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7月1日電 近日,瀘縣玉蟾街道朝陽社區收到一封通過微信傳來的特殊感謝信,這封信來自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
「尊敬的領導,您好。作為一名貧困生,我深深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我倍感溫暖、深受鼓舞……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在政策上、財力上、物質上、精神上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是你們的支持和幫助讓我們能夠在風雨中撥開雲霧闊步前行,能夠在荊棘中挺直腰板昂首向前……」寫這封信的是住在玉蟾街道朝陽社區的學生小玉,信裡的隻言片語還顯得有些稚嫩,但字裡行間卻能感受到她內心深處由衷表達的感恩之情。
據小玉外婆介紹,小玉的母親是自己年輕時領養所得,孩子媽媽在13歲時就患病,被鑑定為精神二級殘疾,長期靠藥物治療維持。孩子父親患有嚴重腰椎間盤突出、腎結石和腎囊腫等病症,不能幹辛苦勞累的體力活兒,一家人生活過得很艱難。小玉和妹妹從小基本是外婆帶大,一家人的生活開支靠外婆農轉非後的養老保險和父親偶爾打臨時工的工資維持,家境實為困苦。
村幹部在摸清這一家人家庭狀況後,隨即展開精準幫扶,依託政府惠民政策,按照相關要求為其辦理低保兜底、殘疾補助、醫療保險等。朝陽社區的社區幹部也不定期開展困難幫扶,為小玉贈送書包及生活物資,從醫療、教育、生活等方面為其一家解決實際困難。這些幫扶點滴,小玉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她幼小心靈中,也默默植下了感恩的種子。
「妹妹,不管是村幹部,還是現在的社區幹部,對我們困難群眾是真的好。曉得我家的實際情況,一把屎一把尿將兩個外孫女兒拉扯大十分不易,逢年過節總會來看望我們,我的心真的感覺很溫暖呀。現在的政策好,幫扶幹部好,我都教育我的外孫女要懂得感恩。我會好好照顧我患病的女兒,盡能力培養我的外孫女,把日子過好。全社區的居民都可以監督我,看我做不做得到。」小玉外婆擲地有聲地說。
「明天的我將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家鄉、回報社會、回報祖國!」小玉信中最多的是感謝和表達內心的感觸。
「才六年級的小學生就懂得這些,能深切感受到社會溫暖的力量,很難得。」對於孩子發過來的這封感謝信,玉蟾街道朝陽社區黨委書記陳霞表示,將截圖保存,也發給所有的社區幹部看看,時刻以這封信為動力,給予社區困難群眾更多的關愛。同時,也希望這些從逆境中走出的孩子能樂觀生活、努力學習,以後成長為「參天大樹」,為自己的家庭遮風避雨,為家庭帶來新的希望。(黃平 羅燕)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