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你們最近一定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在遊樂園裡,一個小男孩追著打一個外國小女孩,小女孩跑開後,又去打另一個外國小朋友。
外國小朋友們這邊的大人要小男孩的父親道歉,小男孩的父親卻拒絕道歉,可能意思是小孩子互相打鬧,為什麼讓他這邊道歉?
一起去遊樂園方看了監控後,發現是小男孩單方打外國小朋友這邊。小男孩的父親就嘴硬了,仍然拒絕道歉。
「報警嘛,你報警好了。」
「小孩子打人很正常的。」
男孩的父親一邊說一邊給小男孩整理衣服外套準備走人,而小男孩也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絲毫沒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這個我們眼中的熊孩子在他熊家長的縱容下,看來習以為常。
看到這一副畫面的觀眾一定會有和我一樣的詫異,竟會有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包庇自己孩子的家長!
在這些新聞的評論裡,有些人揪住「外國人」的字眼,有些人認為丟人丟到外國人那裡了,也有人幸災樂禍,覺得小孩打了洋鬼子。
其實這和是不是外國人無關。
不然我們反問下,如果被打的是我們自己國家的小朋友呢?
一個會將拳頭揮向同齡小女孩的小男孩,相信不是第一次打人了,他身邊的同齡人更多的是和他一樣的中國小朋友吧。
也許甚至不會有新聞,除非小孩大戰變成了家長大戰,家長被拘留了,這樣的新聞也不少見。
或者,出了人命……
孩子出生時是一張白紙,對於「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時有爭論,小孩子對自己行為的善惡並沒有概念,善惡都需要引導,如果大人不給他分辨什麼是善惡,那麼他自然百無禁忌,隨心所欲。
是的,小孩子會打人很正常。
特別是在嬰幼兒時期的手足敏感期裡,打人總是沒輕沒重。
但通常父母會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這樣會傷害到別人。
孩子慢慢就有會有了這樣的一個是非觀:不能打人,這樣是不對的。
如果父母沒有制止一而再再而三的打人行為,孩子會覺得通過打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或者打人才可以抒發自己的怒火。
如此在日後得逞或得不逞時變本加厲,甚至不擇手段。
那麼,這樣扭曲的觀念註定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有些人覺得不就是小孩子打個人麼?小孩打人能多重?能有多大事?
可小孩總會長大,在人生走向的分岔口,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伴著孩子走得越遠,拉回去越費勁,甚至走得太遠就拉不回去了。
現在打同齡人,隨心所欲,毫不講理,長大後難道不會在家打年邁的父母,在外恃強凌弱?
總結語:
孩童的世界要單純得多,一句道歉就可以解決。
可社會的毒打卻沒有這麼仁慈,到時候的報應來是來了,但終歸是一場悲劇。
雖然我們對別人的人生不能評判太多,甚至也影響不了太多,但更多的人討論,也許會讓孩子的父親早點認識到自己這樣做是害了孩子的。
溺愛如殺兒。
本文屬於本人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如果轉發希望註明出處。
(新手原創求關注,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