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社區養老助餐覆蓋的怎麼樣?多少一頓更易接受?

2020-12-20 浙報融媒體

2019-04-07 15:52 | 紹興晚報

吃上一頓「現成飯」,是許多老人在晚年時都想享受的生活,但是由於各種客觀條件、主觀因素的制約,有些老人其實很難吃上一口「現成飯」。特別是那些獨居老人和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會面臨「吃飯難」的窘境。

在養老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社區養老成為解決老人吃飯問題的重要途徑,社區助餐也逐漸在紹興市推開。

老人一個電話熱飯熱菜就能送到

「你好,我今天要一份10元的套餐,幫我送到……」早上9點,龍洲花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就會根據電話逐個登記中午需要送餐上門的信息,每天中午,這裡要為社區裡的老人送出20-30份午餐,只要在早上9點-11點之前來電訂餐,送餐區域範圍內的老人都可以免費送餐到戶,此外,食堂還可以為社區老人提供食物代加工的服務。

紹興市仁本居家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範崢介紹,只要在幾個助餐點輻射範圍的一兩公裡內,也就是15分鐘養老圈內,都可以做到免費送餐。「我們在越城區11個社區、柯橋區21個社區都推出了社區助餐或者送餐服務,老人只要根據每天的菜單,一個電話就可以獲得免費送餐的服務。」據介紹,紹興市仁本居家服務有限公司是我市較早運營照料中心的公司,目前在全市共運營著60家照料中心。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紹興市建成了2000多家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助餐、配送餐服務覆蓋了1300多個城市社區、農村社區,覆蓋率達57%。在越城區近80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已經有近四分之一提供老年助餐服務,越來越多的照料中心不僅提供午餐,還提供早餐和晚餐,比如越城區的羅門社區、龍洲花園社區均提供早餐與中餐。

此外,也有個別社區對轄區內的特困老人提供每周兩頓的愛心午餐,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人的就餐問題。

多少錢一餐老人較易接受?

在水溝營社區的居家養老照料中心,記者採訪了3位正在就餐的老人,其中一位老人隔三岔五都來這裡就餐,對於菜的價格他表示還是可以接受的。「一餐15元,吃不完可以打包,這對我來說能夠接受,有時候我還帶著朋友一起來吃,兩個人吃上25元,就已經很不錯了,去外面吃個中式快餐的話,25元只能吃一人份的餐。」他說,一開始也怕貴,但只有吃了才知道,一葷兩素這樣的價位、這樣的菜量是一點都不高的。

採訪中,記者也遇到不少對社區助餐服務不理解的老人,「家裡隨便都可以做,為什麼要到外面吃,外面哪有家裡吃得好?」「我去菜市場買10元的菜可以吃上兩三頓了,自己吃還自由,何必去社區吃飯呢?」……記者發現,多數老人其實最關心的還是菜的價格問題,不少老人在看到菜單後,首先會盤算菜的成本價是多少。

「我覺得一份中餐8-10元還是能夠接受的,但也只能是偶爾吃一下,天天吃肯定覺得不划算。」西園社區居民劉美華說,她也去這樣的食堂吃過兩三次,確實方便卻只能嘗鮮,並不是長久之計。

接受度遭遇瓶頸,價格成主要影響面

龍洲花園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來電訂餐,社區的老人還可以直接到養老服務中心食堂去就餐,現在每天有30位左右的老人上門就餐,但從整個社區和周邊的老年人居住情況看,這樣的就餐率其實是非常低的。與龍洲花園社區類似的還有羅門社區,這裡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天前來就餐的也就四五十人,其中還包括對外開放的消費者,老人上門就餐確實並不多。

