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分割比——斐波那契數列

2021-03-02 趣味小課堂

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稱黃金分割數列。

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是13世紀義大利著名的數學家,因父親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經商,所以較早地接觸了東方數學,特別學習了當時較流行的羅馬記數法、先進的「印度一阿拉伯數字記數法」以及東方的乘除計算法。1202年斐波那契針對東方數學寫了{Liber Abaci>(算經),在書裡他第一個介紹了印度一阿拉伯記數法。之後,他又完成了《幾何實習》(1220年)和《四藝經》(1225年)兩部著作。當時,歐洲雖然知道一些阿拉伯記數法和印度算法,但僅局限於修道院內,一般人還是用羅馬數學記數法而且儘量避免使用「零」。斐波那契的《算經》,介紹了阿拉伯記數法和印度人對整數、分數、平方根、立方根的運算方法,在歐洲大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改變了當時數學的面貌,被認為是歐洲人寫的一部偉大的數學著作,在兩個多世紀中一直被奉為經典著作。

1.2  斐波那契數列

在《算經》中,斐波那契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假定有一雄一雌一對剛出生的小兔,一個月後它們就能長大成大兔,並開始交配,在第二月結束時,雌兔子產下另一對兔子,過了一個月後它們也開始繁殖,如此這般持續下去。每隻雌兔在開始繁殖時每月都產下-x~兔子,假定沒有兔子死亡,問一對剛出生的小兔,一年內能繁殖成多少對兔子?

一月底,最初的一對兔子剛開始交配,所以只有1對兔子;二月底,雌兔產下一對兔子,共2對;三月底,最老的雌兔產下第-x~兔子,共3對;四月底,最老的雌兔產下第三對兔子,兩個月前生的雌兔產下一對兔子,共5對,⋯⋯ ,如此這般計算,兔子對數分別是:1,2,3,5,8,l3,21,34,55,89,144,233。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數列中的每一項,稱為「斐波那契數」。第l3位的斐波那契數,即為一對剛出生的小兔一年內所能繁殖成的兔子的對數,即233。從斐波那契數的構造明顯看出:斐波那契數列從第3項開始,每項都等於前面兩項之和。

斐波那契數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

如果設F(n)為該數列的第n項(n∈N*),那麼這句話可以寫成如下形式:[2] 

顯然這是一個線性遞推數列。通項公式

(如上,又稱為「比內公式」,是用無理數表示有理數的一個範例。)

註:此時


有趣的是,這樣一個完全是自然數的數列,通項公式卻是用無理數來表達的。而且當n趨向於無窮大時,前一項與後一項的比值越來越逼近黃金分割0.618(或者說後一項與前一項的比值小數部分越來越逼近0.618)。

1÷1=1,1÷2=0.5,2÷3=0.666...,3÷5=0.6,5÷8=0.625…………,55÷89=0.617977……………144÷233=0.618025…46368÷75025=0.6180339886…...

自然界中的斐波那契數列
自然界中到處可見費氏數列的蹤跡。樹技上的分枝數,多數花的瓣數都是費氏數:火鶴 1、百合 3、梅花 5、桔梗常為 8、金盞花 13、…等等。費氏數列也出現在松果上。一片片的鱗片在整粒松果上順著兩組螺線排列:一組呈順時針旋轉,另一組呈反時針,網頁上的圖;仔細瞧瞧,順時針螺線的排列數目是 8,反時針方向則為 13,而另一組常出現的數字是「5 及 8」。向日葵也是一樣,常見的螺線數目為「34 及 55」,較大的向日葵的螺線數目則為「89 及 144」,更大的甚至還有「144 及 233」。這些全都是費氏數列中相鄰兩項的數值。數數看,下圖這朵向日葵的螺線數目是多少?



植物是以種子和嫩芽開始生長;種子發芽後,很多細根會長出來,並且向地底下生長,而嫩芽則是迎向陽光。如果用顯微鏡觀察新芽的頂端,你可以看到所有植物的主要徵貌的生長過程——包括葉子、花瓣、萼片、小花(floret)等等。在頂端的中央,有一個圓形的組織稱為「頂尖」(apex);而在頂尖的周圍,則有微小隆起物一個接一個的形成,這些隆起則稱為「原基」(primordium)。成長時,每一個原基自頂尖移開(頂尖從隆起處向外生長,新的原基則在原地);最後,這些隆起原基會長成葉子、花瓣、萼片等等。每個原基都希望生成的花、蕊、或葉片等等,之後能夠獲得最大的生長空間。

知識貴在分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繫我們,我們會24小時內刪除處理,謝謝!^_^

學習累了,困了,別害怕,掃描下方二維碼,讓趣味測試帶來美好心情!

