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貧困學生和職業教育的故事

2020-09-10 人民網雲南頻道

剛開始面對媒體,馬瓊有點緊張。人民網 程浩 攝

16歲的馬瓊很好看,在同齡人中絕對算很顯眼的那種。當絕大多數同齡人在高中課堂為高考打基礎時,打小長在偏僻鄉村的她選擇了另一條軌跡——進入職業教育學校學習。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工程,更是最能直接提升貧困人口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類型。

馬瓊目前上中專二年級,家裡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各種幫扶政策及一家人努力下已脫貧,她上中專也不用掏學費和住宿費,實習期間還能獲得補貼,她還想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專。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小小的她明白這個道理。

說到高興處,馬瓊用紙遮住半邊臉。人民網 程浩 攝

小馬瓊被職業教育吸引

馬瓊老家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大寨鄉三臺坡村,家裡5口人,除她外還有爸爸、媽媽、哥哥、奶奶,早些年收入靠種莊稼,一年到頭存不了幾個錢。來州府蒙自上學前,馬瓊到過的最遠地方是金平縣城,這對從家到鄉上騎摩託車都得1個小時的馬瓊來說,已屬不易。

家裡屬地質滑坡點,安全隱患大,2019年,在政府政策及資金下,一家人搬離老家,搬到位於鄉上的新家。新家100多平米,馬瓊覺得挺好。

同一年,她初中畢業,高中沒考上,家裡困難,她不打算復讀,準備和朋友去安徽打工。當時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招生,家人勸她去,馬瓊很矛盾,得知貧困戶上學有補貼,她想想還是報了名,學的是學前教育專業。

開學一個多月後,聽已畢業的學長說,學校與雲南以晴集團公司通過「校企共同育人、校進企開學辦班」模式,在2017年開辦了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以晴分校,設立3年制中專電子技術專業。

她還聽說,學生學費、雜費、書本費、住宿費全免,在校期間,雲南以晴集團公司還給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每人每月600元生活費。

不僅如此,公司對貧困戶學生實行「包就業」制度,學生在實訓課期間可以獲得一定補貼,從學校畢業即可到公司就業,分配到合適的崗位。 這些政策很吸引馬瓊,和家裡人商量後,她來到以晴分校讀書。

學校兌現了承諾,上述費用全免。馬瓊上了一個學期關於電子產品基礎理論的課程後,來到公司蓋板事業部實訓,做的是貼合工作中的手機鋼化膜包裝。

以晴分校就位於產業園內。人民網 程浩 攝

邊上學邊實訓 還有補貼拿

起初馬瓊不適應,好在老師耐心教授,她上手很快。馬瓊記得實訓的第一個月獲得了1500塊補貼,「太高興了!」她學得更認真了,邊學習邊實訓,目前每月能拿到2000到2500塊的補貼。

雲南省政協委員、紅河州政協常委、雲南以晴集團公司董事長周以晴替馬瓊高興。「我們成立的分校的目的,就是幫助貧困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入學即就業,有效解決貧困地區貧困子女受教育期間學費、生活費及畢業後就業等問題。」她說。

9月7日下午,以晴紅河科技產業園的加工車間一派忙碌景象,在這個是專門從事手機、平板電腦、液晶電視機、智能穿戴等產品及半導體顯示模組、集成電路等主要零部件的研發、生產的產業園裡,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電子產品的零部件加工。「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售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南美和歐洲市場,目前公司已開發出湄公河次區域小語種軟體,為產品下一步更多地進入雲南周邊各國市場做準備。」周以晴描繪著產業園未來。

雲南以晴集團公司還做過很多關於扶貧的工作。人民網 程浩 攝

而為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公司響應「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推進校企深度合作,開辦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以晴分校。

2017年9月,學校從紅河州綠春縣、元陽縣等貧困地區招收以晴分校第一批學生46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143人;2018年招生15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31人;2019年招生7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100人。「目前公司累計資助貧困學生生活費用約190萬元。」周以晴說。

