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然不是一個脫俗到了拒絕名聲的人,但是,比名聲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回到我自己。我必須為自己的心靈保留一個自由的空間,一種內在的從容和悠閒。唯有保持這樣一種內在的狀態,我在寫作時才能真正品嘗到精神的快樂。我的寫作同時也是我的精神生活,兩者必須合一,否則其價值就要受到懷疑。無論什麼東西威脅到了我所珍惜的這種內在狀態,我只能堅決抵制。說到底,這也只是一種權衡利弊,一種自我保護罷了。2
【確實沒有人能做到完全拒絕名聲,況且說到「名聲」也不見得都是「追名逐利」的那種,比如有人希望有一個「好名聲」,就是想讓人對自己有一個好的評價,並無褒貶之深意。所以,追求好的名聲也沒有錯,但不管哪種性質的「名聲」,說到底都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建立在他人的「評價」裡,這本身並不可靠,也不正確。
「比名聲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回到我自己」,我很同意周先生評判,很多人從內心深處是想做自己的,是想聽從內心聲音的,比如找了一個自己喜歡但並不是父母眼中鐵飯碗的工作,「工作喜歡」這就是聽從內心聲音,但「不是鐵飯碗」就是他人的價值評價,那最後應該怎麼選擇?當然最好的結果是找一個自己既喜歡又是鐵飯碗的工作,自己高興,父母開心,不是說沒有人可以這樣「兩全其美」,肯定是有的,並且還不在少數,但是,不得不承認,仍有相當多的人做的是一份自己喜歡但並不受父母及其他人待見的工作,那這些人該怎麼辦呢?
按照周先生的看法,你需要「回到你自己」,也就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我到底喜歡一份自己喜歡但別人認為並不穩定的工作,還是選擇一份穩定的但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毫無疑問,你會選擇前者,是的,是我我也會,我也會選擇傾聽內心的聲音,選自己所愛,愛自己所選。為什麼?首先,並沒有什麼所謂的鐵飯碗。什麼工作是鐵飯碗,什麼是既穩定又體面的工作?我覺得很多人會說進國企,當公務員,進事業單位,甚至會有說當老師就很穩定,這固然都沒有錯,至少相對於大部分行業,前面所說的工作「旱澇保收」「穩字當頭」,但我認為,對於任何一份工作,你不去鑽研不去拼搏,不積極主動,不用成績說話,都不能給你帶來安全感,不可能有所謂的穩定,我自己就親眼看到,有些人在一個穩定的事業單位,但是專業上不思進取,布置的工作百般推脫,感覺所有的規章制度都是針對自己,有問題從不從自身找原因,更重要的是人際關係一塌糊塗,把心直口快當耿直,感覺別人處處為難自己,這樣的工作有什麼幸福可言呢,工作搞成這個樣子,家庭生活也不見得會好哪去,那這樣的所謂穩定的工作又能給自己帶來什麼穩定和安全感呢?
所以,從另一個方面說,讓自己內心充實快樂的工作才是真正的鐵飯碗,這裡所說的穩定一定不是來源於外界,甚至不是來源於工作本身,即不管你是從事什麼工作,而是你從事工作時的內心狀態,你工作時,內心是充實的快樂的,你的心就是安定的安穩的,這份工作就是穩定的,就像周先生說到的「內在的從容」與「寫作的狀態」那樣:「我必須為自己的心靈保留一個自由的空間,一種內在的從容和悠閒。唯有保持這樣一種內在的狀態,我在寫作時才能真正品嘗到精神的快樂。」】
以上記於合肥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