相關焦點

  • 淺談斐波那契數列-兔子數列-黃金分割數列
    斐波那契數列這個數列是由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fěi bō nà qì)提出的,所以叫斐波那契數列。又因這一數列是斐波那契通過兔子繁殖規律例子而引入的,所以又叫兔子數列。斐波那契數列1.斐波那契數列與兔子繁殖問題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兩個月後就算長大成年了,就有了繁殖能力,一對成年兔子每個月能生出一對小兔子來。我們假設所有兔子都不死,每次都是只生1對兔子。那麼一年以後可以繁殖多少對兔子?
  • 淺談斐波那契數列-兔子數列-黃金分割數列
    斐波那契數列 這個數列是由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fěi bō nà qì)提出的,所以叫斐波那契數列。又因這一數列是斐波那契通過兔子繁殖規律例子而引入的,所以又叫兔子數列。另外非常有趣的是這個數列隨著項數的不斷增加,前一項與後一項的比值越來越接近黃金分割比,所以又稱為黃金分割數列。
  • 王者《過頂擒龍》節選:斐波那契數列與黃金分割在炒股中的應用
    一:斐波那契數列的發現者   「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的發明者,是義大利數學家列昂納多·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生於公元1170年,卒於1240年,籍貫大概是比薩)。1202年,他撰寫了《珠算原理》(Liber Abaci)一書。他是第一個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數學理論的歐洲人。
  • 非常奇妙:黃金分割率、斐波那契數列、楊輝三角與易經河洛的關係
    他們的比率叫做:黃金分割率,為了更好的了解這一常識,我們必須了解:斐波那契數列,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稱黃金分割數列、因數學家列昂納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為例子而引入
  • 解讀:斐波那契數列,黃金分割數,連分數之間的巧妙聯繫
    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你會發現後一個數永遠是前兩個數之和這樣無限寫下去形成一個數列,後一個數比前一個數會不斷趨近一個數值:1.61803398.......即黃金分割數我們設數列趨於無窮大時,等於Φ因為後一項等於前兩項之和,
  • 小學生也可以寫出的,複雜數列-斐波那契數列
    有一個數列與黃金分割比就有著不可名狀的關係,而且它的特性非常的多,關鍵這個數列還非常簡單,小學生都可以寫出來。今天我們就來著重講一下這個數列,斐波那契數列的4個特性。1. 數列前兩項之和等於第三項如果設F(n)為該數列的第n項(n∈N*),那麼這句話可以寫成如下形式::F(n)=F(n-1)+F(n-2)以上就是斐波那契數列的官方定義。
  • 奇妙的斐波那契數列
    義大利的數學家列昂那多·斐波那契在1202年研究兔子產崽問題時發現了此數列。斐波那契在《計算之書》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兔子問題:假設一對初生兔子要一個月才到成熟期,而一對成熟兔子每月會生一對兔子,那麼,由一對小兔子開始,12個月後會有多少對兔子呢?兔子繁殖的過程可以通過一棵「家族樹」來表示,如圖所示。
  • 交易玄學:斐波那契數列
    斐波那契數列。  斐波那契數列是什麼呢?  1202年,那時印刷術還沒有出現,斐波那契的書《算盤書》在義大利出版,受到當時羅馬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幸運地傳播開來。《算盤書》將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數字引進了當時的西方,其中一篇短文最為著名。
  • 斐波那契數列——隱藏在自然界的數學美
    即為「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斐波那契數列中的任一個數,都叫斐波那契數斐波那契數是大自然的一個基本模式只要我們認真觀察斐波那契數存在於自然界的萬物中
  • 斐波那契數列
    比薩的李奧納多,又稱斐波那契,中世紀義大利數學家發現了裴波那契數列1、1、2、3、5、8……【即後一數字為前面兩個數字之和】斐波那契螺線:1+1=21+2=32+3=5……34+55=89斐波那契數與黃金數是密切聯繫:相鄰兩個斐波那契數的比近似等於黃金數,數目越大,則越接近,當無窮大時,其比就等於黃金分割數。
  • 神奇的斐波那契數列 ——自然界中的斐波那契數列
