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婚」家庭的喜與憂:婚姻生活的平衡多靠妥協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兩頭婚」家庭的喜與憂

  28歲的張英如(化名)決定暫不要二胎了。

  四年前,她和丈夫「兩頭婚」組建了家庭,不娶不嫁。約定要兩個孩子,大的跟爸爸姓,小的跟媽媽姓。婚後,兩邊父母家輪流住。

  如今,她跟兩家關係都挺親密的,最大的煩惱,就是孩子。婆婆和媽媽都寶貝孫子,各有各的教育方法,暗自較量;兩家生活習慣,作息起居各不相同,孩子倒來轉去,也有點混亂。

  「太麻煩了」,張英如感到疲憊,原定的二胎計劃也只能擱淺。

  在張英如所在的江浙地區,所謂「男不出彩禮,女不陪嫁妝」的兩頭婚悄然興起。它與上世紀的獨生子女政策密切關聯,父母不願子女離家,也有所謂「傳宗接代」需求。

  「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趙春蘭做過研究。她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提到,類似「孩子跟誰姓,婚房怎麼做,聘禮要不要下」,都需要協商,婚姻生活的平衡多靠妥協來達成。

  那麼,在傾斜的時刻,發生了什麼?協商又是如何達成的?三位「兩頭婚」的當事人向我們分享了各自家庭生活的喜與憂。

  「當婆婆遇到媽」

  張英如(化名),28歲,江蘇南通人

  我結婚四年了,也是兩頭婚,我們這邊基本上都是這樣,南通話叫「兩邊代管」,獨生子女家庭不想女兒嫁出去,也不想兒子被招出去,就會兩家變成一家。

  當初婚宴是跟他同一天分開辦的,早上來車把我接到他家,但我家那邊也有酒席,兩邊互不搭界,各自的費用各自承擔,禮金最後給我們小兩口。

  彩禮對方出了十八萬八,放到高堂上作為一個見證,我家只拿了八萬八,又加了八萬買了車,所以等於這個錢又還回去了,彩禮錢走了個形式。

  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雙方家庭離得很近,開車大概十五分鐘就到了。因為都是本地人,所以結婚前雙方不需要再去具體談一些細節,只是和老公事先約定好,比如孩子的姓氏問題。

  之前還沒有考慮太多,想著第一個孩子隨男方姓,第二個隨女方姓。我們現在只有一個男寶寶,是跟老公姓,但是戶口在我家,孩子出生後我就跟他講,如果戶口在他家的話那孩子就得跟我姓。

  結婚後,我會和我老公、孩子在我媽媽家這邊先住上一兩個月,再去婆婆家住一兩個月。有時候在我家這邊住久了,婆婆就會不高興,她希望兒媳婦和孩子都在身邊,這樣會熱鬧一點,所以就經常催我們回去住。

  但這樣兩頭住,爭執也是難免的。

  比如說一月份在我媽這邊住的時候,小孩子身體是健康的,但是下個月換到婆婆家後,孩子會出現生病的情況,我媽媽就會嘮叨「怎麼孩子在我家還是活蹦亂跳的,到了她家就不舒服,回來病懨懨的?」

  孩子的作息也會有很大影響。在我父母這邊住的時候,他們睡得很早,孩子也就跟著睡了,但是一到婆婆家,他們習慣晚睡,小孩子一換環境作息就打亂了,經常又哭又鬧,過上一兩天才能緩過來。

  為了不讓孩子哭鬧,有時我們會在一個地方住的稍微久一點,但另一方就會有意見。我婆婆上次還直接發信息質問我說「你好像很久都沒回來住了,這邊也是家,你不能只顧著你那頭啊。」

