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才 Aaron Swartz 的思維方式

2021-02-25 Taraaa
上一篇文章《少年編程天才之死》裡,我介紹了 Aaron Swartz 的故事。限於篇幅,還有很多沒寫。

Swartz 是一個高效高產的人,他身兼數職。在 2012 年的時候,他是線上組織「求進會」的聯合創始人,是哈佛大學的研究員,給 The Baffler 雜誌供稿(文章還入選最佳技術文章),還在諮詢公司 ThoughtWorks  帶項目。他還每年閱讀近 100 本書。

他是怎麼做到如此高效的呢?他的學習、思維方式是怎樣的?他自己也寫過不少心得文章,我們來看看。


如何學習


在紀錄片《網際網路之子》中,Swartz 的弟弟就說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怎麼學習了。在紀錄片中我們也看到,小小的他從學校學到東西就迫不及待地教給弟弟們。


教給別人更有助於知識的掌握,而他從小就有這樣的習慣。

在中學時的博客中,他提到自己的學習習慣是:

當有人教我什麼時,我不會把所教的內容當成事實接受。我會需要了解來龍去脈( the whole picture )。這麼做強迫我自己批判地看待教給我的東西,而有時我發現老師教的是錯的。在其他同學還在忙著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他就已經自己摸索出各個學科的學習方法。他看到學校教學的種種弊端,和校長討論教育改革,並在無法最終實施後輟學。

我找遍了他的博客,沒有發現如何學習的方法介紹,倒是有一篇講他如何面試程式設計師、如何判斷他們是否聰明的文章挺有意思。

在這篇《我如何僱傭程式設計師》(How I Hire Programmers)的文章中,他指出了傳統面試方法的弊端:

我覺得這個方式很可怕。從簡歷上你了解的很少。面試時問一些難題,對方會很緊張。編程不是一個典型的需要在壓力下完成的工作。因此觀察人們在壓力下的表現是沒用的。而經典的面試題通常很殘酷。我自認為是個優秀的程式設計師,但我從沒有通過過那類面試。

他在面試的時候,會關注 3 個問題:

對方聰明嗎?

對方能把事情搞定嗎?

和對方工作上合得來嗎?

關於如何判斷一個人聰明,他會看3個方面:

首先,他們了解事情嗎?

問他們最近在想什麼然後深入提問。他們了解細節嗎?他們能清楚解釋嗎?(清晰的解釋是理解的標誌。)他們是否了解你不清楚的主題?他們會問你問題嗎?他們是真的感興趣還是出於禮貌?針對你說的東西,他們會繼續追問嗎?他們的問題會令你思考嗎?在你們對話的時候,你可能會解釋些東西給他們聽。他們真的能懂嗎,還是只是點頭微笑呢?有些人了解一些小的領域但對其他東西不好奇。有些人有好奇心但不會學習,他們問一堆問題但並沒真的在聽。這幾個方面可以檢驗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是否真正掌握了議題。另外也確實可以在面試的時候判斷對方是否聰明。

我自己在面試的時候也會關注對方是不是有學習能力。但我通常是問他們一個擅長的領域然後問是怎麼學習的。但是這個方法不總能奏效。要麼我很難判斷所說的領域他們是否真正了解,要麼他們自己真正掌握了但沒有想過描述這個學習的過程。而 Swartz 這幾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挺好的評估方式。


如何閱讀更多

Swartz 每年都會在博客上做個閱讀總結,推薦他一年中看過的好書(後面可能的話會把他的書單翻譯下~)。基本每年近 100 本。


在這麼忙的情況下,怎麼做到讀那麼多書呢?

他寫過一篇《如何閱讀更多的書》( HOWTO: Read more books ),有 4 條建議,第 1 條是「封鎖你最愛的博客網站。」

當我思考阻滯的時候,我會去開一個最愛的博客網頁。這個行為完全是自動的。結果是,我花了很多很多的時間從一篇博文看到另一篇。我想說,這算壞習慣嗎?現在的人其實連讀長文的耐心都沒有了.