    而對這些自然、社會以及生活中的許多現象的解釋,最後往往都能歸結到斐波那契數列上來。斐波那契數列在數學理論上有許多有趣的性質。不可思議的是在自然界中也存在著這個性質,似乎完全沒有秩序的植物彼此相隔的距離或葉子的生長,都被斐波那契數列支持著。例如,樹木的生長,由於新生的枝條,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時間,供自身生長,而後才能萌發新枝。
  • PHP算法:斐波那契數列的N種算法
    前言前段時間,遇到優化計算斐波那契數列的常規遞歸方法,但是一時間並沒有及時想到很好的方法,所以後面查找了相關資料,總結了多種計算解法,所以分享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斐波那契數是什麼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稱黃金分割數列、因數學家列昂納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為例子而引入,故又稱為「兔子數列」,指的是這樣一個數列:1、1、2、3、5、8、13、21、34、……在數學上,斐波那契數列以如下被以遞推的方法定義:F(
  • 斐波那契數列的四種實現
    斐波那契數列的輸出,怎樣實現?」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代碼應該記著。將來做 Leader 的時候,開發項目要用。」我暗想我和 Leader 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 Leader 也從不在項目裡寫斐波那契;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遞歸麼?」
  • 斐波那契數列在自然界中如何表達
    1202年,義大利數學家李奧納多·皮薩諾(也被稱為斐波那契,意為「波那契之子」)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給定最優條件,一年裡一對兔子能生出多少對兔子?這個思想實驗告訴我們,母兔子總是生下一對,每一對都是一個雄性和一個雌性。兩隻剛出生的兔子被放在一個有柵欄的院子裡。兔子要到至少一個月大才能繁殖,所以第一個月只有一對。在第二個月底,雌性生下了兩隻兔子。
  • 神奇的斐波那契數列
    由於它是斐波那契最早提出的,所以也叫做斐波那契數列。兔子數列有什麼用?可能許多讀者覺得,斐波那契數列不過是浩如煙海的數學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已。可是,從這個數列被提出的那一天起,到現在有800年了,人們對它的興趣一直有增無減,在許許多多的領域都發現了它的影子。在數學上有許多求「方法數」的問題,答案經常是斐波那契數列。
  • 上帝的指紋「斐波那契數列」,所引出的是這樣的「數學思想方法」
    縱觀以往高考考過的一些「特殊數列」中,常常會遇到神秘的「斐波那契數列」的身影,如果我們平時的數學視野不夠開闊的話,看到試卷上一連串這樣的數字:0、1、1、2、3、5、8、13、21、34……時,你會感到很陌生。然而對於那些平時常常讀課外數學科普讀物的學生來說,一眼就會看出這就是傳說中的「斐波那契數列」。那麼,究竟什麼是「斐波那契數列」呢?它有什麼樣的性質和作用呢?
  • 斐波那契數列如何幫助我們快速換算英裡公裡?
    》,這次我們來看看這個神奇的數列如何幫助我們完成英裡和公裡的換算。,肯定認得下面的式子:仔細觀察上述兩個值與英裡和公裡的換算關係,我們會發現兩者的數據非常接近,如果用黃金分割數來表示英裡與公裡的換算關係,則大約有以下式子成立:
  • Python實現斐波那契數列的幾種方法
    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稱黃金分割數列、因數學家列昂納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為例子而引入,故又稱為「兔子數列」,指的是這樣一個數列:1、1、2、3、5、8、13、21、34、……在數學上,斐波納契數列以如下被以遞推的方法定義
  • 她研究的斐波那契數列到底是啥?
    實際上,「斐波那契數列」指這樣一個數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數列中的每1項稱為「斐波那契數」,從第3項開始,每1項都等於前2項之和。
  • 斐波那契數列——自然界也有數學
    而對這些自然、社會以及生活中現象的解釋,最後往往都能歸結到斐波那契數列上來。斐波那契數列在數學理論中具有許多有趣的性質。這個性質在自然界中,不可思議之處在於,似乎完全沒有秩序的植物彼此相隔的距離或葉子的生長,都被斐波那契數列支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