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時無依無靠,靠曾祖父和學校照顧完成學業,商洛一貧困學生考上清華

2020-09-05 二三裡資訊

8月27日,清華大學的通知書「飛」到了秦嶺南坡,貧困學子程世昌被清華大學錄取的消息讓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受到鼓舞和感動——許多家長都對自己家孩子說:看看人家程世昌,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10歲左右無依無靠 靠曾祖父和學校照顧完成學業

出生於2002年的程世昌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離了婚,母親遠走他鄉,後來父親因病去世,10歲那年程世昌便無依無靠。曾祖父憐惜他,將他送進了商州富興學校寄宿讀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在商丹高新學校繼續寄宿就讀。雖然曾祖父有退休工資維持兩個人的生活,但他年歲已高,且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每天藥不離口,打針吃藥都需要花錢,日子過得十分拮据。學校在了解到程世昌的家庭狀況後,為程世昌減免了學費。

程世昌上了高中之後,曾祖父因身體狀況不好,生活不能自理,住進了丹鳳縣敬老院。每逢周末,程世昌一個人回到曾祖父家那老舊的家屬樓裡,面對冰鍋冷灶,不得不動手自己洗菜做飯,打掃衛生洗衣服。但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他依然沒有放鬆學習,今年高考以664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高校專項|工科試驗班(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錄取。

程世昌考上清華的消息很快傳播開來,許多家長都對自己家孩子說:「看看人家程世昌,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當程世昌把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打電話告訴曾祖父時,可是費了很大的力氣,已經94歲的曾祖父「耳背」非常嚴重,程世昌在電話裡大聲說了許多遍曾祖父才聽明白,高興地連連說「好」,但卻擔心起了程世昌上大學的費用問題。

提起收到通知書後最想感謝的人,程世昌說:「首先是我的曾祖父,他日益衰老又疾病纏身,多年來卻用他微薄的退休金扶養我長大成人,我希望他能健康長壽,待我大學畢業後再給他頤養天年。其次是我的班主任陳忠章,多年來他為我的學習和生活費盡心神,可以說沒有他便沒有我的今天。還有我的母校——商丹高新學校,在校時母校年年為我減免學費,如今我要離開了,母校還主動資助我2萬元學費幫我繼續完成學業。」

班主任:「他圓了我的清華夢!」

據班主任陳忠章介紹,三年前,他接觸到的程世昌學習成績雖在班級前列但並不冒尖,並且起起落落不太穩定。他發現這一問題後,認為主要是心態問題,立即和程世昌溝通、談心,從心理上掃除他學習上的障礙。並及時找學校領導解決程世昌生活經濟困難。在校領導、董事會的關懷下,不僅免了程世昌高中學習的所有學雜費,還給程世昌爭取了一些社會資助;同時還借國家脫貧攻堅的東風,為其從根本上解決了生活困難,確保程世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從高一第二學期開始,我讓程世昌當副班長,協助班長主持班級工作來鍛鍊他,並用『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和朱元璋由乞丐、放牛娃成了一代帝王的事例激勵他,給他豎立遠大的目標。我還把班級另外三名成績優秀的孩子和他調到一個宿舍,讓他們4人結成砥礪同盟,形成合作競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氛圍。隨著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程世昌逐漸開朗、樂觀、陽光了,不僅喜歡請教問題,而且還常常和老師們探討問題,善於思考鑽研,一道題常常能想出數種解答方法,成績也慢慢躍進了年級前三名,並多次榮列年級第一,榮獲了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三等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二等獎、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二等獎等榮譽。」陳忠章說,「我是柞水人,為了實現教育生涯培養出清北學生的教育理想之夢,2017年以雙百人才的身份調入商丹高新學校高中部任教——程世昌我的清華夢!」

程世昌給學弟妹的建議

由於家庭的不幸,再過一個月才滿18歲的程世昌過早地品嘗了生活的艱辛,但他並沒有被生活的磨難所打倒,而是以陽光開朗、勤奮刻苦、永不言敗的態度和做法改寫了人生的命運,被清華大學錄取後,程世昌也給學弟學妹們提出寶貴的學習建議:

首先,要有明確而正確的目標。就像寫作文要先明確寫作目的,才能列提綱、定標題、開龍頭、接豬肚、結鳳尾。沒有目標,學習就沒有了動力。目標可以是一個人、一個分數、一所高校、一份專業……但最關鍵的,還是要適合自己。

其次,要有合適高效的方法。根據個人的生物鐘,計劃不同的學習內容;根據個人學科優勢,計劃不同的學科比重;根據個人能力,計劃不同層次的練習;考後來份書面總結或者頭腦反思;一題多解尋找最優解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的工具便是方法。法通,事就通。

再次,要有好問謙遜的心靈。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一味地不懂裝懂只能越來越不懂。當然,問題要有質量,要先經過思考,不能起意就問。還要保持謙遜,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要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見賢思齊;也要正確看待他人的短處,內自省焉。

另外,要注意勞逸結合。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體育課不能上成操場自習。適當的放鬆有助於下次全力以赴的奮楫搖漿。值得注意的是,放鬆也要適度,萬不能把放鬆當做放縱。