  所以我就說太麻煩了還是不生第二個了。我父母也提過再生個二胎跟我姓,但是我不想生,他們也就沒再管。

  我們自己的情況是兩邊輪著住,但身邊也有兩頭婚是其他情況,比如自己買一套房,然後接雙方父母各來住一段時間,也會有其他矛盾。

  我身邊的一位同事,她是接婆婆和媽各來住半年。屋子裡以前是深色窗簾,但他媽媽住的時候喜歡白色窗簾,說深色在家裡太陰暗了,對小孩眼睛不好,就把窗簾換了。婆婆半年之後搬來又說白色不遮光晚上睡不踏實,兩家人為個窗簾還不高興了很久。

  除此之外,我們這邊繞不開的話題還有媽寶男。在兩頭婚裡,當雙方一起住在男方家裡時,女方會覺得你聽你媽話多一點,就會不高興回自己家住去了,男方婆婆就奇了怪了「怎麼我說都不能說了,那你回去你就回去吧。」有時候就不讓兒子再去女方家,兩個人久而久之散掉了。

  但我跟我愛人還是比較相互包容的,爭執最多的就是小孩的問題。在他家住的時候她媽媽教識字比較多,在我家住的時候我媽媽教數學教的多,婆婆和媽媽兩個人就要比較,都說是自己教得好,都感覺自己教出來的孩子就是不一樣。

  其實我們這邊還是比較喜歡女孩的。我記得我剛生孩子的時候,我婆婆看了第一眼就嘆了一口氣說「哎是個男孩,要苦咯」,我那時候還蠻不高興,她說看肚子應該是個女兒,怎麼變成男孩子了。

  她可能覺得女孩子比較貼心一點,因為我們這邊女孩子都是當家做主,頂多兩邊代管,招上門女婿的也挺多,很多安徽山東人都願意招到我們這邊來。

  我覺得兩頭婚最大的好處就是小孩有雙方父母料理,兩邊都搶著帶孩子,我們兩口子蠻輕鬆的。但是如果像嫁出去的閨女那樣,婆婆要是帶得有點不好的話,說她一下不高興就不給你帶了,你就不能上班了。

  當然問題也是有的,除了剛才提到的小孩作息和教育問題,兩頭跑來跑去還真挺麻煩的,像小孩慢慢長大了,如果媽媽在這邊說了幾句她奶奶的壞話,一不小心傳過去了,有時候會拌點口角,容易引起一些誤會。

  因為兩頭婚跟兩邊的關係都挺親密的,當婆婆遇到媽,雖然特別親密但總歸會有點矛盾。

  「大女兒跟爸爸姓,小兒子跟我姓」

  周彤彤(化名),33歲,江蘇揚州人

  我和老公是揚州本地人,都是獨生子女,兩頭婚在我們這裡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這邊獨生子女政策特別嚴。村裡面二十幾戶只有兩戶人家是生了兩個。一種情況是因為那家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但是哥哥去世了,妹妹是招婿上門,國家給她政策就是招婿上門可以生兩個。

  還有一個是我鄰居,比我大一歲是1986年出生,他舅舅是聾啞人,沒有生小孩也沒有結婚,所以政府就把這個指標給了他家,所以才生下了他。那個時候我聽我爸媽說,八幾年(超生)罰款要罰幾萬,還是挺多的,很少有人敢這樣。

  這是上一輩的情況,就造成了我們這邊獨生子女特別多,我小時候上學一個班四十幾個小孩,頂多兩三個是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其他人都是獨生子女。那時我們以為全國都是這樣,後來上大學才發現好多人都有姐妹。

  小時候我在鄉下住,包括姨娘、舅舅等親戚,住得特別近,大概三公裡就都到了,但是現在到了城裡住,離得也就比較遠了,我願意生兩個孩子也是因為覺得一個小孩太冷清了。

  結婚的時候是在雙方那兒都辦了婚宴,我們雖然在一個市裡面,但也相差幾十公裡,他的親戚過來不太方便,所以我們就連著辦了兩場,各自的費用各自出。

  但沒有像人家說的「嫁了」、「娶了」或「結婚了女孩子就屬於外人」這種想法,我們結完婚跟結婚之前是一樣的,回去或幹嘛,父母對我們的態度和結婚前沒有區別。

  我們沒有彩禮,也不談彩禮,更不需要彩禮,我也沒有嫁妝。男方來接親的時候有個開門封,比如二十、五十、一百這種,每開一道門要給人家塞封子,當時最大的一個開門封大概有個萬把塊錢,我媽後來也就回了一多萬。

