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成北大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但真正的「鐵飯碗」,並不是什麼...

2020-12-14 騰訊網

前段時間,北京大學2019年度的就業報告顯示,該年度本校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籤訂了三方協議,其中有49.79%的畢業生,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還有27.14%的人是國企。也就是說,近8成的北大畢業生選擇了進入體制內。優路教育表示,這樣的決定無可厚非,畢竟體制內的各種福利,是外界無法相比的,但其實真正意義上的鐵飯碗,從來不是什麼工作!

北京大學

而名校生扎堆兒體制內的情況,近年來越發多見,一是由於學歷貶值,高校擴招之後,現在的大學生也不如之前吃香了,所以考研、考公的越來越多;二來由於疫情的衝擊,也更讓人意識到穩定工作的重要性。2021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結束,通過資格審查的高達157.6萬人,這也創下了歷史新高,即使是過去不受待見的鄉鎮公務員,現在也吸引了不少雙一流大學畢業生競爭。

公考競爭激烈

今年8月份,杭州招聘了多名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畢業生來街道辦工作,更是引發了人才浪費、大材小用的言論,這也反映出體制內待遇提高,體制外環境激變的現實社會狀況。況且作為名校生,他們在選擇工作時,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做出這樣的決定也不是一時衝動,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雖說人才浪費的言論可以理解,但畢竟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同時也要提醒大家的是,公務員只是一份工作,每年也有辭職情況出現。優路教育還了解到,像中建、中鐵等排名世界500強的施工國企,人才流失情況則要更加嚴重些,很多是受不了工地上的苦累,在考下一級建造師、消防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證書後,就會直接選擇跳槽。

跳槽

學歷好的,可以進甲方,這在建築行業這非常吃香且地位高,還可以選擇到地產公司,有了國企施工單位的履歷,加之高含金量的證書,收入也不會差。如果覺得做施工太累,那麼持證者還可以到監理單位、設計院、造價諮詢單位從事相關工作,這幾類人才的待遇,都要比在過去強不少。

建造師待遇

體制內固然有其優勢,工作上會輕鬆些,多半也不用被966壓榨,但並不說體制外就沒發展了,恰恰相反,只要你個人有這個能力,可選擇施展的平臺或機會將更多,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其中的關鍵點,在於你的個人價值,是金子在哪都發光,若是沙子,站在風口上也只能化作風塵。