周以晴和媒體記者在一起。人民網 程浩 攝

掌握一門技術 吃上「技能飯」

更好的消息是,2020年以晴分校第一批學生已順利完成學業,公司為該批次畢業學生提供了136個就業崗位,其中建檔立卡戶學生41個。

周以晴深知扶貧先扶智的道理,「我們制定了長久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以人才培養為基礎,與雲南新華技工學校開展合作辦學,在紅河州同步建立了新華技工學校紅河分校,目前已入學5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150餘人。」她期待,通過專業技能的培訓,讓貧困學生擁有「真本事」,靠自己的雙手徹底擺脫貧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貧困家庭勞動力而言,掌握一門技術,吃上「技能飯」,是實現長期穩定就業的重要前提,也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重要意義。

馬瓊準備把這幾年實訓期間的補貼存下來,她說想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專,學更多技能,成為家庭脫貧致富的頂梁柱、企業生產經營的能手。

「她一定能實現!」接話的周以晴說。

(責編:徐前、朱紅霞)

相關焦點

  • 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教育資助
    一、資助對象: 殘疾學生:指具有本縣戶籍,持有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就讀於大學階段(含函成人高考和自考)和本省執行公辦教育收費標準的全日制高中學校(含特教學校、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下同)的殘疾學生。
  • 寧鄉市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020年秋季雨露計劃職業學歷教育補助發放...
    根據《關於切實加強雨露計劃職業教育扶貧補助實施工作的通知》(湘扶辦聯〔2018〕3號)文件的精神,按照「應補盡補、不漏一人」的原則,結合全國扶貧信息開發系統中標註學生名單及鄉鎮摸底情況,經「學生紙質版申請、村級審核公示、鎮級審核公示、市扶貧辦審核公示、資金發放」等程序,我市貧困學生
  • 寧縣職專學前教育專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在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順利開班
    ――寧縣職專學前教育專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在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
  • 讓更多貧困學生高薪就業
    這些年來,航天四院扶貧辦一直在思考和研究如何才能真正意義上拔掉洋縣農村的「窮根」,讓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共奔小康。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藝在身。經過紮實調研和慎重考慮,航天四院最終決定在洋縣的職業教育方面下功夫。「洋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是洋縣唯一的一所職業高中,大多數學生都來自農村,40%都是貧困家庭的孩子,這讓我們決定要為這所學校做點什麼。」
  • 如何阻斷家庭貧困代際傳遞?河南教育扶貧「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失學輟學應助盡助保障學業,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輟學。河南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
  • 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
    每年的開學季,按照縣資助中心和鄉鎮中心校的要求,學校都要在班裡上一節「教育資助課」,給家長送達《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生所在的階段能享受的資助政策,從而及時提出申請。 現在的孩子自尊心很強,即使家庭困難,也不願提出申請,怕同學嘲笑。作為班主任的我,在政策宣講上也著實下了一番功夫,讓學生們打消顧慮,積極申請。
  • 中國黃金集團資助貧困學生捐贈儀式舉行
    11月24日晚,中國黃金集團資助新蔡二高、月亮灣中學貧困學生捐贈儀式在新蔡二高舉行。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李東,縣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縣人大常委副主任趙學峰等出席捐贈儀式及座談會,受助學生代表參加活動。
  • 河南省: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輟學
    央廣網河南分網9月17日消息(記者 彭華 陳振華)「我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9月17日上午,河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垠亭在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教育扶貧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河南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舉措及所取得的教育扶貧成果時說。
  • 蘇州市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家庭 學生教育補助新標準明年實施
    近日,蘇州市殘聯與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共同出臺《關於調整蘇州市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學生教育補助標準的通知》,對補助對象、標準作了進一步明確和調整。新政策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知規定,凡是蘇州戶籍,持有縣級殘聯核發的有效殘疾人證的殘疾學生,從學前教育階段起享受助學補助。同時,父母一方或雙方持有縣級殘聯核發的有效殘疾人證,且屬於在冊低保戶、低保邊緣救助對象和低收入家庭的非殘疾學生,考取全日制高中和普通高等院校後也可以按規定享受助學補助。
  • 193名貧困學員的成長蛻變故事
    2018年,響應黨的十九大精準扶貧號召,中國保利集團、保利發展集團、保利物業決定深入多個定點扶貧縣貧困家庭開展「教育+就業」精準扶貧項目。保利深知教育和就業對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的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保利星火班應運而生。
  • 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2016年來,全省發放33.19億元...
    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垠亭介紹,我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2016年秋季學期以來,全省累計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759.03萬人次,發放資助金33.19億元,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因貧失學輟學。精準發放,如何確保數據準確?省教育廳與省扶貧辦密切配合,在每個學期開學後,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準確的精度比對貧困家庭學生數據,確保資助學生情況清楚、數字精準。
