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出路在哪裡 「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給出了答案

2020-12-13 紅網

編者按:「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職業教育強省。」為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精神,根據湖南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20年7月20日-7月26日,湖南省職業教育宣傳活動周活動深入三湘大地,突出和展現湖南職業教育在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製造強國、脫貧攻堅等國家戰略和重點工作作出的重要貢獻。

學校全景。


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理實一體化PLC實訓室。

工程測量專業學生在企業實習。

紅網時刻記者 賀衛玲 郴州報導

雞鳴三省,水注三江。湖南郴州汝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理學家周敦頤在此寫下千古名篇《愛蓮說》,1934年11月,紅軍長徵經過這裡的時候,3位女紅軍送給當地百姓半條被子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

辦好職業教育,承接產業轉移,在這座湘南小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是當地最高大上的建築,也是郴州市辦學條件最好的職業學校之一,不少來參觀學習的同行紛紛感慨:「職業教育的發展出路在哪裡,在汝城找到了答案。」

學校原址位於汝城縣泉水鎮,面積狹窄、設備設施相對落後、建築布局不合理、缺乏拓展空間,硬體不足嚴重製約了學校的發展,老師留不住,學生不願來,學校一度難以生存。2004年,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甚至被一位民營老闆承包了。

「機遇總是被有準備肯努力的人抓住」,汝城縣委縣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門似乎早已預見了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2014年9月開始,專題研究汝城縣職業教育發展,縣委縣政府決定優先發展職業教育,啟動汝城職校整體搬遷,打造一流的職業教育新城。

學校工程機械實訓基地。

在短短的時間裡,佔地238畝、建築總面積10.6萬平方米,總投資5.6億元,全面建成後能容納在校生5000人的職教新城在縣城建成了。硬體設施齊全,實訓條件一流,高樓林立、銀杏飄香,校園環境優美的職業教育新城,開啟了汝城職業教育的嶄新篇章。

自身發力加央企扶持,為汝城職校的成長注入了活力,「半條被子」的革命精神在汝城有了新模本。

「扶貧要扶志扶智扶技,只有把人扶起來,才能實現持續穩定脫貧,達到致富奔小康。」中國中鐵駐汝掛職副縣長張立吉下鄉開展精準扶貧幫扶活動時,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對口幫扶汝城縣近二十載的中國中鐵先後選派18名優秀幹部赴汝掛職,他們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和技能培訓為主基調,通過人才培育、技能提升、產業培育等措施促進產業發展,推動產教融合,謀劃在湘粵贛紅三角地區中的汝城建設中國中鐵技能教育培訓基地。

挖掘機模擬仿真實操。

2017年11月,中國中鐵、汝城縣委縣政府籤訂《對口援建項目實施框架協議》和《對口幫扶汝城縣技能教育培訓基地項目執行協議》。中國中鐵結合公司崗位需求,捐贈1278.3萬元專項資金援建開辦工程測量、電氣運行與控制、工程機械駕駛與維修等實用專業,打造本土「人才輸出搖籃」。畢業學生到中國中鐵及關聯企業就業,目前,首批援建專業學生96名陸續在中國中鐵各單位實習、就業,實現了汝城職校專業建設的轉型升級。

當了解到學生宿舍不能滿足學校發展需要,制約中職學位供給時,中國中鐵決定再捐贈3000萬元,縣政府配套500萬,繼續建設學生宿舍樓2棟,目前內部裝修已進入收尾階段;2019年10月,中鐵總裁陳雲調研汝城脫貧成效,籤訂《中國中鐵對口幫扶汝城縣技能教育培訓基地學生宿舍工程項目執行協議》,並繼續加大教育扶貧力度,2020年捐贈2000萬元,縣政府配套300萬元,建設「中國中鐵精準扶貧技能教育培訓基地」教學樓1棟,目前樁基階段即將完成,即將進入施工階段; 2020年6月,中國中鐵有意向繼續援建「汝城縣技能教育培訓基地」體育館。

現代化的標準足球場。

在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有一間理實一體化的PLC實訓室,實訓室裡擺放的是全自動化智能運行設備。校長何新華介紹,這就是企業先進生產線的縮小版,二者功能一樣,確保學生學了就能用、到崗能上手,還有中國中鐵各項目施工中使用的全站儀、水準儀、GPS測量儀、挖掘機,學校整套配置,用來給學生「練手」。

