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低年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只處於萌芽期。所以,很多小學生在剛剛升入一年級時,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比較順利,因為這門課以讀讀、寫寫、背背為主要學習方式;但在數學科目的學習中,他們就很吃力了。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會讀題,表達能力差;只對具體事物敏感,對數字不感冒;沒有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差;不會觀察,觀察能力差;不會空間想像;沒有邏輯推理能力等。
但什麼時候都有特別突出的優秀孩子。班裡有個孩子,學習數學知識又快又好,別的孩子學習數學很吃力,他卻特別輕鬆。老師不禁對這個孩子做了一下調查:原來,這名學生在上小學之前就已經自學了相關知識,已經具備了數學學習的各種條件。
現在,我們看他做了哪些準備吧?希望對有心的家長能有所啟發。
(一)表達力訓練
小明有一本連環畫,仔細觀察前面的三幅圖,想一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發揮你的
想像力,把它畫出來,並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邏輯思維的外在表現。通過看圖的方式,理解圖片之間的關係,把話說條理,逐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不會讀題,讀不懂題目,就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太差。
(二)數感能力訓練
把7個蘋果分到兩個籃子裡,有幾種分法(每個籃子裡最少有一個蘋果)?動手做一做,講給家長聽。
4-5周歲的小朋友,雖然不懂加減運算,但卻對具體的事物很敏感;在本例題中,小朋友一邊分蘋果,一邊數數,完成了對數字的認識;長期如此訓練的話,小朋友就能夠脫離具體事物,抽象出對數字的認識。
(三)動手能力
請小朋友剪下圖 1 的三角形,先把它放在圖 2 相同顏色的位置,再通過旋轉和翻轉的形式
讓它和其他三角形重合!
抽象的東西可以變具體,變得具體以後就好容易理解了。
動手操作就是將抽象的東西變具體的有效方式,它能有效促進孩子對於抽象知識的理解和學習。
(四)觀察力
這個機器人是由一些圖形組成的,數一數,這些圖形各有幾個?
按照傳統觀點,觀察力和思考力,共同構成了智力。
觀察力,是有意識、有目的地認識客觀事物或現象,通過感知與分析,發現事物之間「同」
和「異」的能力。在升入小學之前,通過有序訓練,培養孩子發現並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徵,感知不同的形狀,並可以根據形狀將圖形分類。
(五)空間想像力
下圖的小杯子,如果從上面看,看到的形狀是什麼樣的,在下面的選項中圈出正確答案。
空間想像能力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進行觀察、分析、認知的抽象思維能力。人們思
考出的具體形狀、位置,與事實是否一致,則體現了空間想像能力的強弱。
在幼兒園階段,孩子就能通過從不同的方向,了解到看到的圖形不一樣,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以後,孩子對平面及立體圖形特點應該有一定的感知。
(六)邏輯推理能力
根據下面的幾條線索,根據線索排除,猜猜說的是誰,把它圈出來。(1)它是動物。(2)它不會飛。(3)它身上有黑白條紋。
邏輯推理能力是在數學學習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能力。
通過比較推理、文字推理、數圖謎題等多種方式,讓幼兒嘗試著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分析,發現事物之間明顯的關聯。
小朋友如果在上小學之前,通過一兩年的時間,有序進行以上訓練,就應該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素養」;這不僅對他們升入一年級後的數學學習有很大助力,就是對他們長期的數學學習也有很大的好處。
當然,一個孩子一個情況;有時候不能強求。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