為了改掉這個習慣,他的方法是:

我把我最喜歡的博客網址都重定向到一個虛假 IP。現在我一鍵入這些網址,都會出現報錯信息。對於 Hulu 和一些視頻網站我也這麼做了。真是一個狠人啊。

第二條建議是:從圖書館一次性借大量書

首先他有一段精闢的論述:大多數人認為閱讀更多的書就是花更多時間去讀它。但我發現,這其實是個結果而不是原因,就和鍛鍊一樣。 當我發現一本好書的時候我才會去讀。如果不是本好書,我就不怎麼想讀,或者讀一會就放下了。但當我發現一本好書時,我會特地抽出時間去讀。然後他表示你很難事先知道哪本書好,最好的方法就是讀讀看。所以他會每次從圖書館借一大堆書,有好的就讀,不行就退掉。

他還表示,有截止時間以及看著書堆成山會給你額外的動力閱讀。

後面兩條建議我覺得意義不大。

第3條是「遠離親近的人」。他表示和別人互動太花時間了。以及如果你有其他興趣愛好,能戒掉的話也是極好的。因為他本人除了閱讀沒有任何其他愛好。

第4條是「保持低的室溫」。為了對抗在閱讀的時候睡過去,他保持室溫偏低,因為他發現自己在低溫時不容易睡著。

真是一個狠人啊,沒有預言家要查驗一下的嗎??

就連他自己也在結尾時說,我懷疑沒什麼人能採取所有的建議,但希望對你有用哦。


如何面對壓力


在 2012 年,Swartz 的官司一邊進行的時候,他寫了一個系列文章,總結了一些人生和成長的經驗。

其中有一些在當時應該挺不錯的,但現在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例如成長型心智。另外一些個人覺得比較雞湯,例如珍視錯誤、客觀認識自己等等。

但是這篇《靠近痛苦》(Lean into the pain)覺得挺不錯的,可以當作如何應對壓力的方法。

他先以健身舉例:

當你第一次開始健身的時候,它總是痛苦的。不是像觸摸滾燙爐子的那種很強烈的痛苦,但足以讓你退縮,如果你一點苦也不想吃的話。但當你堅持健身,.... 那麼你會更痛苦。雖然痛苦但你會堅持,因為你知道它讓你更強壯。

然後他表示,心理上的痛苦也是一樣的:

大多數人把心理上的痛苦當作是滾燙的爐子 —— 一想起一些令他們害怕的或是有壓力的事情,他們會停止去想,轉移到其他事情。想像下  Jane 和 Joan 是一個項目的兩個工程師。……  Jane 在讓報錯提示更友好些而 Joan 在加新功能。他們各自碼代碼碼了好幾天。現在面臨一個問題:他們要把代碼合起來。
也許你有過類似的麻煩,可能是代碼也可能是文檔:例如你把一份報告寄給兩個朋友,每人都提出了一些修改,而你需要把每人改過的整合到一個文件上。這很煩,而編程就更煩了。所以人們開始拖延。
Jane 想著「我再把感謝的提示做得更友好點吧。」 Joan 想著「我再加點新功能吧。」他們把合代碼的事情一拖再拖。而合代碼的工程就變得更大和更痛苦。敏捷的方式,正好相反:合併代碼很痛苦,因此我們就要更頻繁做。不是每隔幾周或每隔幾個月合一次,而是每天、每隔幾個小時合一次。
拖延、推遲直到你別無選擇的時候,你用手去摸一個滾燙的爐子,摸 1 個小時你會很痛。而如果你每次都碰一下,累計到 1 個小時,就沒那麼糟糕了。健身和燙爐的例子都很形象。健身的痛苦我們可以忍耐,但是心理上的痛苦和壓力來臨時,要不是受住了,要不是逃開,總是很難有「鍛鍊」的意識。而抗壓能力,其實也可以小步頻繁迭代呢。

題圖和正文圖片來自紀錄片《網際網路之子》。

參考資料
1. 紀錄片《網際網路之子》.
2. Aaron Swartz.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30419055927/http://www.aaronsw.com/school/2000/09/24/
4. Aaron Swartz’s blog.How I Hire Programmers
5. Aaron Swartz’s blog.HOWTO: Read more books
6. Aaron Swartz’s blog.Lean into the pain

