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李衛國出生在湖南常德桃源縣的一個偏遠的山村,父母都是農民靠種地為生,家裡很窮因為窮從小就吃不飽,在高中以前,他認為自己所有的生活就是為了吃飽飯可以活下去。
但是貧窮並沒有阻礙他勤奮學習,很多同學因為家裡窮都早早的選擇輟學外出打工謀生,但李衛國從小就認為讀書是一條可以走出山區的捷徑。
1985年他考入湖南農業大學畜牧專業,上大學前, 父親給他做了一個木箱,給了路費,說「我再也沒有錢供你讀書了」。家裡沒有錢可以供他繼續上大學了,只能自己想辦法掙學費
為減輕家裡的經濟困難,剛剛開始大學生活的他就開始了經商的第一次嘗試, 他和同學靠著軟磨硬泡從縣裡拿來的借款,在老家辦起了養殖場。
當時為了節約資金,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和幾個同學自己動手操辦的,連牆都是自己壘起來的。學生勤奮創業的行為,使李衛國在當時大學裡轟動一時, 也成為勵志改變面貌的榜樣
但是畢業的來臨最終宣告了這次嘗試的結束。儘管如此,這一次的經歷還是讓他完成了最初的商業啟蒙,並為日後的經商之路做好了鋪墊。
李衛國
大學畢業後,李衛國當過傳道授業解感的老師,後來又成為省統計局的一名科級幹部。那年正值梅雨季節,外面的雨一連下了好幾天,屋裡屋外都潮乎乎的,單位裡分給他的住房又漏水。聽著屋裡滴水的聲音,李衛國突發奇想:連省政府的單位宿舍都會漏水,那麼建築防水行業一定會很有前景。但當時防水材料幾乎沒有特別好的商品。經過一段時間的思量以及市場了解,他下定決心放棄平穩榮耀的「 鐵飯碗」,下海從商。
儘管同事和朋友百般勸阻,但是李衛國自有主張,他堅信:做防水這一行將來前景廣闊。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研究,他創辦了湖南長虹建築防水工程有限公司,開始了商場拼搏的生涯。
對防水行業接觸甚少的李衛國雖然在起點方面差人一籌,但他認真的態度決定了他日後的成功。為了多了解整個行業的情況和相關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李衛國專程跑到上海拜師學藝,花了半年時間,使自己從一個「門外漢」轉變成一個「屋裡人」。
也許正 是李衛國這種不斷學習的態度,使他能在整個防水行業中異軍突起,而他的長虹公司也從十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t躍成為湖南防水專業領域的知名公司。
但就在所有人以常理方式推斷李衛國將在湖南大展拳腳的時候,他卻突然做出了一個決定一撤出湖南,揮師北京。只有去更大的城市才會有機會接觸到更多信息和技術,同時大城市的房產開發等基礎建設更多,市場需求更大。先從大城市做出來再推廣到全國,全世界。他要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東方雨虹」,而是「世界的東方雨虹」
正因為李衛國的大膽設想才使他真正走上了發展的高速公路
堅持不懈認準的事情一定要做下來1996年對於李衛國來說,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一年。
機會永遠給有準備的人,和有理想抱負的人
那一年,剛剛加入中國建築防水材料工業協會的李衛國來北京參加一一個防水行業的研討會。會上,有專家在講解案例時,無意中說起毛主席紀念堂漏水。
聽到這個消息,李衛國坐不住了,他敏銳地感覺到,這對他或許是一個契機。但是,當時毛主席紀念堂的防水維修工程原定由北京建工集團承建。李衛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必須盡一切可能拿下這個工程。於是開始實地勘測,製作防水方案,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準備和計劃
把精心準備的設計方案擺在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負責人的面前時,他的誠心和技術實力終於打動了管理局的領導。經測算,工程需耗資200萬元。這意味著李衛國辛辛苦苦賺得的第一桶金,將全部投進去,他又將身無分文。
但李衛國沒有猶豫,而是抓緊施工,按時按質圓滿完成了毛主席紀念堂的防水工程施工任務。第一個大工程讓李衛國一下子名聲大增,一個後起之秀從此拔地而起。
200萬元沒了,李衛國和長沙長虹防水的名聲卻在京城的建築防水行業裡傳開了,一個個技術能手和管理人才紛紛歸附李衛國的名下。1998 年,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同年8月,新成立的「東方雨虹」中標人民大會堂屋面防水保溫工程。在隨後的日子裡,李衛國知道技術的提升離不開專業人員的努力。
北京人民大會堂
李衛國以一個伯樂的眼光網羅建築防水行業內的專業技術人才、工程施工人員和高級管理人才,並在北京市順義區楊鎮買地,建起東方雨虹的防水材料研發與生產基地。
創新帶來活力,創新促進發展。中華世紀壇、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三峽清江水電站、京津城際高速鐵路、首都機場航站樓等300多個國家重點項目,在東方雨虹的施工藍圖中漸次展開,同時也讓李衛國的事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這些工程做完,基本奠定了雨虹在行業裡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了。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襲擊了北京,使北京市民處於驚恐之中。國難當頭,李衛國時刻關注疫情,不斷同公司高層研究對策,力圖為國家效力。為了緩解疫情,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僅用8天時間建成,創下了醫院修建速度最快的世界紀錄,而在這個項目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防水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李衛國主動請纓,參戰在昌平小湯山「非典」醫院的工地上,確保「萬無一溼, 滴水不漏」。
2008年北京將承辦奧運會,這個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值得驕傲的日子,北京奧運會又給李衛國和雨虹人帶來再創輝煌的機會。
北京申奧剛剛成功,李衛國就開始感覺到又一次大展拳腳的機會來了,他就著手為奧運工程建設防水做技術、產品、人員等各方面的準備,他要十年磨一劍, 打一場硬仗, 要讓奧運這塊試金石砥礪一下東方雨虹的鋒芒。並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中國場館建設能力和建築材料等已經達到國際水平。
雖然東方雨虹包攬了大部分奧運工程的防水項目,但李衛國也意識到這些項目都牽繫到國家的榮譽,人民的期望,雖然在競標過程中他表現的充滿自信,一種勢在必得的氣魄,但在先期中標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防水施工項目時,李衛國還是異常激動,並深感責任與義務重大。
當時他曾對員工說:「這是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我們一定要把最好的產品、最先進的設計理念、最完善的施工服務帶到奧運場館中去, 創造出東方雨虹有史以來最值得自豪的傑作。海外華人能夠捐建水立方,對於我們,就不能再考慮賺錢的事情了,即便賠了,我們東方雨虹也做定了,當然做好更是責無旁貸。」
李衛國帶領的東方雨虹團隊不光從技術上不斷創新,而且在施工上追求精細。先後中標承攬了國家體育場(鳥巢)、國際會議中心等項目的防水施工,儘管公司不賺錢,甚至在水立方還虧了近百萬元,但2008年奧運會的勝利舉辦將記載著東方雨虹的功勞,更是雨虹人的驕傲。
正是這樣一股勁才使雨虹領跑防水材料行業。使雨虹越跑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