  結婚雙方用錢都是差不多的,他家買了房子我家出了裝修並買了一輛車,不會說像傳統婚姻那樣,比如男方給了十幾萬的彩禮,好一點的女方父母可能會把這個錢還回去,不好的可能這個錢就留給家裡面的弟弟哥哥了,但我們這邊沒有這種情況。

  所以當時談的時候也沒有跟人家要彩禮,我周圍的人也都是不要彩禮的,也沒有彩禮這一說。兩場酒宴收的禮金歸我們自己組成的小家庭,我公公婆婆他們也是都挺好的,不管大大小小的禮金,哪怕我沒有見面,是親戚給小孩的壓歲錢,他們都不會自己收,也會全部給我。

  我們家跟我同輩的全部是女孩,家人完全不重男輕女,就比如我叔叔生我妹妹的時候,當時其實已經有兩個女孩了,做完B超知道又是個女孩後,我叔叔就說女孩挺好的,也都挺寶貝的。

  在孩子姓氏問題上,我會和愛人討論一下,雙方提前說好,生兩個不論男女,第一個跟他姓,第二個跟我姓,後來小孩子出生後,第一個是女孩,第二個是男孩。

  一胎是女孩後,我父母當時還問了一下男方那邊。我們就覺得萬一第二個是男孩,可能跟男方姓會好一點,我父母就和男方那邊說「第一個是女孩子,要不要第一個先跟我們姓?」然後我公公他們說無所謂,所以現在大女兒跟爸爸姓,小兒子跟我姓。

  我女兒她們班級裡也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老大跟爸爸姓,老二就跟媽媽姓。

  我覺得挺好的,也不用擔心兩個孩子會因為姓氏不同而缺乏認同感,孩子現在問兩邊都叫爺爺奶奶,不叫外公外婆,如果分不清他就會在稱謂前面加個姓來叫。

  我們對他們也沒啥區別。就像我家老大是我媽帶大的,然後我家老二是婆婆幫我們帶,以前我媽媽跟我們住一起,現在是我婆婆跟我們住一起的,對小孩子都是一樣的好,該買的都買。

  像我們今天出去了一趟,買玩具都是給兒子買一份,給姑娘也買一份,不會重男輕女。我老公也跟我說,他說以後如果有房子的話,不可能家裡的東西全部留給兒子,兒子有的姑娘也必須有,我也是這種觀點,我們就達成一致了。

  現在我們自己也買了房子,只不過跟結婚之前沒有區別,回去自由。目前我是在男方家跟婆婆住在一起,他們幫我們帶孩子,回去的話我就會去我媽家多一點,像以前我媽跟我們住一起的時候,節假日我就去公公那邊多一點,也沒有什麼顧慮。

  因為我們是一個市裡面的,他離我大概40公裡,過年的話,除夕中午在我家吃,晚上我就到我老公家,開車幾十分鐘就到了。比如今年在你那邊過年了,明年可以到我家來過年。

  這邊男的也都挺理解女方的,回來也會幫忙做事情、帶孩子,我公公也是,如果我婆婆燒飯了,他就會倒垃圾、洗碗,大家都分著做比較輕鬆一點。

  我覺得兩頭婚其實沒有什麼麻煩的地方,像我婆婆她像對姑娘一樣對我好,早上如果我睡懶覺,她從來都不會對我嚴厲或者罵,我起來了她就幫我煮早飯然後端給我,大家互相體諒,就像她今天說有點困先去睡了,我就講好啊你去睡吧,小孩今晚跟我睡。

  但我也聽說過有人是因為姓氏起爭執的,可能之前談好了,到時候又不遵守,看生了個男孩可能就會去搶男孩了,但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婚姻也不是說為了利益去的,生活的好就可以了。

