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現代孩子的壓力有多大?恨不得剛出生就被父母拉著「搶跑」,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認真謹慎地對待孩子的每一次升學,而想要飛得遠,基礎要打好,可有的孩子升小學後就感覺到學習「吃力」,咋回事呢?
案例
周女士脾氣很差,在輔導一年級的孩子寫作業時,常常被氣得火冒三丈高,明明是很簡單的題目,可孩子的腦瓜就是轉不過來彎,常急得她直跺腳,時不時就對著孩子罵罵咧咧一頓數落。
周女士搞不懂兒子明明在幼兒園裡表現得還不錯,怎麼一上小學後學習這麼吃力?
與周女士有相同困惑的家長不在少數,孩子升學最難的就是幼升小,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可謂是亂象叢生,他們可以製造出各種各樣的麻煩,而孩子一年級學習吃力,主要源於如下幾個原因。
孩子幼升小後學習吃力的原因
1、學習興趣低下
興趣永遠是學習的最大驅動力,如果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上課就很容易走神,課後做作業就很吃力,周而復始,積壓的問題越來越多,學習越來越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2、學習習慣差
提前預習、善於提問、課後複習、及時解難、規範書寫、先寫作業再玩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幼兒園不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上了小學後依舊處在渾渾噩噩的狀態,學習就會缺少方向、自主性和目的性。
3、基礎差
幼兒園採取的是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長可能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就等於換了個地方玩耍而已,這是完全錯誤的思想,幼兒園學習是為了給小學打基礎的,如果基礎差,孩子升一年級後會格外吃力。
4、性別制宜
與女孩相比,男孩的理解速度、寫字速度、寫字規範度等都要差些,他們天性更為貪玩,上課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動作等等,這是因為男孩的腦發育要比女孩晚一些。
5、心理焦慮、無所適從
從熟悉的幼兒園突然轉到陌生的小學校園,孩子內心可能會焦慮、緊張,缺少自信心,幼小銜接最重要的不是知識的銜接,而是適應環境的能力,因為孩子情緒不夠穩定時,是根本無法專心學習的。
幼升小前,父母做好四件事帶娃逆襲
1、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語文數學是最主要的科目,而提高語文成績的最佳辦法就是提升文化底蘊,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孩子養成勤看書的習慣,當知識儲備量充足的時候,老師講的是知識就容易觸類旁通、一點就懂。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每天抽出10~20分鐘的時間全神貫注地陪同孩子一起閱讀,長期堅持的話,孩子會視每天閱讀如吃飯那樣自然。
2、適度讓娃超綱學習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知識,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打好基礎,提前掌握一部分一年級的知識,能讓孩子迅速跟上老師的進度,又不會產生驕傲的心理,萬萬不可全部提前學習,否則孩子會覺得老師講課很無聊,以至於上課無心聽講,久而久之,學習習慣沒養好,往後學習越來越吃力。
3、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收穫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即使孩子非常聰明,可是行為習慣差,學習效率依舊會很低,比如做作業馬虎、邊玩邊學、寫字隨意潦草等等。
4、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幼兒好奇心旺盛,對於未知的知識有著強烈的探知欲,父母可以看看孩子平時感興趣的事物是什麼,從這個方面因勢利導,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增強對學習的求知慾。
5、加強孩子功課的輔導
家長的輔導屬於課後的查漏補缺,比如有針對性地補習,幫孩子解決作業難題,與此同時,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做作業中途不要搞小動作,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專注力差的孩子上課就很容易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