
  • 升入小學高年級後,孩子學習越來越吃力,這個方法可以解決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小學中低年級,孩子的成績非常好,基本上都是八九十分,且班級中的大多數學生,都是這樣。但是一到小學高年級,班上馬上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低分,乃至不及格,普遍存在。哪怕孩子能夠保持優異成績,作為家長,心裡應該清楚,孩子學習越來越吃力,寫作業寫到很晚,周末得去補課,才能穩定班級排名。這一切的根源,到底與什麼有關呢?
  • 孩子上小學前,這5件事父母幫他準備好,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
    尤其是5件事情,在孩子上小學前,家長就應該知道,這對孩子上小學學習知識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1、上小學前,讓孩子認識三百個漢字現在有很多的文章都在說,不可以讓孩子太早識字,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感受力。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也不要指讀,以免孩子對讀繪本沒了興趣。
  • 孩子上小學前,這5件事父母幫他準備好,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
    孩子上小學和上幼兒園不同,需要孩子更有紀律性,也需要孩子動腦的時候更多了,孩子要學習的知識比在幼兒園多得多。孩子在進入到小學,也是正是進入到了九年義務教學中,所以有些彎路在孩子上小學前,還是能避免就避免了。尤其是5件事情,在孩子上小學前,家長就應該知道,這對孩子上小學學習知識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 小學的成績好壞,能預測未來的成績嗎?看完這篇就懂了
    從我家孩子的同學身上看到,高考進入錄取分數線前十的大學的同學,無一不是小學初中高中一路都是學霸,沒有一個是小學成績很差,到初中變為學霸的。但有一些初中成績優秀,甚至是年段第一第二名的學霸,到了高中就一路跌落下去,到高考時連985大學都沒考上。
  • 孩子升一年級後學習「吃力」?源於五方面,父母做好五點帶娃逆襲
    恨不得剛出生就被父母拉著「搶跑」,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認真謹慎地對待孩子的每一次升學,而想要飛得遠,基礎要打好,可有的孩子升小學後就感覺到學習「吃力」,咋回事呢? 與周女士有相同困惑的家長不在少數,孩子升學最難的就是幼升小,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可謂是亂象叢生,他們可以製造出各種各樣的麻煩,而孩子一年級學習吃力,主要源於如下幾個原因。
  • 孩子小學語文成績不好怎麼辦,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這幾件事
    小學6年,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一年級至二年級,孩子此刻特別粘。我說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第二階段:三年級至四年級,在這段時間裡,孩子的個性逐漸轉變為獨立性,經常積極吸收從外界傳播來的知識。這種智慧常常帶給我們一些驚喜。
  • 小學階段,要想孩子語文成績好?很簡單
    孩子語文成績差,首先要弄清楚是哪方面差,是課內知識沒掌握好,還是課外知識沒完成好。一份標準的小學語文試卷中,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所佔的分數比大概是:5:1,也就是說小學試卷中出現的絕大部分都是課本上的知識。如果說一個小學生語文成績差,那就一個字----懶。
  • 小學階段給孩子報再多的補習班,都不如踏踏實實做好這3件事
    現在的家長都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教育方式,認為孩子只有從小接受知識,未來才能夠更有出息。什麼是孩子的起跑線?經過了我的查詢,得出的結論就是讓孩子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多學知識,多培養興趣愛好,打好基礎。但是,孩子這些都做好了,真的就能贏在起跑線上了嗎?
  • 哭了,小學語文改版!這件事不做好,孩子小學可能學不好
    「上小學前,該不該讓娃提前學拼音?」這一直是家長圈的熱議話題。尤其自小學教材改版以來,中小學將全覆蓋使用「部編版」教材: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怕跟不上學習進度;也有部分抱著「幼兒園就該讓娃解放天性,提前學拼音沒必要」的心態...
  • 小學階段,五年級英語成績差了,以後英語會很吃力。
    四年級的英語比三年級的英語稍微加了一點難度,但只要基礎打的好,對於孩子來說,也基本是沒什麼難度的,因為四年級的英語考試基本都是圍繞課本上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如果孩子能上課聽講,考高分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 小學階段,孩子成績好是否可以超前學?拔尖不等於提前學
    孩子學習生涯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超前學習就是在剛開跑沒多久就短跑衝刺。現在小學生多動症的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孩子在嬰幼兒時段沒有爬夠就開始走路。學習也是這樣。 所謂階段性,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徵和學習要求。因此,我們不能無視孩子認知與身體發育的階段性,通俗地說就是在什麼階段做什麼事。
  • 上小學前,這幾件事一定幫孩子做,而且要做好(一)
    在毛豆期末考試出成績之後,就想寫這篇文章了。但總覺得是要開學之後寫給大家看比較好。誰知道,今年遇上了罕見的疫情,直到現在也沒有開學的消息。那麼,就乾脆早點寫出來吧。正好這篇文章關乎到大家要不要上學前班的決策,早點幫大家把分析因素理清楚。
  • 孩子升入高一後,家長要讓他們先做4件事,關係未來高考成績
    孩子馬上就要升入高中了,要想讓他們在3年後的高考有一個好的成績,從現在家長就要督促孩子,在高一時,要先做好這4件事:>第一,對初中基礎查缺補漏很多在高中階段感到越學越吃力、成績開始下滑的學生,大多數就是因為初中基礎沒有打好。
  • 學習好的孩子都在暑假悄悄做這六件事
    暑假對於孩子來說是難得的休閒時光,但是除了休整,家長們也別忘了讓孩子完成以下六件事,讓孩子在新學期取得更大進步!這些娛樂項目如果適度有助於放鬆,但沉迷電子產品對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不僅導致視力大幅下降,也會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為了防止孩子沉迷於其中,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等,一旦超過時間就要按照約定停止。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學習時家長要控制自己使用電子產品或者儘量不玩,做好表率。
  •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就下降了?隱患竟然在小學
    行業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  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學生」,怎麼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在小學時期,「語數雙百」司空見慣,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績了。然而,就在這「美好」的背後,不少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如:學習方式屬於死記硬背的、憑「小聰明」但學習習慣不好的、知識面很窄的等等。這種類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會造成「智力分化」。
  • 把3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讓孩子主動學習,小學做好這件事
    在教育孩子這個領域,陳美齡有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她曾把自己的教育理念通過書籍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如何能使孩子主動學習這方面,陳美齡給出的建議是抓住孩子上初中前的關鍵時期,也就是孩子小學階段,讓孩子有夢想,有目標。夢想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首先要有一個奮鬥目標,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要讓他們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
  • 孩子小學成績一般,利用好暑假,升入初中必會「逆襲」
    所以我們這段時間看到各個小升初群裡的不少家長都在緊鑼密鼓準備這件事情。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成為了不少家長們非常關心而且總是會時不時就引起熱議的問題——孩子如果小學成績不夠好甚至不好,初中還能學好嗎?而作為同樣是小學成績不好但是從初中開始成績突飛猛進的我,也對此表示認同。我當年小學的時候因為比較貪玩,所以成績儘管不是最差的中,但是絕對是「中等偏下」那部分。但是就連我自己都沒想到,等到上初中之後我的成績卻突然開始就大跨步提高,一下就成為了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而且客觀上講小學的學習成績的確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