  「實力均衡,才能兩家並一家」

  吳江川(化名),32歲,江蘇蘇州人

  我們九月份剛結婚,雙方都是獨生子女,蘇州是叫「兩家並一家」,但不是像網上說的那樣分開居住。

  雙方都是蘇州本地的,兩邊父母也都比較喜歡這種方式,有一個默契在,家庭條件也相當——這是很重要的前提,當時我爸媽給我買了一套婚房,然後她那邊在婚前也會給她買好婚房。

  像擺婚宴,都是請各自同學、同事、家人,我這邊請過來的人我出錢,她那邊請過來的人她那邊出。也有一些是可以商量的,比如婚慶我們來出,那酒水就他們出,這個是在雙方都比較和氣的情況下進行的,兩家實力比較均衡就會出現兩家並一家的情況。

  我父輩這邊很開明,基本上都是由我們自己來做決定,他們不太幹涉這一方面。這可能跟我們這邊的社會環境有點關係,從早期老一輩來講,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我從小到大的環境都是女性說了算,我爸就聽我媽的話。

  他們之前其實也知道兩頭婚這種形式,而且已經流行好多年了,但是上一輩還沒有這麼誇張,因為他們畢竟還都不是獨生子女,家裡面都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但到了我們這一代,「 80後」基本都是獨生子女。

  籌備婚禮的時候是雙方父母,包括我跟我老婆都會坐下來聊,婚車、結婚照這些畢竟都是小頭,無所謂的,幾千塊的東西相對來講還是不需要掛到檯面上去說,最後是我們出的,不過她們也總歸出點,像香菸、喜糖、伴手禮之類的,雙方是在一個比較和諧的環境下去討論這些問題,沒什麼爭端。

  我們不會談婚嫁這種觀念,按正常來說,結婚前男方是要出點彩禮,女方會陪點嫁妝,但在兩頭婚裡面沒有這種形式。我當時出了3萬多,但愛人那邊又還回來給我,她爸媽給我五萬,我爸媽也會給她五萬,然後歸我們兩個小家庭所有。

  兩個人結婚之後肯定是在一起住的,一般來講我們會一個禮拜分別住,有時會住我老婆家幾天,然後再住我家幾天,周末的話我們會在外面吃,再回新房子住,不會在一個地方住半個月甚至更久。

  我爸媽跟我說,孩子只要是我的骨肉,哪怕全部都跟我老婆的姓都沒有任何關係,不用把這個姓氏看得太重。

  倒不是說一定要生兩個孩子,但是總歸生兩個雙方會更平衡一點。姓氏在結婚前就事先說好,既然涉及到兩家並一家,就是約定俗成的,不管第一個是男孩子或女孩子,第一個孩子跟我姓,第二個跟她的姓。

  但不排除有個別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第一個是女兒,第二個是兒子,有的人就要第二個兒子跟男方姓,蘇州這邊也出現過中間反悔的情況,但還是比較少的。就我身邊而言,關係都挺好的。

  孩子明年三月出生,準備讓我爸媽帶半個月,然後她爸媽再帶半個月,這樣輪著來儘量避免誰帶得多孩子跟誰親這個問題。

  我覺得兩頭婚對我而言基本上沒有什麼弊端,雙方的財務都比較透明,我爸媽和她爸媽都會給我們買保險,我們自己也會成立一個小金庫,雙方會放一些錢進去,我這邊的朋友也都是這樣操作的,兩家並一家,已經很常見了。