  • 河南: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輟學,目前53個貧困縣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7.24%
    為落實好資助政策,全省教育系統廣大工作者全力以赴抓好每個工作環節的落實。一是確保宣傳到位。從省教育廳到各市縣區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積極想辦法,採取包括發放學生在校資助情況「溫馨告知書」和「兩封信」在內的各項措施,向社會、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資助工作政策,努力使大家了解學生資助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學生應助盡助。二是確保全員培訓。
  • 職業教育的出路在哪裡 「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給出了答案
    編者按:「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職業教育強省。」為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精神,根據湖南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20年7月20日-7月26日,湖南省職業教育宣傳活動周活動深入三湘大地,突出和展現湖南職業教育在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製造強國、脫貧攻堅等國家戰略和重點工作作出的重要貢獻。
  • 職業教育援疆路 接力逆行走一程——第五批交通職業教育援疆工作掃描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甘秀芹、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紀世才、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李玲玲、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孫世虎、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方照琪、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趙軍輝、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秦建……一串串援疆教師的名字寫在新疆大地上,一段段感人故事在這裡上演。果敢逆行保證教學有序進行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 點亮精彩人生路——國開行貴州省分行教育扶貧撐起貧困家庭學生...
    今年,國開行貴州省分行為我省49萬貧困家庭學生提供生源地助學貸款36億元,已於日前全部發放完畢。其中,首次申貸新生16萬人,申貸人數和申貸金額分別同比增長7.08%和10.67%,創歷史新高,有力保障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 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2016年來,全省發放33.19億元資助金
    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垠亭介紹,我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2016年秋季學期以來,全省累計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759.03萬人次,發放資助金33.19億元,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 如何確保新學期貧困大學生「一個都不少」
    詳細>>12.7%的學生因家庭貧困放棄大學夢我國貧困高考生主要來自農村,他們的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來自農作物和外出務工,前者比例高達75.7%,後者也達到了43.9%。眾所周知,農作物帶來的收入僅夠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農村學生上學難的現象就不難理解了。
  • 信陽市2019年學生資助政策出爐 六類貧困家庭學生可享資助
    扶貧必扶智,教育扶貧意義重大。昨日,記者從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獲悉,我市2019年學生資助政策出爐,六類貧困家庭學生可享資助。  據介紹,2018年,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以提升貧困地區基礎教育水平、資助家庭貧困學生就學、幫扶貧困群眾實現穩步脫貧為首要任務,全市共資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2.5萬人次,資助資金3.71億元,辦理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31931人,發放助學貸款2.29億元。
  • 資助貧困家庭學生22餘萬人次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 2016年至2020年,安陽市共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22餘萬人次、1.53億元,實現了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到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的全覆蓋,沒有因貧失學問題。同時,落實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2016年以來,共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新生1328人、77萬元;發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6023萬元、9099人次,為貧困家庭的高校學子鋪設了一條綠色成才通道。安陽市教育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劉志軍介紹說,教育保障資助政策是實現扶貧對象「義務教育有保障」的基礎政策。
  • 樂山市學生資助政策盤點,貧困學生快看過來
    日前,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目前,我市對貧困學生已經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善資助體系,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即各個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並大力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保障每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貧失學,讓每位學生接受公平的教育,寫好新時代學生資助「奮進之筆」。那麼,我市學生資助政策具體有哪些?申報程序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