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背景
1、科普的重要性
科學技術的普及與傳播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手段,而提高全民整體素質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決定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第三次全國科普大會的召開、《關於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的出臺,充分體現出政府對我國發展科普事業的高度重視。
2、科普事業有待創新與發展
與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相比,傳統的科學技術普及方式、手段、理念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科普概念的重新定位,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的科普理念存在一定差距,科普事業需進一步探索創新與深化發展。
策劃理念
1、論壇主旨
旨在提升科普專業人士的科普理念。「第三屆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會議」指出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不滿足於掌握一般的科技知識,開始關注科技發展對經濟和社會的巨大影響,關注科技的社會責任問題。這就將科普由過去單向的科學知識的推廣,變為科學家和公眾作為平等交流群體的新的科學技術傳播模式。在科學的公眾形象和社會功能不斷變化的同時,科學普及的理念也在隨之變化。因此,提升科普新理念成為本次國際論壇的主基調。
2、內容選取
屆時國內外科普專家將從不同角度向國內科普專業人士傳播科普新理念、新方法;向企業、社會團體等機構講授科普產業化的內容和影響科普產業化進程的因素,以及解析發達國家如何將科普與企業經營戰略相結合,樹立社會公益形象,提高企業文化理念;探討我國科普在內容、手段、形式上推陳出新,全方位推動公眾理解科學。
具體策劃
論壇介紹
名稱:首屆科技傳播的創新與發展國際論壇
時間:2003年9月24日-25日
地點:北京科技活動中心
人數:約100人
主題:科技傳播的創新與發展
主辦單位:北京科技周組委會 中國科協普及部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
承辦單位:北京科普發展中心 北京市科協國際部 北京科技活動中心
網 址:http://www.bast.cn.net
論壇具體內容
擬邀請演講嘉賓(還有部分專家在落實中)
●陳佳洱(中國科學自然基金委員會主任、北京市科協主席)
徐善衍(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李象益(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理事長、教授)
Brenton Honeyman(原國際非政府組織科學教育理事會副主席、博士)
Joel Schneider(美國芝麻街教育與研究工作室主任)
David Chittenden(美國明尼蘇達科技館主任)
Paul Martin(美國明尼蘇達科技館展覽主任)
Jiro SHIBATA(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理事)
ken'Ichi Hinatsu(日本未來館負責人)
擬演講主題
●提升科普創新理念 迎接學習型社會挑戰
●科普事業國際化、產業化發展趨勢
●影響科普產業進程的因素
●高新技術產業如何與科普事業相結合
●科普產業如何獲得金融資本的支持
●國外科學教育的新理念
●國外趣味科普-卡通動畫科普教育
●日本未來館的設計理念
●國際非政府組織科學教育發展趨勢
論壇時間安排
時 間:
2003年9月24日上午開幕式、3位專家演講;下午3位專家演講。
2003年9月25日上午3位專家演講;下午閉幕式。
註:每位專家發言30分鐘,並有10分鐘現場提問。
論文涉及內容摘要
科學普及的運作方式不斷更新,逐步形成一項社會立體工程。
科普單向傳播過程轉變成公眾與科學家間平等的雙向互動過程。
企業將經營戰略與科普相結合,提高企業文化理念。
國外科技館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型專題展覽的思路及成功經驗。
國外科技館如何與社區、學校、家庭建立聯繫。
如何在科普展教設施和展品設計理念上創新。
如何培養公眾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科技知識的能力和掌握科學的方法。
其他科普內容
參會人員
●各省、市科協領導、地區科協主席、科普(普及)部負責人
●各省、市、地區科技館館長及負責人
●從事科普製品研發、製作的企業負責人
全國從事科普事業的專業人士
組委會熱誠的希望參會人員提交一份相關論文,並將刊登在大會論文集中。同時,組委會還將從中選出若干篇論文,請作者在會上作口頭演講,中外專家當場點評,以提高其專業水平。(向大會提交論文採取自願方式)
頒發證書
會後,組委會將向每一位參會者頒發證書。
組織參觀考察
論壇期間,組委會將組織與會人員參加2003年北京科技周的活動,(包括在軍事博物館舉行的開幕式、四項大型標誌性活動等),及參觀首都現代科普場館等活動。
宣傳方案(詳見附件)
後期總結
徵求演講專家及參會人員的意見,檢驗此次論壇的效果,為下屆論壇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