  實習生 汪航 記者 任霧

相關焦點

  • 「兩頭婚」家庭的喜與憂
    四年前,她和丈夫「兩頭婚」組建了家庭,不娶不嫁。約定要兩個孩子,大的跟爸爸姓,小的跟媽媽姓。婚後,兩邊父母家輪流住。  如今,她跟兩家關係都挺親密的,最大的煩惱,就是孩子。婆婆和媽媽都寶貝孫子,各有各的教育方法,暗自較量;兩家生活習慣,作息起居各不相同,孩子倒來轉去,也有點混亂。  「太麻煩了」,張英如感到疲憊,原定的二胎計劃也只能擱淺。
  • 兩頭婚家庭的喜與憂 那些孩子隨母姓的家庭怎麼樣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頭婚家庭的喜與憂 那些孩子隨母姓的家庭怎麼樣了?#兩頭婚婦聯親歷者:這類家庭矛盾少##夫婦因孩子跟誰姓鬧上法院# 最近有兩則新聞挺熱鬧的,一是說最近江浙一帶流行兩頭婚,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跟母姓;二是浙江有對小夫妻因為孩子跟誰姓這個問題鬧上法庭     原標題:兩頭婚家庭的喜與憂 那些孩子隨母姓的家庭怎麼樣了?
  • 「兩頭婚」婚姻模式引關注 研究者:因傳宗接代觀念
    「兩頭婚」的家庭是不是有很多套房?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房子只是他們財富其中的一個部分。 「『兩頭婚』要和諧,好好商量很重要」 澎湃新聞:你提到了「兩頭婚」需要通過協商來達到婚姻生活的平衡。
  •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兩頭婚」的家庭是不是有很多套房?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房子只是他們財富其中的一個部分。 「『兩頭婚』要和諧,好好商量很重要」 澎湃新聞:你提到了「兩頭婚」需要通過協商來達到婚姻生活的平衡。
  • 什麼是「兩頭婚」? 定義是什麼?
    「『兩頭婚』要和諧,好好商量很重要」澎湃新聞:你提到了「兩頭婚」需要通過協商來達到婚姻生活的平衡。趙春蘭:對,我覺得協商是一個主要特點,另外這種平衡涉及到整個大家庭的相處能否和諧,很多時候這種平衡是依靠妥協來達成。說到「兩頭婚」的協商機制,其實能夠接受「兩頭婚」後,很多東西就變得自然而然。一開始結婚的時候,需要協商的東西很多。
  • 「兩頭婚」最重要的是平衡,但也保證了女方的贍養責任和權益
    最近,江浙地區「兩頭婚」的婚姻形式引起廣泛討論,有人認為「兩頭婚」省掉了彩禮和嫁妝,簡化了傳統婚姻形式,是一種進步;也有人認為雖然彩禮嫁妝被省去,但小夫妻的日常開銷還是要依靠雙方父母,年輕人不獨立自主。「兩頭婚」的具體實行中和傳統嫁娶婚都有哪些差異?這種婚姻形式更能保護女性的權益嗎?未來有可能擴展到全國嗎?
  • 「兩頭婚」:好生活模式不等於好婚姻模式
    狹義的兩頭婚,是指夫妻結婚後必須各回各家,必須是生了兩個孩子,男方女方家庭各養一個。而寬泛的兩頭婚,則是小兩口其實有獨立的家庭,只是因為獨生子女對於原生家庭有更多依賴,所以,各自經常回父母家,而不再像過去一樣,女方主要生活在男方的大家庭。
  • 兩頭婚:一種新的婚姻形式?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江浙地區自改革開放以來就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人民生活條件較好,盛產商人。即便如此,江浙地區也有很多家庭也面臨著婚姻中男方付不起彩禮,女方家庭不滿意的情況。
  • 眾人熱議的江浙兩頭婚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淺說兩頭婚背後的故事
    兩頭婚,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婚姻更應該是像大家平常所看到的那樣,男女雙方結合成一個新的家庭,共育自己的子女,與原生家庭雖然依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卻是相對獨立的「單元」、「個體」。然而,兩頭婚卻顛覆了幾乎所有人關於婚姻的認知。那麼,兩頭婚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浙江興起的「兩頭婚」對家庭健康各有利弊,可接納但不宜鼓勵
    婚姻形式愈來愈多元化,譬如除了本文所說的兩頭婚,還有眾多獨身不婚、同居不婚、恐婚晚婚、同性婚姻、離婚單親、組合家庭,與結婚新生家庭形成多元的婚姻家庭社會。多元婚姻形式滿足了不同社會化程度、不同婚姻觀念及不同社會經濟水平的人們,能夠通過對不同婚姻形式的選擇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從而保持其心理健康。