範崢表示,一方面是宣傳問題,而更重要的還是老人對價格十分敏感,「很多老人不去看菜的營養搭配,只看價格,一葷兩素的套餐售價10元對他們來說也嫌貴,寧可去菜市場買一把兩三元的青菜,隨便在家對付一下。」他無奈地說,其實目前各個中心推出的價格相對於市場價格都優惠不少,「我們運營四年的時間,在助餐這方面基本屬於虧本經營,菜蔬的選擇要求高,加上各種調味品的價格,基本是成本價供應,公司還需要另外負擔每個廚房中一位廚師和一位阿姨的人工費。」範崢說,即便如此,不少老人還是覺得價高不合算。

羅門社區主任史夏娟認為,社區助餐是一件大好事,可以解決行動困難老人、高齡老人的吃飯難問題。「但我們希望做得更好,還需要積極推廣。」她說,每年民政局都會發給70周歲以上老人100元的養老服務券,但很多老人用不完,與其浪費還不如讓這些券用於就餐上。史主任表示,雖然只是100元的券,但用在助餐上其實有很大的用處,比如這100元可以讓老人吃上好幾餐熱氣騰騰的午餐,這本身就是一個引導的過程,可以讓老人逐漸接受,這也是一種別樣宣傳途徑,可以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

鶴池苑社區主任付畏爛表示,城東目前還沒有社區推出這樣的社區食堂,但鶴池苑社區也會根據老人的需求進行嘗試經營,「對於社區來說,成立這樣的食堂,主要就是要負擔人工成本費,如果有需要,可能會進行嘗試。」她也認為,就她了解的信息來看,屆時餐點價格會是最大的問題。

範崢提議:「其實其他地區的社區助餐對合作企業或者是服務社區有一定補貼,社區或者合作企業把這部分補貼用到降低菜價上,比如從10元的價格降低到8元,那麼肯定能夠吸引更多的老人前來就餐。」

(原標題《紹興社區養老助餐覆蓋的怎麼樣?多少一頓更易接受?》,原作者王敏霞 黃霄。編輯孫良)