最後,要有寧靜致遠的心境。重視每一次考試,又輕視每一次考試。重視,就要充實每次的考前複習;輕視,就要既不為超常發揮自滿驕傲,也不為身處低谷鬱郁不得。重視,就要做好考後糾錯和總結;輕視,就要迅速歸心,整裝再發。(CJ)

相關焦點

  • 商洛一學生全靠曾祖父和學校照顧考上清華 如今學費沒著落
    10歲左右無依無靠 靠曾祖父和學校照顧完成學業出生於2002年的程世昌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離了婚,母親遠走他鄉,後來父親因病去世,10歲那年程世昌便無依無靠。曾祖父憐惜他,將他送進了商州復興學校寄宿讀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在商丹高新學校繼續寄宿就讀。雖然曾祖父有退休工資維持兩個人的生活,但他年歲已高,且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每天藥不離口,打針吃藥都需要花錢,日子過得十分拮据。學校在了解到程世昌的家庭狀況後,為程世昌減免了學費。
  • 陝西商洛一貧困學生考上清華 10歲起靠曾祖父和學校照顧完成學業「他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歲起靠曾祖父和學校照顧完成學業出生於2002年的程世昌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離了婚,母親遠走他鄉,後來父親因病去世,10歲那年程世昌便無依無靠。曾祖父憐惜他,將他送進了商州富興學校寄宿讀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在商丹高新學校繼續寄宿就讀。雖然曾祖父有退休工資維持兩個人的生活,但畢竟年歲已高,且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每天藥不離口,打針吃藥都需要花錢,日子過得十分拮据。學校在了解到程世昌的家庭狀況後,為程世昌減免了學費。
  • 爸爸去世,媽媽遠走,留下10歲孩子,曾祖父可憐他把他送去學校
    程世昌拿到了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勵志學霸10歲起靠曾祖父和學校照顧完成學業出生於2002年的程世昌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離了婚,母親遠走他鄉,後來父親因病去世,10歲那年程世昌便無依無靠。
  • 陝西商洛寒門學子勤學苦讀,高考664分進清華
    他來自陝西省商洛市,小的時候父母離婚,母親遠走他鄉,父親因病去世,10歲便無依無靠。其曾祖父憐惜他,靠著退休工資維持著他們兩人的生活。商州富興學校,寄宿讀完了小學和初中,而且之後進入到了商丹高新學校繼續寄宿就讀高中。
  • 中國高考神童,在家自學完成學業,10歲考上大學讓人質疑
    中國高考神童,在家自學完成學業,10歲考上大學讓人質疑。10歲考上大學讓人質疑。   到了張易文上學的年齡,他的父親說對中國學校教育非常不滿意,還不如在家裡學習,於是便讓她在自己家裡開的培訓學校裡面上學,於是她的父母便成為了她的老師,並且她從小學到高中所以課程都是在她的父母教育下完成的
  • 他713分考上清華,錄取通知書送到時,正跟母親在工地搬磚
    但早年也因家庭原因而輟學,靠著邊工作邊學習,才漸漸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看來,寒門弟子更是要加倍努力,才能實現人生的轉變。林萬東就是他所的「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例子。這個出生於雲南貧困山村的男孩,過早地嘗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懂得努力的意義。2019年高考放榜時,他考出了713分的高分。而當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時,他還和母親在工地上搬著磚。
  • 一個貧困學生和職業教育的故事
    人民網 程浩 攝16歲的馬瓊很好看,在同齡人中絕對算很顯眼的那種。當絕大多數同齡人在高中課堂為高考打基礎時,打小長在偏僻鄉村的她選擇了另一條軌跡——進入職業教育學校學習。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工程,更是最能直接提升貧困人口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類型。
  • 我考上清華關學校什麼事?學霸言論,撕開了「功利教育」的遮羞布
    在中考結束後,很多學校都會派出老師到學生家裡&34;,以免除學雜費,給予重點班名額等優惠條件吸引優秀生源,有的學校還會跟學生&34;,如果學生在高考時考上985大學,或者考上清華北大,那麼會一次性給予好幾萬元的獎勵。
  • 「照顧好媽媽就是我最大的願望」 ——訪實驗高中三(10)班貧困學生許莉娜
    19歲,黑框眼鏡下,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格外明亮,年輕的面孔上綻放著燦爛如花的笑容,洋溢著青春飛揚的氣息。這便是許莉娜。8月15日,筆者見到她時,她正陪著初中剛畢業的弟弟選學校。  可是,因為家裡窮,大姐為了省錢,早早便結束了學業,嫁做人婦;弟弟因為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壓力大,初中時的成績不是很好。只有莉娜,從小到大一直成績優異。因此,她能夠考上大學是一家人最大的夢想。  高一那年,莉娜報名進了衛星班,那是學校的實驗班。「剛進班的時候,我是班裡的第40名,上半學期結束,一下子考到年級17名。」回憶起三年前的進步,莉娜至今還有點小興奮。
  • 貧困學子考上研究生 愛心人士主動送去助學金