  • 「兩頭婚」刷新傳統傳宗接代觀——江浙「兩頭婚」親歷者自述
    來自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的李微是「兩頭婚」親歷者,她認為這種「AA制」婚姻,給予了男女雙方平等地位,不僅沒有割裂兩個家庭,反而因婚姻讓兩家粘合度更高,「我丈夫走我家的親戚比我還勤快。」  同為「85後」獨生女的姜妍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2017年,她和丈夫自由戀愛後選擇「兩頭婚」,「我們只生了一個孩子,跟他爸爸姓,不打算生二胎,孩子也喊我父母『爺爺奶奶』。」
  • 「兩頭婚」為啥在浙江興起?
    「『兩頭婚』是一次積極的嘗試, 對代際關係的改善起了很大作用」 澎湃新聞:有觀點認為「兩頭婚」實際上是父母更多地幹涉了年輕人的生活,你怎麼看?
  • 學者調研「兩頭婚」:已存在多年,是對婚育、養老問題的回應
    「兩頭婚」和「兩頭姓」背後反映著哪些家庭觀、婚育觀的變化?社會學學者趙春蘭田野調查「兩頭婚」:需要「父輩的妥協」水村是位於浙江北部、杭州西郊的一個行政村,距離阿里巴巴信息園僅5公裡。也許「圈外人」覺得「兩頭婚」很新奇,但水村的年輕人卻覺得這十分平常,甚至都沒有想到會引發關注。
  • 「兩頭婚」利弊相生,不妨趨利避害
    既然「捨不得女兒」又「養得起孫輩」,女孩一方的原生家庭,在婚戀市場中就變得很剛。在深度的、充分的博弈之後,「兩頭婚」就成了一個妥協的、均衡的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某些貧困山區,女子早早出嫁的道理是一樣的——婚姻形式,終究是與經濟社會關係相適配的。  當然了,「兩頭婚」絕不僅僅是雙方家庭經濟PK後的產物,更是個體家庭內部「利益交換」的結果。
  • 江浙地區興起「兩頭婚」,會成為未來婚姻的新模式?
    近年,在江浙地區一帶悄然興起了一種新式婚姻—兩頭婚。  聽到「兩頭婚」,很多朋友可能跟小孚醫生一樣感到好奇。  這個「兩頭婚」具體是一種怎樣的婚姻形式?  今天小孚醫生帶大家了解「兩頭婚」的形式,怎麼產生的,以及「兩頭婚」的利弊之處。
  • 兩頭婚婚姻形式,你聽說過嗎?
    近年來,一種新興的婚姻形式進入大眾的視野——兩頭婚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新型婚姻模式「兩頭婚」,遵循傳統不一定好,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據說近幾年在江浙一帶興起新的婚姻形式,該形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而是小夫妻結婚後還是會與各自的原生家庭保持聯繫,比如會一起贍養各自的父母,如果生兩個孩子就會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而且還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稱兩邊的長輩都為爺爺奶奶,俗稱「兩頭婚」。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最近流行的「兩頭婚」到底婚姻的進步還是退步?
    不知道身在江浙的你是否注意到這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 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在表現形式上為,農村或城鎮的小夫妻與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都叫爺爺奶奶;而雙方如果都生活在城市,則小夫妻單獨居住,適當的到兩方原生家庭走動。而這為何稱之為「兩頭婚」,其最重要的特點是:1、婚姻實行AA制,男方不付彩禮,女方不出嫁妝;2、婚後要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名。
  • 不要彩禮不要嫁妝,悄悄興起的兩頭婚,真的能解決結婚難問題嗎?
    這種」兩頭婚「在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更是說明「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而選擇這種婚姻形式的人多是江浙農村地區的獨生子女。更重要的是,在兩頭婚裡,男方不用付彩禮錢,相對的,女方也不用給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