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UED?在產品定義階段,它是一種關乎如何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在產品迭代期,它又是一種關乎如何思辨方案真實體驗水平的科學驗證。更具體一點,到底是什麼樣的思維模式和科學驗證,近一年的時間我們通過大量案例逐漸將其解構出來,並將導圖成「UED內功心法」,期望能夠幫助互動設計師在具體實操過程中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地發揮設計的價值。
招式1:找出契合業務的目標族群, 契合判斷標準:商業價值、用戶轉化成本
圖1-1 目標用戶平衡槓桿
招式1:目標用戶所處業務全鏈路模式是什麼樣子:用戶角色、用戶行為
圖1-2 目標用戶業務體驗概況
招式2:目標用戶在業務體驗不同階段類型下有怎樣的故事?
圖1-3 目標用戶業務體驗故事
招式3:故事下有哪些痛點?
圖1-4 目標用戶業務體驗故事下痛點
招式4:產品有哪些機會點(產品策略)?
圖1-5 產品策略
招式1:產品有哪些潛在(可挖掘)的商業模式,模式的具體玩法是什麼樣子,對應的策略是什麼(產品策略-商業模式)
圖1-6 商業模式
招式2:產品策略下對應哪些具體功能?
圖1-7產品策略與功能要素
招式3:通過使用場景分析(或沙盤模擬)和交互模型分析,梳理產品功能下的用戶行為流?
圖1-8 用戶行為流梳理
招式4:綜合用戶行為流和產品功能導出信息架構
圖1-9 信息架構
招式5:依據設計目標針對信息架構的每個節點進行界面設計
圖1-10 界面設計
招式6:導出產出物
習得以上三式,可進階UED上層功力:體驗結果->體驗規劃->業務規劃
為了檢驗設計效果,還需針對性設計方案建立評價機制
招式1:評價體系建立(評價構面、評價指標)
評價構面可依據設計目標進行反推,假設達成設計目標後,會有哪些外延信息。這些外延信息可以通過哪些具體可量化的指標進行度量(語意量表、BI、績效指標)
圖1-11 評價體系
招式2: 評價規則的確定-數據分析方法(注意在數據最終整合中還需要考慮權重,可通過AHP實現)
圖1-12 數據分析
招式3:評價信息收集與處理,預測模糊內部信息,得出評價結論
圖1-13 評價結論
習得第四式,可進階UED頂層功力:體驗結果 → 體驗規劃 → 業務規劃 → 業務結果
招式1:將檢驗結果驅動產品下次迭代,進入產品生命循環,我中產品,產品中我
圖1-14 UED內功心法八卦圖
習得第五式,即可七劍下天山!
圖1-15 七劍下天山
招式1:找出最契合美牙的目標族群
(1)用戶調查
我們從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線城市隨機抽取了300位22-45周歲的用戶,對他們現有的刷牙狀態進行了解:您對自己現有的刷牙習慣和工具滿意嗎?為什麼?通過整理訪談信息,我們發現在現有牙健康滿意度方面,274位用戶表示不是非常滿意,僅有26位用戶表示還可以。在原因方面,26位用戶表示現有的電動牙刷基本滿足了他們牙健康的訴求,而且還很省力(體力型用戶);而274位用戶表示現有的電動牙刷牙健康護理效果還沒達到他們的預期,其中186位用戶還認為電動牙刷成本較高(經濟型用戶:電動牙刷性價比低),另外88位用戶表示不太Care牙護具成本(達人型用戶:電動牙刷自由度差)。
圖2-1 牙健康人群調研
(2)用戶鎖定
用戶轉化成本:體力型用戶需求窪地較平,產品很難和現有電動牙刷形成明顯的需求窪地,競爭力不夠,即該類用戶轉化成本較高。而經濟型和達人型用戶均比較關注牙健康,並認為市面上現有產品沒有滿足其需求,因此產品只要能給他們提供較好的刷牙效果,就能形成需求窪地,使其成為我們的用戶。綜上,我們選擇經濟型和達人型用戶鎖定為我們的目標用戶。
圖2-2 目標用戶鎖定
商業價值:產品只要能針對他們產生需求窪地,就能形成品牌忠誠度,進而提升產品復購率。
招式1:經濟型和達人型用戶所處牙健康護理全鏈路模式是什麼樣子:用戶角色、用戶行為
招式2:經濟型和達人型用戶在不同牙健康護理體驗階段下有怎樣的故事?
招式3:這些故事下有哪些痛點?
招式4:產品有哪些機會點?
圖2-3 目標用戶業務體驗診斷
招式1:美牙有哪些潛在(可挖掘)的商業模式,模式的具體玩法是什麼樣子,對應的策略是什麼(產品策略-商業模式)
產品與目標人群之間商業聯繫的核心是復購率,因此圍繞復購率,我們設計了牙刷頭+牙刷柄的誘掉商業模式。
圖2-4 商業模式探索
招式2:產品策略下對應哪些具體功能?
