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譚老二」一家的合影很溫馨。
「快,媳婦、么兒,換了衣服過來站好。」鏡頭前,簡廷明低頭仔細檢查了一下衣服,拉了拉衣角,抬起頭,一臉喜色。2月4日上午,在涪陵區焦石鎮永豐村4組,大學生王嘉鑫熟練地按下快門,為簡廷明一家四口拍下第一張全家福。
作為「助學回家路,團聚中國年」志願服務活動的受助者,王嘉鑫在獲贈春節回家往返車票的同時,還要為自己所在鄉鎮的困難家庭拍攝並贈送裝裱好的全家福照片。
第一張全家福照片
前幾天知道要照相,簡廷明的女兒小香專門翻出了一件稍新的藍色外套。2月底就是她10歲生日,這張照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生日禮物,因為這是她第一次拍全家福。
簡廷明一家是村裡的貧困戶,他右手有殘疾,妻子的智力也有點問題,因為要照顧兩個孩子,他不能出去打工,家庭收入以務農為主。前幾年,家裡住的還是土坯房,這兩年,在政府的幫扶下,他們家住進了新房。
「我們從來沒有照過全家福。」照相前兩天,簡廷明就開始在屋裡轉悠,考慮把全家福擺放在哪裡最好。
最後,簡廷明把小兒子抱起來,在新房前留下了一家四口的合影。
受助者成為施助者
王嘉鑫也是永豐村人,在海南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念大三。去年8月,放假在家的她突然接到了一個邀請。
「這個公益項目,就是通過資助10名貧困大學生春節回家的往返車票,並為其提供3天的項目培訓,讓每名受助者轉變為施助者,為自己所在鄉鎮的困難家庭拍攝並贈送裝裱好的全家福照片。」涪陵星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江豔介紹。
王嘉鑫沒有猶豫,答應下來。
王嘉鑫讀小學的時候,父親受了重傷,至今不能幹重活,家裡還有幾個老人需要贍養,全靠母親一個人擺小攤賺錢。
「小學四年級之前,我都是用的哥哥姐姐的舊書包,後來一位好心人到學校捐贈書包,我才第一次用上了新書包。」正是這一次經歷,讓王嘉鑫對「公益」兩個字有了很深的理解。從中學開始,她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公益活動,大學時,還成為學校青年志願者協會的會長。
「一張全家福,承載著一個家庭的情感。」王嘉鑫說,在農村,很多家庭沒有一張全家福。能參加這個活動,她覺得很有意義。
記錄幸福家庭模樣
大學生王嘉鑫給簡婆婆看剛剛拍攝的照片。
四川大學護理學專業大二學生肖光紅,住在涪陵江東街道新梨村,這次為10戶人家拍攝了全家福。
「婆婆們會問是不是要摘掉帽子,又或者拿出梳子仔細地梳著一頭銀絲,雖然有些拘謹,但那質樸的模樣深深打動了我們。」肖光紅說,婆婆笑得很甜,透過鏡頭仿佛能看到她們年輕時的模樣。
「譚老二」和老母親、妻子、小女兒,也合了影。「聽說我們來了,他妻子丟下手裡的活,從地裡趕回來,趕緊去換衣服,換鞋子,又給女兒重新梳理了頭髮。」肖光紅說,其間婆婆一直在念叨「太麻煩了」,但兒媳婦笑而不語。
鏡頭裡,年邁的婆婆戴著一頂紅帽子,很是喜慶。肖光紅說,這應該就是一個普通的幸福家庭的模樣,即使有吵有鬧,但更多的是溫馨。
「譚老二」還有一個大兒子在外地打工,下一次,他們一家五口,要再拍一張全家福。
也是記錄時代變遷
「這個公益項目,不僅讓受助貧困大學生獲得一張承載著愛的車票,更是傳遞志願服務精神,讓受助者反哺回報鄉親。」江豔說,主辦方為受助貧困大學生提供拍攝器材、技術指導、照片衝印製作等服務,還給予他們每人200元志願服務費。
王嘉鑫說,對於她來說,參加這次活動,回老家為鄉親服務,是一件更值得開心的事。
肖光紅家是村裡的建卡貧困戶,讀大學依靠國家助學貸款和助學金,還有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機會,為父母減輕了不少負擔。
肖光紅說,假期回家的時候,她會和同村的其他大學生一起,給村裡的弟弟妹妹們指導檢查作業。「為鄉鄰拍攝全家福,也是通過另外一種形式記錄下了時代的變遷和發展。」
16寸的全家福 元宵節前送到鄉親手上
大學生志願者們去拍照,有時也會被拒絕,有的鄉親用懷疑的眼神看他們,質疑他們拍照片的目的,他們都會盡力解釋。
王嘉鑫一共拍攝了50戶人家,除了全家福,她還為很多獨居老人拍了照。她說,農村裡的老人,很少有機會照相,「我外婆去世後,家裡人四處翻找,才找到多年前的一張照片,非常遺憾。」
重慶醫科大學臨床(定向)專業的大學生張衡說,在這次活動中,他深刻地體會到了「施」的快樂。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陳哲在為村民們拍攝完全家福後,想到了一句話:「願歲月的滄桑衝不掉回家團圓的喜悅。」
春節前,10名受助的涪陵籍貧困大學生將完成為村民拍攝全家福的工作,由主辦方製作成16寸大照片後,再由受助大學生在元宵節前發放到他們手中,讓大家開開心心過節。
「我們相信,志願者傳遞的不僅僅是一張有溫度的照片,村民們收到的也不僅僅是一家團圓的記錄,這中間,有愛,有責任,有知識的力量,有改變的勇氣!」江豔說。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林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