「感恩學校對我的資助和培養,在校期間,我學會了自律,學到了實用的專業技術,我還要感謝中國中鐵,讓我選擇了工程測量專業,讓我有一技之長去改變我的人生及家庭貧困的狀況。」學校17級工程測量專業朱振興獲得了2019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大獎,目前,他已正式被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深圳工程有限公司聘用,轉正後每月工資逾7000元。

很難想像,這是一個來自精準扶貧戶家庭曾經自卑迷茫的孩子所取得的成績。這正應驗了中國中鐵白芝勇先生「只有技能變成本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精熟於心」那句話。朱振興不受挫於家貧,立成才志向,揚工匠精神,是「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生動詮釋,是「掌握一門技術,改變個人命運」的最好體現,更是「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最佳寫照。目前,越來越多的學子正通過汝城職校這一成長成才的平臺,掌握一門技能、改變一家命運、造福一方百姓。

來源:紅網

作者:賀衛玲

編輯:彭佩

本文為教育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0/07/22/7689794.html

相關焦點

  • 湖南電子科技職院赴韶山、「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等地開展主題...
    紅網時刻記者蔡娟 通訊員 張夢閃 長沙報導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黨性修養,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1月8日至10日,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建築工程與設計藝術學院黨總支部赴韶山、「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重溫偉人的光輝歷程和「半條被子」的溫暖,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 跨越時空的溫暖——「半條被子的故事」續篇
    這裡就是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也是「半條被子的故事」發源地。  從挖掘到「半條被子的故事」至今,36年過去了,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不僅沒有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反而歷久彌新。這「半條被子」不僅是有形的歷史見證,更是無形的精神路標。
  • 「半條被子」憶初心,校館連線感悟革命精神
    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80多年前,三名女紅軍在沙洲村留下「半條被子」,也留下綿綿不絕的情義。80多年後,這個地處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區的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沙洲村建成了紅色旅遊核心景區,當地黨員幹部堅守和傳承「半條被子」精神,帶領老百姓齊心奔小康。
  • 三個女紅軍與「半條被子」的故事
    正在湖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16日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參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重溫紅軍過境汝城時「軍愛民、民擁軍」的感人故事。
  • 「半條被子」魚水情,「霍鏡初老黨員宣講團隊」掀起故事宣講潮
    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這是珠江街「霍鏡初好人工作室」最近講述得最炙熱最溫暖的一個紅色故事。 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半條被子」精神的溫暖,從故事中感悟初心,傳承精神,凝聚力量,南沙區珠江街「霍鏡初老黨員宣講隊」立即行動起來,在轄內好人工作室、校園思政課堂、居民活動小廣場等地相繼開展「半條被子」紅色故事宣講活動。
  • 王樂怡:「半條被子」的故事溫暖了我的心靈
    這是爸爸給我講的一個故事,至今仍記憶猶新。那是1934年11月的一個晚上,北風呼嘯,寒氣逼人,有三名紅軍女戰士來到了湖南郴州汝城縣沙洲村。他們沒有進村,而是敲開了村邊一個茅草屋。女房主徐解秀打開了門,看到三個女紅軍滿臉倦意,就把他們讓進屋裡,並給她們做了晚飯。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讀懂「半條被子」裡的「全心全意」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考察調研,他來到郴州市沙洲瑤族村,在村子廣場,面對圍攏過來的村民們,他對鄉親們說,中國共產黨人自己有一條棉被也可以分半條給老百姓。建黨近百年不忘初心,老百姓把共產黨看成是自家的黨,是老百姓的黨。「半條被子」的故事就發生在沙洲瑤族村。
  • 【重走長徵路】「半條被子」的魚水深情
    朱分永說,她從小聽奶奶徐解秀講女紅軍送給她「半條被子」的故事。那是一個傍晚,北風夾著冷雨,寒氣逼人。徐解秀看到,冰冷的雨水溼透了戰士們的衣服,就讓其中三個女紅軍睡到了自己屋裡。朱分永娓娓道來,幾天後,紅軍要開拔了,三個紅軍姑娘把僅有的一條被子留下來給他的奶奶徐解秀夫婦禦寒,奶奶不肯接受。最後,一個紅軍姑娘用剪刀把被子剪成兩半,留下半條給了徐解秀。  徐解秀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 新晃興隆小學:《半條被子》看擔當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通訊員 田元春)&34;2016年10月,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講述了一個 &34;的故事。8月29日,新晃侗族自治縣晃州鎮興隆完全小學黨支部書記楊潤輝組織100餘名黨員教師,匯聚多媒體教室,認真觀看影視《半條被子
  • 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民族影展開幕 開幕影片《半條被子》引觀眾熱議
