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盤活存量土地助力園區「二次創業」

2020-12-25 中國江蘇網

記者 丁蕾

高點定位,進一步提升規划水平,是推進開發園區「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一。昨天下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助推開發園區「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對我市近日印發的《揚州市優化園區空間布局實施細則(指引)》和《揚州市開發園區存量土地資源盤活實施細則》進行了解讀。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楊慶洋在發布會上表示,圍繞園區空間布局和土地資源盤活,兩大《細則》旨在確保園區空間布局科學合理,同時推動存量土地集中整治,助力實現園區「二次振興、二次騰飛」。

空間保障

科學規劃,為園區發展預留5-10年的空間

自1992年設立第一個開發區以來,經過近30年發展,我市已形成2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開發區、高新區的園區發展格局,在經濟總量、產業發展、對外開放、能級提升上為全市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不容忽視的是,部分園區存在著土地資源浪費問題。通過科學規劃,統籌優化全市產業空間布局,為發展預留空間,園區的發展才能更有底氣和後勁。

「我們結合新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契機,通過起草《揚州市優化園區空間布局實施細則(指引)》,明確了以『集約優化』為重點,從市域和市區兩個層面構建全市產業發展格局,統籌優化開發園區的空間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處處長翟振秋介紹,全市將構建「兩軸六片區」的市域產業空間格局,分別為依託京滬高速、啟揚高速經濟帶,構建延伸至市域腹地的產業提升軸;依託滬陝高速、328國道經濟帶,打造先進位造業為主體的創新發展軸;都市服務核心區、沿江高新產業集聚區以及儀徵、江都、高郵、寶應先進位造業集聚區的六片產業集聚區。同時,對11個省級以上開發園區進行了特色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產業引導。

翟振秋介紹,在本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中,充分考慮了園區產業的發展定位和未來需求,預留了未來5-10年發展空間,推動土地跟著產業保障、要素跟著項目投放、空間規模和用地指標向產業園區傾斜。

土地保障

3年內「盤活」1.3萬餘畝開發園區存量土地

「近年來,我市開發園區在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用地量不斷攀升、用地計劃捉襟見肘、存量用地逐年增多,發展空間明顯受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發利用管理處副處長朱正妹表示,盤活存量用地、提高集約水平是打開發展空間、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此,在《揚州市開發園區存量土地資源盤活實施細則》起草過程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摸清了全市存量土地的底數,並多方徵詢意見,有效提高了《細則》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年內,揚州將盤活1.3萬餘畝開發園區存量土地,力爭到『十四五』期末,全市開發園區工業用地畝均投資強度、畝均開票、畝均稅收達到或超過省均水平。」朱正妹表示,根據市委、市政府要求,利用水平和產出效益不高的存量建設用地將成為此次專項整治的對象。

「在處置方式上,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根據閒置土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土地三類存量土地的成因、現狀、存在問題,對照上級政策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擬定了不同的處置方式。」朱正妹介紹,閒置土地分政府原因、企業原因、其它原因三種情況進行處置;低效用地分增容技改、兼併重組、引導騰退、轉型升級、協商收回、末位退出等6種方式進行處置;批而未供土地則分調整核銷、組織供地、完善條件等3種方式進行處置。

據介紹,為了加快存量土地盤活,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充分徵求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大膽突破,對處置過程中出現的出讓金補交、分割轉讓登記、土地供應、信息支撐、契稅繳納等重點熱點問題出臺了相應的激勵政策。同時,鼓勵各縣(市、區)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出臺各地的激勵政策。

此外,《細則》還制定了嚴格的存量土地盤活督查考核制度,考核結果與開發園區考核、與高質量發展考核、與用地計劃安排報批掛鈎。對提前2年完成處置任務的,獎勵年度計劃100畝;提前1年完成處置任務的,獎勵年度計劃50畝。沒有按期完成的,將按比例扣減下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直至暫停接受用地報件。