    8月26日,新鄉市鳳泉區耿黃鎮西張門村,在貧困學生張麗華家裡,鳳泉區人大代表孟劉生為其送去了一萬元的助學金,並表示要負責其三年的研究生學費,感動的張麗華一家人連連道謝。  孟劉生是一家名為繁祥市政的公司的董事長,同時也是鳳泉區人大代表,在代表聯絡微信群裡看到張麗華的勵志故事後,當即表示要資助這個孩子完成研究生學業。
  • 大陸3所臺商子女學校傳喜報 3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大陸3所臺商子女學校傳喜報 3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2013年05月08日 08:3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四川冕寧一學生,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前,還在打工
    9月3日,冕寧縣委、縣人民政府對冕寧中學2020年高考成績優秀學生孫川和教師團隊進行褒獎,頒發了10萬元獎金。「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有兩名考生雖然獲得了自強計劃的優惠錄取認定,但仍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實力達到了清華大學在當地統招批次的錄取分數線,孫川就是其中之一。為清華大學這一舉措,大力點讚,這等於為貧困孩子打開一條大路,也為經過自己努力能上線的孫川喝彩!
  • 光山縣一個鄉有四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劉勇指出,教育扶貧要突出扶志氣、扶基礎教育,讓教育扶貧政策普惠貧困學子和困難家庭,為教育強縣打牢基礎教育根基。,做好控輟保學,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推進鄉村教師支教計劃,創新職業教育發展,開展扶志扶智活動,已總資助貧困學生19萬多人次,資金1300多萬元,社會資助4900多萬元。
  • 光山一個鄉有四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劉勇指出,教育扶貧要突出扶志氣、扶基礎教育,讓教育扶貧政策普惠貧困學子和困難家庭,為教育強縣打牢基礎教育根基。,做好控輟保學,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推進鄉村教師支教計劃,創新職業教育發展,開展扶志扶智活動,已總資助貧困學生19萬多人次,資金1300多萬元,社會資助4900多萬元。
  • 寒門雙胞胎為照顧患病母親,放棄保研清華和中科院,現在咋樣了?
    即便上了大學,也不迷失方向很多學生考上了大學以後,就不再努力了,失去目標,過上了紙醉金迷的生活,而這對兄弟卻不一樣,他們沒有因為考上了名校就洋洋得意,而是更加勤奮的讀書,仍然像高考時一樣刻苦。大學四年裡,兩雙胞胎,沒有合影,也不常回家,雖在同一個城市卻很少見面,就像心裡有某種默契一樣,除了學業,其它似乎並不重要。母親患病,雙胞胎放棄清華,中科院保研現在咋樣了?
  • 雲南貧困縣高考神話:80%考上本科,上百人進清華北大
    ,其中,北大5人、清華6人,11人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有4人。據介紹,會澤縣始終把教育作為阻斷家庭貧困代際傳遞的有力抓手,花真功夫、下大力氣開展教育扶貧工作,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2010年以來,會澤縣共有139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建檔立卡學生47名。
  • 《你的大學夢我們幫你圓》後續:10名貧困學子每人獲5000元助學金
    經過層層篩選,包括翟慧芳在內的10名貧困學子獲得捐助。  作為一家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媒體,本報始終將公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開展,每一年的助學行動,我們都會幫助數名貧困學生圓大學夢。今年,得知阿里巴巴「聚公益」的助學計劃後,本報第一時間為我省寒門學子爭取到了10個名額。
  • 資助貧困大學生,不要傷及學生的自尊
    雖然社會經濟有了長足進步,但每年還是有些貧困家庭面臨供孩子上大學的難題。一些愛心人士資助貧困學生上大學,也常常可以在媒體報導中看到。我們在為愛心人士資助貧困學生上學的慈善義舉點讚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資助學生中遇到的問題。
  • 考上清華的學霸,是爺爺奶奶照顧大的農村女孩:隔代教育也能成才
    這個成績考上清華北大都沒有問題,不僅校長連夜帶著老師們來看她,告訴她和爺爺奶奶這個大喜訊,北大清華招生的老師也趕到她家,指導她填報志願。她用自己的好成績,讓我們看到了留守兒童也能考出好成績。因為家貧,鍾芳蓉的父母在她一歲時,就雙雙外出,南下廣東打工,將她交給了爺爺奶奶撫養,這樣的撫養一直持續到了小學六年級後,鍾芳蓉考上一所中學,這所中學是寄宿中學,每半個月回家一次。也只有回家,才能用手機和父母聯繫,在學校讀書7年多,父母只看望過孩子三四次,說起女兒,鍾芳蓉爸爸很愧疚。
  • 雲南小夥713分考上清華,錄取通知書送到手中時,他正在工地搬磚
    可以說,「自強不息」這一精神是鐫刻在中華民族骨髓裡的。而正所謂是薪火相傳,去年6月份,一位雲南的貧困考生在高考結束後,提筆在自己的日記本中寫下:「唯有自強不息,我們才會有日後無限的可能」!這句鏗鏘之言和清華校訓不謀而合,也正如其筆下所寫他通過自己的自強不息,勤奮努力以713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這位來自雲南的貧困考生就是—林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