招式3:通過使用場景分析(或沙盤模擬)和交互模型分析,梳理美牙功能下的用戶行為流
場景分析:白天模式(效率優先)、夜晚模式(娛樂優先)
圖2-6 場景分析
交互模型分析:用戶–APP–資料庫之間的關係互動
圖2-7 交互模型分析
招式4:綜合用戶行為流將產品具體功能梳理成信息架構
圖2-8 信息架構
招式5:結合設計目標針對信息架構的每個節點進行界面設計
圖2-9 設計目標確定
圖2-10 原型設計
招式6:導出產出物
圖2-11 白天模式
圖2-11 夜晚模式
圖2-13 被動激勵-最美微笑
E-health是2016年我們發起的針對老年人群開發的移動醫療項目,目前項目還未上線,沒有BI數據可供分析。在交互層面,我們首先對醫療場景下老年人的就醫行為進行細緻分析,結合項目現有的資源確定了產品相關功能和信息流向;老年人與年輕人在APP適用載體方面的差異除了上面確定的功能與信息流向,還表現在具體的界面框架設計方面,如頁面布局、字體、信息導航等。因此我們依據老年人訴求,參考移動規範製作了老年人移動醫療APP形態設計表(3×13),通過正交實驗設計,導出27套樣本,剔除有明顯問題的方案,最終確定了6套方案原型,並進行整體用戶體驗評估。
圖2-14 樣本原型(應項目保密性要求,已對原型進行模糊處理)
招式1:評價體系建立(評價構面、評價指標)
(1)關於評價構面
參考國外關於UX研究的文獻庫,我們發現目前國際比較認可的是Hassenzahl的EQ-HQ理論,其相關論文引用率較高。
圖2-15 產品生命周期下用戶體驗構面
綜上我們將評價構面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感官體驗」、「價值體驗」、「行為體驗」,並將這三個構面確定為本次設計目標的三個外延信息。
(2)關於評價指標
為了得到各個評價構面下的指標,我們分別對三個外延信息下的老年人用戶生理、心理以及生活形態進行分析,挖掘能夠量化這些外延信息的具體指標。
圖2-16 評價指標確定(應項目保密性要求,已對原型進行模糊處理)
(3)建立評價體系
綜合評價構面和評價指標,我們建立了一套評估老年人醫療產品的UX評價體系。
圖2-17 老年人醫療APP用戶體驗評價體系(應項目保密性要求,已對原型進行模糊處理)
招式2:評價規則的確定-灰色關聯分析
灰色系統理論是一種適合「內涵模糊、外延清晰」的「小樣本、貧信息」的系統分析理論,其中灰色關聯分析是一種將研究對象及影響因素的因子值視為一條線上的點,與待識別對象及影響因素的因子值所繪製的曲線進行比較,比較它們之間的貼近度,並分別量化,計算出研究對象與待識別對象各影響因素之間的貼近程度的關聯度,通過比較各關聯度的大小來判斷待識別對象對研究對象的影響程度,從而導出方案的優劣排序,灰色關聯度值越大,代表方案距離理想方案越近,即越理想。
灰色關聯分析步驟如下:
(1)灰色序列生成
灰色生成在灰色系統中指針對系統的需求增加一個新的信息。換句話說,是指基於數據處理發現數據之間的規則;本研究中我們基於預設功能,展現了三種灰色生成方法:
(2)灰色關聯繫數
灰色關聯繫數是用來表示最好和實際結果之間的關係,通過以下公式求得:
(3)灰色關聯度
灰色關聯度是通過下列公式計算求得:
但通常情況下,每一個因素並非是等權的,因此我們把上面公式延展到如下:
我們依據指標不同性質(語義指標、績效指標)分別對6套原型進行用戶體驗實驗,通過問卷的方式獲得語義指標的信息,通過測量用戶完成指定任務過程中的任務時間、錯誤次數、迷失度等指標獲得原型績效方面的信息。
表1 原型樣本評價實驗結果
招式3:評價信息收集與處理預測模糊內部信息
考慮到指標之間並非是等權的,我們邀請利益相關者對同一層級下的不同指標進行兩兩比較,通過層次分析法獲得評價指標的權重。
最終我們將實驗數據和指標權重信息導入灰色關聯分析中,計算出方案的灰色關聯度,從而導出最佳原型。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不同方案在不同指標下的表現獲得產品迭代的線索。
即方案4>方案2>方案3>方案1>方案6>方案5。因此將方案4確定為老年人移動醫療APP的最終方案。
本秘籍前三式是關於用戶體驗設計(UED)的思維導圖,在這張導圖中我們主要強調兩個方面:「宏觀策略」、「微觀落地」:所謂的宏觀策略,即我們擁有將複雜問題逐層分解、化整為零的意識;而「微觀落地」指我們擁有將宏觀策略中分解項目落地的耐心和細心,直擊用戶不同場景下的痛點,完善整個業務體驗。
本秘籍第四式對前三式功力檢驗的回門大法–用戶體驗評價(UEE),以客觀數據為導向,規避主觀經驗的風險!真正做到「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
至於第五式可以借鑑《武狀元蘇乞兒》中的一段情節:最後擊敗鰲拜的正是將前面招式進行融合,打出降龍十八掌真正威力,我中產品,產品中我。
UE小牛犢,微信公共號:UE小牛犢,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產品思考、用戶體驗分析、交互研究,致力於UX方法論的探索和實踐。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