相關焦點

  • 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元,學霸應該怎麼培養?
    華為天才少年最高年薪201萬元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 華為「天才少年」最高年薪201萬元,優秀學霸怎麼培養?
    華為天才少年最高年薪201萬元近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雖然華為天才少年的專業基本上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但我們更應該看到這些「天才少年」在學校學習中取得的學習成果。
  • 16歲少年跳級到高三考上中科大,天才與普通人區別在哪
    我們都知道,其實很多時代都流傳著天才的傳說,天才似乎不需要很努力就可以得到很多,對於普通人來說,天才既是遙不可及的,又是非常令人羨慕的。而最近有關於天才的一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16歲少年跳級到高三考上中科大。大家在這個少年的身上看到了天才的模樣,也紛紛被他的成長經歷折服。
  • 16歲少年跳級到高三考上中科大,天才與普通人區別在哪
    我們都知道,其實很多時代都流傳著天才的傳說,天才似乎不需要很努力就可以得到很多,對於普通人來說,天才既是遙不可及的,又是非常令人羨慕的。而最近有關於天才的一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16歲少年跳級到高三考上中科大。大家在這個少年的身上看到了天才的模樣,也紛紛被他的成長經歷折服。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少年的不同之處。
  • 西南首個200萬年薪「天才少年」:我既非天才,也非少年
    他,26歲川大博士,在國際頂級會議期刊發表了數篇論文 他,跳過前三輪面試,成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 他,200萬年薪,手戴婚戒,將研究「讓計算機像人一樣理解人類語言」 近日,一批高校博士畢業生因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項目,獲年薪百萬的高薪待遇
  • 天才密碼《最強大腦·高效學習》天才少年王牌夏令營完美收官
    7月25日,由廣州天才密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特意為中小學生量身打造的天才密碼2020年《最強大腦·高效學習》天才少年王牌夏令營,在學生和家長的期待中,在佛山三水實驗學校成功開營,通過8天7夜的學習體驗,本期夏令營於8月1日完美收官。
  • 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你的格局
    而在有書,就有這樣一位《最強大腦》的「天才少年」。他被懷疑是超能力的攜帶者,他擁有超強的邏輯、敏銳的洞察力,更有超越自己年齡的沉著。他,就是95後記憶大師——申一帆。他是《最強大腦》中,最出彩的天才2016年,《最強大腦第三季》中, 申一帆做為神秘的「夢境少年」出場。之所以稱他為「夢境少年」,是因為他可以在睡夢中記憶,可以在夢中背誦文言文。
  • 少年天才,小時候的夢
    反思了好幾天,今天有點空閒時間,想想真希望自己是個少年天才,過目不忘,處事機靈,推薦這部《少年班》給大家,願大家在開心之餘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工作裡的每一個困難、挑戰和挫折吧。招收的全是十來歲就自學完成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智商超高的天才少年,直接就可以進大學深造。那時候真的是特別羨慕他們,天賦異斌,不用這麼苦地每天都去學習按部就班地學習,想記什麼一眼就記住了,學什麼也是快,不會被各種數學題難住。
  • 天才閱讀思維方式的11個角度,你get到了嗎?
    譯文的女兒Eva在2019年通過美國天才考試,智商145,被認定為超級天才。天才孩子要具備的特質美國天才學校、頂尖學府如哈佛、斯坦福等,入學考試最看重學生什麼樣的能力?譯文的一位媽媽朋友最有體會。這位美國媽媽有兩個孩子,他們就讀天才學校,之後雙雙考入哈佛大學。她說這些學校的選拔,都非常看重孩子的閱讀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讀寫能力,最忌讀死書。
  • 培養一個天才少年,只是加速學習就夠了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才少年中心創始人、心理學家Julian Stanley的一項調研也顯示,天才兒童在學業成就上也有更好的成績:在追蹤調研的1600名天才兒童中,有560名學生獲得了博士學位,博士學位獲得比例高達35%,而全美所有學生獲得博士學位的比例僅為2%,兩者之間的差距是非常顯著的。