相關焦點

  • 保康盤活存量萬畝國有土地
    根據國家自然資源部提出的「控制增量、盤活存量」一系列土地政策,保康採取「一地一策」的辦法,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強化土地利用職能,充分盤活存量土地。一是加大對批而未供土地的供地力度,累計供應國有建設用地面積7840畝。
  • 構建存量土地盤活利益引導機制
    本報訊(記者張舒娜通訊員朱媛媛)4月7日,省自然資源廳召開全省產業集聚區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工作研討會,會議就加快推進全省產業集聚區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會議強調,要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規定,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市場等手段,構建存量土地盤活的利益引導機制,建立低效用地退出管控引導機制,發揮土地政策作用,倒逼落後產能和低效資產「騰籠換鳥」,助推全省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
  • 讓每一寸土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改革創新...
    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必須堅定不移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要求,圍繞挖掘統籌整合全市土地資源和土地保障要素,「控增量,盤存量,調流量」,推動精準高效利用土地,著力打造「精準高效,保障供給」的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品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中山局綜合施策盤活存量土地,拓寬城市發展空間
    中山市自然資源局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打出處置閒置土地、清理批而未供用地、土地收儲整備、城市更新改造等「組合拳」,多管齊下深挖存量建設用地潛力,努力向存量要增量,向存量要效益。以機構改革為抓手,橫向整合壓縮供地業務辦理時間,以組建組團分局為契機,縱向壓縮內部審核環節和時間,實現供地業務已提速70%以上。今年以來,助力小欖廣恆合優項目、火炬開發區利誠檢測項目不斷刷新拿地後開工新紀錄。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劉建成: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提高群眾滿意度
    濰坊傳媒網訊(記者 劉靖雯)11月26日上午,濰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建成到12345政務服務熱線受理中心接聽群眾來電,在線為群眾答疑解惑,解難題熱線接聽歷時兩小時,共接聽9個電話,主要涉及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城鄉規劃、耕地保護、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等問題。
  • 邢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推動土地利用改革
    邢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推動土地利用改革,讓「沉睡」土地「活」起來————騰空間 優布局 促升級「今年以來,在國家和省對土地計劃管理逐年收緊的形勢下截至目前,邢臺市共組卷3.23萬畝(包括省廳下達邢臺市指標1.3萬畝、完成省下達邢臺市批而未供土地處置等任務獎勵指標5000畝、爭搶省平倉指標1.43萬畝),有效保證了省市重點項目落地落實。」河北省邢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顧鵬圖介紹說。
  • 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統籌空間保障資源 推動城鄉美美與共
    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供圖 馮金考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全面聚焦建設「五美」新溫州,通過空間統籌和資源保障,推動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聚焦「三民」活動|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今年市級重點項目全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成成 青島報導在12月19日舉行的青島市2020年度「三民」活動上,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姜德志向全體市民代表作述職報告。今年以來,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已供應土地超8萬畝,土地出讓收入1008億元,土地綜合整治規模約30萬畝,新增耕地近3.7萬畝,礦山治理復綠134處。
  • 高新區財政局積極籌措資金助推園區土地清理盤活工作
    大江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鄭金紅報導:今年以來,為解決園區無地可用與土地閒置率高的矛盾,高新區緊扣「土地資源是園區發展的第一戰略」的主題主線,大力開展低效閒置用地的清理處置工作。為保障工作順利開展,區財政局積極籌措資金,為園區騰籠換鳥土地盤活保駕護航。
  • 黨建訪談錄|專訪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永斌
    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是如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濟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對濟南發展的思路方向、目標定位和工作重點,為省會城市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了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永斌。
  • 上海推進工業用地轉性 多舉措盤活存量土地(圖)
    自貿區工業用地流轉試點成功,以及「分類調控」提出使上海更靈活的應對土地市場  首先,該政策出臺有兩方面背景原因,第一是去年10月份開始啟動的上海自貿區土地二次開發調研。對上海市政府來說,推動自貿區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概念提出後原區域內寫字樓等需求缺口。
  • 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開展公務員主題實踐活動
    做好中央和省、市關於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的新文件、新政策及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的法律法規的剖析研究,廣泛開展自然資源和規劃形勢任務專題學習,進一步明確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定位和目標要求。3.強化學習使命擔當。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加強土地儲備助力濱江片區規劃落地實施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充分發揮土地儲備職能作用,多途徑實現西至秋浦河大橋、南至昭明大道—清風路—清溪大道、東至清溪大道五孔橋、北至長江,約9.66平方公裡的濱江片區規劃目標。棚戶區改造,助力民生改善。編製片區棚戶區改造及土地徵收儲備計劃,配合貴池區實施濱江棚戶區改造項目7個,收回土地1000餘畝。今年新建配套江景苑安置點1個,劃撥供應安置房建設用地46.66畝。生態優先,打造生活秀帶。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完成趙圩、官湖等水面生態修復,徵收、租租賃集體土地421.14畝,並對域內其他零星集體全面摸排、登記造冊,留白生態發展用地約500畝。
  • 泰安新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打造改革創新發展「新泰模式」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落地在新泰市的吾悅廣場建設項目,在用地報件上報省政府批准期間,新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即開始編制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壓茬辦理用地規劃前期審查工作。籤訂土地出讓合同後,當天頒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真正做到了「拿地即開工」。
  • 中共廈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黨組中共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市住房局黨組制定和完善《關於進一步加強市級公房管理的意見》《重大行政決策管理暫行規定》等40項制度規定;市資源規劃局黨組深入開展自查自糾,及時查缺補漏,起草制訂了《加快推進存量土地清理盤活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商辦類建設項目全鏈條管理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 2020年度黃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本級部門預算公開
    組織實施自然資源領域重大科技工程及創新能力建設,推進自然資源信息化和信息資料的公共服務。開展自然資源領域對外合作與交流。14.具體組織實施黃岡市區城市規劃區和園區範圍內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工作。15.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任務。(二)單位內設機構局機關內設機構1.辦公室。負責機關日常運轉工作。
  • 地質測繪院收到惠民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感謝信
    近日,地質測繪院收到惠民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感謝信,對院積極發揮技術優勢,長期服務惠民縣,為惠民縣多個領域提供測繪技術支撐表示感謝。地質測繪院先後參與的惠民縣第三次國土調查、農村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農村亂佔耕地建房、美麗鄉村規劃增減掛鈎、工業用地績效調查等工作,順利通過了各級驗收,完成了全縣14個鎮16萬宗地的確權登記發證,同時科學規劃了農村土地資源,盤活了建設用地,為促進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工業用地績效調查評估等。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八公山分局積極推進土地指標項目
    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八公山分局大力推進落實土地開發復墾項目,保證新增耕地目標,為八公山區持續發展提供佔補平衡指標,確保 「佔一補一,佔優補優」指標的落實。 一是積極推進灘涂地開發復墾項目。「十三五」期間,組織實施項目,新增耕地39.88公頃。
  • 儋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關於《儋州海花島一號島旅遊產業園區控制...
    鑑於海花島一號島已列為省級重點旅遊產業園區,本次規劃修編將原來的《儋州濱海新區第四組團(海花島)控制性詳細規劃》分為《儋州海花島一號島旅遊產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和《儋州海花島二、三號島高端旅居社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兩個控規。
  • 遂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暖心實招繪出營商環境「最靚風景」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第一時間啟動改革工作,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遂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協同市直相關部門有序推進改革,整合審批窗口、合併辦理事項、建立審批機制、完善配套制度、推行線上辦理。  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審批程序多、申報材料多、時間長,工程建設項目一直是行政審批改革的痛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