打鐵還需自身硬

在現代,真正意義上的鐵飯碗,從來不是什麼工作,守著一個旱澇保證的崗位,並不能保證安穩。如今被ETC取代的高速公路收費員,曾幾何時也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工作,而現在大部分人卻難免失業。優路教育認為,鐵飯碗的真正含義,是憑藉自己手中的技術能力,到哪裡都有飯吃,比如去考幾個高含金量的證書,就是一條很好的退路,這比任何工作都更有價值!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近8成北大畢業生進體制內,但真正的「鐵飯碗」,其實不是工作!
    前段時間,北京大學2019年度的就業報告顯示,該年度本校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籤訂了三方協議,其中有49.79%的畢業生,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還有27.14%的人是國企。也就是說,近8成的北大畢業生選擇了進入體制內。
  • 超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都進入了體制內,為什麼清北這樣的名校畢業生,更願意進入到體制內工作?
    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2019年有大約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都進入到了體制內工作。2020年進入體制內工作的學生也很多,大量名校畢業生,進入到體制內,這對學生對社會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從整體上來說,這件事確實是無所謂好壞。大量名校畢業生進入到體制內工作,是各種原因綜合下來的結果。
  • 4分之3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原因到底是什麼?
    」體制內「.當年高考成績處於頂尖水平,一個縣市可能只出一兩個甚至沒有,是人們心中真正意義上的天之驕子。」工作要麼是混吃等死,要麼升官發財撈油水,導致人們對於多數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內的激烈討論。至於為什麼現如今這麼多清北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工作,我想有以下幾個重要原因:實現自身價值。人們的慣性思維認為只有進入所謂的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因為是私企,能真正考驗一個人的才華。
  • 北大畢業生超四分之三進入體制內?
    最近有媒體報導了關於北大畢業生的擇業情況,超過四分之三的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工作。北京大學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2019年校本部共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籤訂三方協議,其中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49.79%,去國有企業的佔27.14%。也就是說,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
  • 清華北大畢業生大半進入體制,是名校的「內卷」,還是人盡其才?
    今年早期,北京大學發布畢業生就業報告時稱,在2019年畢業的近3000名畢業生中,有將近50%的畢業生的去向是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還有近30%的畢業生的去向是國有企業,也就是說最少四分之三的畢業生進入了體制內。雖然清華大學的就業報告沒有查到,但進入體制內的人數也不會少。
  • 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內,是好事還是壞事?
    南方周末最近一篇《名校生挺進體制內》的文章在網絡上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在這篇文章裡,提到了一個事情,那就是2019年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了體制內。那麼大量的名校畢業挺進體制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 北大2019年畢業生就業去向,近80%成為公務員、事業編和國企員工
    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選擇哪種工作單位一直是一個比較讓人發愁的事,在具體的工作單位方面,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這些體制內單位,也有私企、外資這些體制外工作單位,那麼學生如何進行選擇呢?我們或許可以從北大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中,尋找到一些答案。
  • 清北學生更喜歡「體制」工作?超70%選鐵飯碗,是好事還是壞事?
    清華北大學生超70%選擇鐵飯碗從2019年北大發布的學生就業報告中可以看到,19年2822個畢業生,其中49.79%進入了黨政機關單位、27.14%進入國企,還有一部分通過公務員開始或其他編制內考試,獲得穩定鐵飯碗工作。
  • 北京大學75%畢業生進入體制,體制內是工程人的歸宿嗎?
    北京大學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去年校本部共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籤訂三方協議,其中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49.79%,去國有企業的佔27.14%。也就是說,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
  • 北大畢業生,四分之三的人都去了體制內,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嗎
    01 :2019年畢業生中,北大四分之三學生去體制內北京大學一直是備受仰望,因此北大畢業的學生也被大家寄予厚望。很多人認為北大畢業的學生一定是在科研機構或者走在時代的前端,然而北京大學的一份就業報告卻顯示,北大四分之三的學生都去了體制內。
  • 996讓高科技企業喪失吸引力,北大四分之三畢業生,選擇進體制
    普通高校畢業生願意進高科技企業,儘管壓力大,但是薪資待遇高,非常有吸引力。對於北大畢業生來說,高科技企業並沒有什麼吸引力,他們更願意去體制內工作。北大四分之三畢業生,選擇進體制內工作根據北大發布的畢業生就業報考可知,去年北京大學有49.79%的畢業生選擇了黨政機關以及事業單位,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去了國有企業。
  • 公務員、事業編、國企,是7成北大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好悲哀
    北大畢業生去哪兒了?在我們印象中,北大畢業生,很多人都是少年天才,智力超群,學習能力強,科研能力強,畢業之後,最應該的去處就是高校和科研單位,成為一流的科學家,才是他們的合理選擇。如果你看到北大公布最新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你會發現,北大畢業生的就業選擇,讓你大跌眼鏡。甚至你會覺得,北大畢業生的選擇,和其他的二流大學生或三流大學生的選擇,也沒有什麼不一樣。
  • 畢業後選擇:體制內or體制外
    「西方國家的高材生在創造社會財富,我國的高層次人在拼命往體制內擠……」這是我去年在浙江大學聽講座時一位浙大的教授的原話,話雖然聽起來偏貶義,但結論其實是挺符合當前我國就業實際的,至少目前體制內是很多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的優先選擇,其中不乏頂尖高校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 放棄體制內鐵飯碗選擇自主擇業的軍官,後悔過嗎?
    大家都知道,自主擇業政策為了緩解地方政府安置軍轉幹部的壓力,這些年來,有近30萬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放棄政府公務員崗位,投身到社會經濟建設當中。目前他們都是些什麼狀態?放棄體制內鐵飯碗選擇自主擇業後悔了嗎?各個群體又是如何看待他們的?我想,不光是自主人想看一看,未來的逐月人,更想知道逐月後,他們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創業的難度有多大、後不後悔等問題。
  • 清華、北大近8成的畢業生就業選擇了公務員、事業編、國企
    就算是我國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樣最頂尖的兩所高校的畢業生也沒能逃過「穩定」二字。,佔畢業生總數的36.14%。從就業單位性質來看,選擇黨政機關(公務員)的佔就業總人數(籤約人數,下同)17.08%,事業單位佔32.71%,國有企業佔27.14%。三者合計,共佔76.93%。也就說,2019屆北京大學選擇就業的畢業生中,共有四分之三以上選擇了「穩定」的工作。
  • 377萬人決戰考研,北大籤約畢業生7成進體制!考研、考公已成當代大學生兩大宿命?
    我沒有繼續問下去,但是心裡一直在想——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問題我不再輕易問得出口?什麼時候「考研、考公」開始成為了學校裡的主流,甚至絕大多數;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本該大四畢業找工作的「秋招」時節,有了更多的人選擇了「考研、考公」?
  • 一個40歲過來人給你提個醒:到了30歲,別急著進入體制內
    一個40歲過來人給你提個醒:到了30歲,別急著進入體制內 現在有很多人都有一種思想,那就是現在的社會並不穩定,隨著技術革新等的越來越快,市場環境複雜多變,很多公司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崛起,但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消亡,就像是一個泡沫一樣,而這樣的公司其實浩如煙海,能撐過一年的公司寥寥無幾
  • 多少「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去了體制內?
    ,「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們的答案是什麼?以東北師範大學為例,其2019年畢業生中,選擇前往中初教育單位就業的有3180人,佔比為66.46%,前往高等教育單位的有488人,佔比為10.20%。而我國各級教育單位往往帶有事業單位性質,這也使得東北師範大學的畢業生體制內就業佔比超過90%。
  • 想進入體制內,這些公職類考試你pick哪一個?
    隨著就業形勢年年嚴峻,找工作成了大難題。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參加公職考試進入體制來謀求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國考、省考、教師招聘、事業單位、三支一扶、選調生......考試成為了考生們進入體制內的一個重要途徑!
  • 985名校生大量湧入體制內,考公成熱門,普通人何去何從?
    但到2020年時,不僅985、211高校的學生想要進入體制內,連從海外名校研究生畢業的學生,都在一番求職後選擇了家鄉的「鄉鎮公務員」。甚至在面試當天,在場所有面試鄉鎮公務員的人都來自各地的雙一流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