  • 華為「天才少年」,智商有多高呢?是勤奮造就他們,還是智商過人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兩名天才少年,計算機專業博士張霽和姚婷被華為雙雙招入旗下,併入選任正非主導的「天才少年」計劃。其中張霽的年薪201萬,是天才少年之中的最高一檔,全球只有4人。姚婷年薪也高得嚇人,華為開出156萬。
  • 中科大的少年天才有多厲害?
    當然這些少年的都是天才,不能拿普通大學生與之衡量。二.少年班今年招生:中科大官方表示,本屆的招生對象需符合:2004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高二(含)以下學生。從年齡看,入選者大概在16歲左右。「年齡」是一直的中科大少年班的特性標籤,但同時自1978年創辦以來一直被讚譽和爭議。這種培育方式被批評為「揠苗助長」,但不可否認的是,這40多年來已經培養了無數頂級人才。他們在產業界、學術界大放異彩。中科大少年班近幾年招生也開始走向多元化,從公開信息來看,這屆少年班裡,並非只是智商卓絕、應試學習能力很強的天才。
  • 「最強大腦」選手揭秘:「天才」的背後不是智商,而是數學思維
    年僅12歲,被稱為「天才少年」的孫弈東,以年齡最小參賽選手的身份闖入《最強大腦》12強,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直呼「別人家的孩子」。翻開孫弈東「星光熠熠」的成長履歷,除了數不清的獎項和廣泛的愛好,他對數學的興趣值得令人關注,就連他媽媽也說:「我兒子只是普通的孩子,只是比較擅長數學思維,對思考特別感興趣。」記得他說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五子棋,已經是有段位的了,這些都是有別於其他人優勢的邏輯思維方式。
  • 華為「天才少年」背後,計算機專業到底有多火爆?
    | 第235期 | 計算機人才 近日,先有拿下華為年薪200萬的天才少年刷屏 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是由其創始人任正非發起的人才戰略項目,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高端人才。該計劃的工資均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按薪資可分為100萬、150萬、200萬左右的三個檔位,最高年薪達201萬。目前,全球僅4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 科大少年班複試兩學科難度大,天才少年有何共同點?從小培養孩子
    從來自全國各地的129名「天才少年」中角逐出48名,最終予以錄取,按照科大的招生規定,所有的孩子無一不是在高二結束之前完成所有高中學業,還要經過獨立筆試面試的篩選,確實讓人感慨這些少年之優秀。
  • 俞敏洪:錯誤的教育方式,磨滅了天才的光環
    12歲考入科大少年班。1985年從科大碩士畢業。23歲完成博士學業。人們都很疑惑:為什麼有的天才長大後依然可以是天才,有的孩子卻逐漸的變得普通呢?中國著名科大少年班、班主任朱源,一生致力於培養頂尖天才。
  • 遊戲天才少年XDD:勤奮與天賦成就人們眼中的天才少年
    之所以被大家稱作為天才遊戲少年,因為今年的xdd才17歲,但是小叮噹已經拿下很多榮譽,並且現在也是一位大主播,年齡輕輕就已經有著很可觀的收入了!早期的小叮噹是皇族俱樂部守望先鋒的替補成員。在守望先鋒大紅大火的時候,連續兩個賽季等上國服的第一名!也是拿下了線下比賽黑白合的單挑王!
  • 天才出少年 4歲半的他居然贏了西洋棋特級大師
    天才出少年 4歲半的他居然贏了西洋棋特級大師 2017-09-06參與互動    自古天才出少年
  • 從華為201萬年薪的「天才少年」身上,應該學到的是什麼?
    近日,2名華科校友入選華為「天才少年」,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加入到華為企業引起討論,當然最讓人羨慕的莫過於每人數百萬的年薪。一時間大家都在打聽這位這兩位天才少年、少女的故事。雖然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給予的高額薪酬引起大家的爭議,但不得不說這都是姚婷應得的。
  • 科大少年班複試兩學科難度大,天才少年有何共同點?孩子從小培養
    從來自全國各地的129名「天才少年」中角逐出48名,最終予以錄取,按照科大的招生規定,所有的孩子無一不是在高二結束之前完成所有高中學業,還要經過獨立筆試面試的篩選,確實讓人感慨這些少年之優秀。中科大錄取名單天才少年們有哪些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