    該電影以經濟日報社原常務副總編輯羅開富重走長徵路所發掘的真實故事為原型,由北京文脈苑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江蘇好兄弟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攝製,著名劇作家志在飛編劇、著名導演趙友執導。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引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條被子」這個紅色經典故事,並指出:「什麼是共產黨?
  • 平江新城學校:傳承「半條被子」精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近日,趁著炎炎暑日空閒,平江漢昌鎮新城學校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前往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在紅色經典故事「半條被子」的發生地,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在徐解秀老人簡樸的故居裡,大家聆聽了「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陳朽的木床讓人身臨其境,回想著徐解秀老人與女紅軍當年的「軍民魚水情」,心靈受到極大震撼。
  • 新化龍灣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開展傳承和弘揚「半條被子」精神主題...
    新湖南客戶端8月29日訊(通訊員 吳嬌豔)為傳承和弘揚「半條被子」精神,進一步促使黨員牢記初心和使命,凝心聚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8月28日,新化縣龍灣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支部開展傳承和弘揚「半條被子」精神主題黨日活動。會議由支部書記曾德鴻主持,管理處全體工作人員參加。
  • 電影《半條棉被》全國首映禮在中央黨校舉行
    2020年12月7日,近日,為迎接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電影《半條棉被》全國首映禮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大禮堂隆重舉行。電影《半條棉被》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提及的「半條棉被」的故事進行的創作,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 汝城縣:「半條被子」一條心
    『半條被子』一條心——汝城縣黨員幹部堅守﹃初心﹄服務群眾紀實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白培生 顏石敦 通訊員 曹航 「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80多年前發生在汝城縣沙洲村的「半條被子」的故事,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時節如流,初心不改。新時代汝城的共產黨人和廣大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延續著「半條被子」的溫暖故事,譜寫黨群幹群關係的嶄新篇章。
  • 重訪「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日子越過越紅火,20多床棉被蓋不完
    本報郴州訊 「從紅軍留下的半床被子,到鄧穎超大姐送來的印花被,如今家裡條件越來越好,我蓋上了蠶絲被。」分別時,女紅軍看到徐解秀家床上的爛棉絮,就要把被子送給她,徐解秀執意不肯。一名女紅軍拿來剪刀,剪下半條,塞給她,跟她說:等革命勝利了,再來看她,送她一條新被子。故事中的徐解秀,就是朱中雄的母親。而今,母親已去世多年,但半條被子的故事,依舊在沙洲村傳頌。在村部還建起了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
  • 電影《半條棉被》全國首映禮在中央黨校 國家行政學院舉行
    電影《半條棉被》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提及的「半條棉被」的故事進行的創作,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考察時,專程走訪汝城縣沙洲村,再次講述「半條棉被」的故事,強調:「我們重溫這個故事,仍然倍受感動。
  • 《半條被子》作者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藏書籤名
    湘西網11月25日訊(楊運大 黃 銳 楊若輝)11月20日至22日,湖南人民出版社《湘潮》雜誌內容主管、《半條被子》作者曾散來到龍山縣採訪脫貧攻堅故事,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為其撰寫的館內藏書《第一軍規》《半條被子》《湖湘英烈故事叢書——文武奇才陳奇》籤名留念。
  • 紅色主旋律電影《出路》舉行劇本研討會
    12月10日,紅色主旋律電影《出路》於在郴州市廣播電視臺舉行劇本研討會。紅網時刻12月10日訊(通訊員 關進)12月10日,紅色主旋律電影《出路》於在郴州市廣播電視臺舉行劇本研討會,該電影由郴州市廣播電視臺、湖南良將影業有限公司、湖南良將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星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籌拍,會議詳細研討了《出路》的劇本定位及創作思路,並針對影片的前期籌拍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爭取以最好創作、專業的團隊拍攝優秀的影視作品
  • 「傳承半條被子精神探索湘南洞庭奧秘」荷塘外國語學校精彩回顧
    只要認真地聽老師解說,「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模型並不難組裝哦!觀看航天系列影片,更深入地了解航空知識!隨後,我們跟隨講解員老師一起參觀各大展廳,聽老師講解航天航空知識,回顧中國航天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也在心中種下一個航天夢。
  • 讓「半條棉被」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12月9日,電影《半條棉被》江西首映式在南昌舉行。該影片講述了紅軍長徵來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與當地老百姓發生了一系列感人故事。  86年過去了,「半條棉被」承載的初心、蘊藏的使命,不僅沒有淹沒在歷史塵埃中,反而歷久彌新,不斷激勵黨員幹部為了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