相關焦點

  • 許昌啟動助餐、助浴養老服務試點 七八元就能吃頓可口飯
    為助浴點授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文圖本報許昌訊1月2日上午,許昌市魏都區舉行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助餐、助浴試點項目啟動儀式,7個助餐點和8個助浴點成為試點,今後將就近為老人提供專業且平價的助餐
  • 優化城鄉養老助餐配餐服務網絡提升助餐配餐服務水平
    今年,廣州市還將依託助餐配餐服務網絡,引入公益慈善、志願服務、醫療護理等各類資源,健全衛計、民政、人社等部門協作機制,深化醫養結合服務,探索建立醫養結合工作站、社區護理站,完善醫保、長護險等支持政策,以長者飯堂為突破口,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再上新水平。
  • 濟南市歷下區實現街道助餐服務100%全覆蓋
    12月14日上午十一點,77歲的江大爺便早早來到濟南市歷下區甸柳三居長者助餐食堂就餐,自此處長者助餐食堂設立以來,這裡已成為江大爺每天的首選就餐地點。一葷兩素一飯一湯、營養豐富的菜品,乾淨衛生的就餐環境,深得江大爺的青睞。
  • 建成12個社區養老服務站 渝北龍塔街道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7日17時50分訊(記者 閆儀 通訊員 張杰)「這是新建社區的養老服務站嗎?這個養老服務站主要是幹什麼的?我們來能來參加活動嗎?」近日,望著寬敞明亮的活動場地,路過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月隱湖、渝魯社區養老服務站的老年人們不斷地向工作人員諮詢相關情況。
  • 90後潮男熱衷社區助餐:人間至味不過一碗安樂茶飯!
    本期嘉賓簡介:邵寶鑫,90後,成華區「歲月廚香」社區助餐點店長。在接觸養老行業前,從事過餐飲、紅酒等相關工作,目前「歲月廚香」社區助餐品牌已在成華區有4個點位,其物美價廉的營養餐深受社區老人喜愛。有一次回家,聽說王奶奶過世了,去世前老人身體失能,行動不便,連一頓像樣的飯也很難吃上,這讓邵寶鑫深受觸動,十分難過。「當時我心裡就有一種深深的遺憾,都沒來得及為她親手做一頓飯她就離開了,王奶奶家的飯菜飄香也成為了我童年時期溫馨的記憶,」邵寶鑫說。創業組建團隊90後成老人「忘年交」大學畢業後,邵寶鑫先後從事過餐飲、紅酒等工作。
  • 老人助餐南京模式:每個街道設中心廚房 一頓飯只需7元
    為滿足高齡、獨居、空巢等老年群體的用餐需求,解決老人吃飯難、破解「舌尖養老」難題成了當務之急。「助餐為主,助浴為輔,健康為本,安全為要。」這十六個字,是民政部門對老人助餐「南京模式」的一個歸納。從2013年起,南京率先在全國試點助餐養老服務,嘗試在社區設立老年人助餐服務點。
  • 「雲閃付」助力智慧養老 楊浦區「睦鄰小廚」助餐優惠活動籤約
    5月28日上午,「雲閃付」助力智慧養老服務籤約儀式在楊浦區殷行街道欣益睦鄰小廚啟動,正式拉開楊浦區6月養老助餐優惠活動的序幕。從6月1日起至6月30日,向楊浦戶籍滿60周歲、持有上海市敬老卡或第三代社保卡的老人,發放28萬個優惠助餐名額,通過刷卡或雲閃付結算,每人每天最高可享受5元助餐優惠。本次優惠活動致力於為老年人帶來更便捷的消費體驗、更多的服務優惠,進一步擴大本區助餐服務的知曉率及需求量。同時,疫情期間楊浦全力保障剛需老人助餐需求,進入後疫情時代,希望通過「一份餐食的溫度」,重新提振養老服務市場活力。
  •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推動廣州迸發新活力
    近年來,廣東省廣州市堅持以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圍繞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築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具有廣州特色、走在全國前列的「大城市大養老」模式,奮力推動老城市迸發新活力。
  • 合肥打造「城區15分鐘」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
    中安在線訊據安徽網報導, 日前,合肥市民政局公布《社區居家養老「助餐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根據方案,合肥計劃到2020年底,在全市基本形成「城區15 分鐘、縣城區20 分鐘」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實現街道、社區和住宅小區全覆蓋,保障有需求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助餐服務。
  • 合肥已建成運營老年助餐機構達211個
    2018年以來,合肥市還利用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機會,在全市城區實施養老助餐工程。目前,已投入資金近1000萬,建成運營助餐機構達211個,覆蓋城市社區65%。今年養老服務人員培訓不少於200人次針對委員們提出的整合資源,建設高素質居家養老服務隊伍等建議,答覆稱,近年來,合肥市民政部門堅持把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工作列入重點工作。
  • 深圳又出養老補貼新政策,快來看看怎麼享受
    要求各區在2019年10月底前全力推動各自實施方案的落實,全面推進社區居家養老助餐服務,完成本方案任務。經深圳市政府同意,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圳市財政局聯合印發的該《方案》。計劃到2020年底初步形成全市的助餐服務網絡、便捷化的助餐服務流程、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立體化的安全監管機制,助餐服務知曉率達到95%。實現助餐服務與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文體社交、醫養結合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協調發展。大家最關心的地方來啦!
