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峨山縣公安局雙江派出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依託社區警務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工作,以「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為目標,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導向,聚焦和諧警民關係新「五小工程」,堅持改革創新為驅動,不斷繼承和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共建共治共享上全面發力,用親民愛民為民利民的情感心繫群眾,用熱情周到優質高效的服務贏得民心,用嚴格規範公正文明的執法取信於民,全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楓橋式小區」。
一、堅持共治共享形成合力,變「單打獨鬥」為「整體聯動」,構建化解矛盾新機制,做到「矛盾不上交」
雙江派出所堅持問題導向,按照「防為先、防為上」的工作思路。緊緊依靠社區基層組織,抓好四支群防群治隊伍建設,不斷強化社區警務戰略,大力加強群防群治隊伍法制化建設;以社區警務「人、地、物、事、組織」基礎要素管控為基礎,發揮群防群治防控體系功能;深入矛盾糾紛現場實地調查了解矛盾糾紛產生原因,完善與社區、街道、司法所、信訪辦、婦聯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分析、評估、聯合調處工作機制;定期對調處的矛盾糾紛進行跟蹤回訪,嚴防矛盾糾紛再發酵、再升級,實現隱患早發現早解決,矛盾有人問大家管,切實將矛盾解決在本地。
二、堅持資源整合模式改革,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構建基層聯防新格局,做到「平安不出事」
雙江派出所把社區防範工作作為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在農村大力推行「一村一警」工作機制,在社區設置警務室,依託警務室確保警力下沉、警務前移。優化社區警力配置,強化勤指合一警情研判。將社區幹部、物業保安、群防群治力量組成義務巡邏力量,將環衛工人、快遞小哥、送水送氣工人等從業人員組成街頭路面流動「治安志願者」,將各單位、企業和行業場所的安保人員納入治安守望力量,組建千人「紅袖標」「黃背心」志願隊伍,使其成為把控轄區「治安脈搏」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及時發現社區治安隱患和群眾關心的熱點治安問題。充分整合街面巡邏防體系與接處警快速反應機制,打造全方位覆蓋的 「大防控網絡」和「五分鐘防控網」,確實提升群眾安全感。
三、堅持警力下沉深化改革,變「三番五次」為「最多一次」,構建警群溝通新橋梁,做到「服務不缺位」
警力下沉完善服務,變群眾上門諮詢為主動下社區服務,為群眾提供出生落戶、戶口遷移、辦理身份證等戶籍政策的解答,讓群眾提前做好材料搜集準備,在辦理過程中實現「只跑一次」;立足本職強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便民利民服務措施,全方位推行政策公開,簡化業務受理程序,便捷業務辦理流程,推廣戶政業務自助辦理、24小時開門「營業」的模式;圍繞「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受理、「一體化」審批、「一條龍」服務的要求,設置綠色通道,為群眾推行錯時、延時服務將「最多跑一次」落到實處。
雙江派出所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作為抓實工作的源動力,把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最終目標,並將創新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發展,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全面推進「楓橋式小區」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