  • 助餐服務送上門 兩葷兩素不重樣
    2020-10-23 12:43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項目依託本地餐飲集團——金元寶快餐公司中央廚房套餐配送,構建起「為老中央廚房+衛星助餐點」服務新模式,探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化的新路徑。該項目依託本地餐飲集團——金元寶快餐公司中央廚房套餐配送,構建起「為老中央廚房+衛星助餐點」服務新模式,探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化的新路徑。   據統計,江寧區60周歲以上戶籍居民20餘萬人,「銀髮餐飲市場」的規模巨大。
  • 思明基本實現居家養老全覆蓋 建有96個社區服務站
    思明區還專門成立了「安康基金」,區財政每年投入800萬元作為專項資金,同時面向社區發出捐款倡議,自成立以來,共接受愛心企事業和愛心人士捐贈善款共計749.33萬元。  家政服務、法律服務、醫療服務……思明區為轄內符合無償和低償服務條件的老年人,提供以家政及醫療服務為主的政府購買服務,同時向轄內60歲以上老年人開展各種助老服務活動,全區11萬多名老人受益。
  • 禹州「助餐工程」讓他們更幸福
    通過公辦公營公私合營企業或社會組織自營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這些機構被稱為「頤養安居中心」、「助餐點」等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推進助餐工程充分整合現有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鄉鎮一院兩中心等資源統籌規劃和布局老年人助餐服務機構和服務網絡通過出臺針對老年人的助餐補貼和運營補貼政策,建立政府補貼、企業讓利、街道社區支持的「助餐」體制機制,通過提升或新建中央廚房、社區老年食堂、社區助餐服務點
  • 嵌入型社區養老機構是啥樣?
    青鳥頤居長者照護中心是紫荊苑社區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建成的李滄區首家嵌入型社區養老微機構,不僅有執業醫師、康復師和專業護理員,還與三甲醫院實現了雙向轉診,護理床位可以走醫保報銷渠道。該機構除了為周邊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護理照料之外,還通過日託和助餐等居家養老服務方式,輻射到社區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群體。
  • 「愛心助餐車」暢通社區老年助餐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原標題:「愛心助餐車」暢通社區老年助餐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年紀大了,腿腳沒精神了,買菜走不動,做飯也不方便,以前燒一頓可以吃兩三天,飯菜不新鮮也沒辦法。」82歲的張阿婆是浦東新區書院鎮的居民,她的孩子們都在外工作生活。在農村地區,像張阿婆這樣的空巢老人的吃飯難問題很普遍。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博愛行動】智慧養老讓老年人更有...
    一到老人家裡,楊志明馬不停蹄地開始工作,「幫他打掃打掃衛生,和他聊聊天,有些農活來不及弄,我幫著乾乾。」像許兆春這樣購買服務的老人,全縣共有32000多名。智慧養老平臺為他們建立電子化的「一人一檔」,實現老人信息和健康大數據的收集,通過終端實時了解到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態,當老人有需求時可通過呼叫服務請求平臺派單。平臺正式運行以來,每天接受2000多單的服務請求,月完成超過6萬單的服務任務。
  • 助餐、助潔、助醫和遠程照護,社區給老人當「保姆」
    記者徐錦博 攝長江網8月30日訊(記者徐錦博 通訊員卜一)每個月550元,能讓老人享受到哪些服務?江岸區給出的答案是「助餐、助潔、助醫和遠程照護」,這樣的「三助一護」服務包,正讓該區194位老人受益。 「小舅,怎麼沒看到外婆呀?」30日下午,劉女士打開手機視頻,看到家裡只有來串門的小舅,卻不見外婆在家。
  • 河西區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試點 構建居家養老「15分鐘服務圈...
    家住河西區桃園街泰達園社區的鄒增女士,看起來是剛剛退休的狀態,可實際已經78歲了。過去,她是學校裡的音樂老師,如今,她是街道社區的文藝骨幹、文化活動骨幹。重陽節來臨之際,她來到桃園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參加學做手工皂的趣味活動,活動後即在老人家食堂用餐,生活格外充實。「保持樂觀的心態,融入社區居家養老生活,這是我年輕的秘訣!」接受記者採訪時,鄒女士自豪地說。
  • 養老更有保障!青田新增6個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又上新臺階  青田新增6個  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全部都投入使用咯~  2019年以來,青田縣積極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加強養老機構運營管理。近日,青田縣結合文化養老模式,新增6個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社區嵌入式養老護理機構建設,滿足更多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更好地提升僑鄉老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離家不離社區  徐雄金是油竹街道油竹下村的一名村民,今年73歲的他,一大早就來到油竹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康復訓練室,和朋友一起打兵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