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筆者回鄉,與鄉親們閒聊時聊到了一位本村的風雲人物,這位小兄弟當年作為本地唯一一名考上北大的考生備受關注,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這位學霸入職了國內某著名網際網路大廠,起步薪水讓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這次回鄉筆者了解到,這位學霸在去年竟然放棄了北京優渥的工作,回鄉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並成功入職。
而且據筆者了解,在家鄉這種現象並不少見,筆者所在省份作為北方某嚴重內卷的省份,高考已經是宛如神仙打架,在本省沒有好大學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抱著逃離家鄉的想法,但凡有點門路和能耐的人,都已經在外地安家。可是近幾年發現,前些年家鄉競爭不太激烈的公務員考試,也變得愈發難考,很多985,211大學生的第一選擇都是回鄉參加公務員考試!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剛剛結束的2021年公務員考試報名中,有超過150多萬考生通過了資格審查,公考人數再次刷新紀錄。
今年早期,北京大學發布畢業生就業報告時稱,在2019年畢業的近3000名畢業生中,有將近50%的畢業生的去向是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還有近30%的畢業生的去向是國有企業,也就是說最少四分之三的畢業生進入了體制內。雖然清華大學的就業報告沒有查到,但進入體制內的人數也不會少。
網上經常流傳著一個說法,說清華北大是國外人才的培育基地,其實這種情況在最近幾年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雖然每年還是有不少的清北畢業生選擇出國。而且網上時不時的會傳出清北畢業生報考一線城市的中小學教師崗位的新聞,很多人都會認為大材小用,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就業形勢嚴峻和體制內工作的穩定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最近幾年的就業形勢很嚴峻,國內很多行業都已經度過了上升期,甚至有些行業由於種種原因進入了衰退期,特別是高學歷人才集中的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人才都趨於飽和狀態,而且在很多企業加班都成為一種家常便飯,996大行其道,35歲中年門檻等等,都會讓人產生一種焦慮感和不安全感,而且大中城市的生活升本也在急劇上升。
與此相比,體制內工作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在很多人看來體制內工作是到點下班,旱澇保收,而且各種福利應有盡有,這還是最基本的福利。除此以外,體制內工作不擔心隨時丟掉工作,有完善的上升機制,而且很多地區的公務員工資都是高於本地平均工資的。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公務員是一份非常體面的工資(找對象很容易)。
名校畢業生進體制是內卷嗎
體制內相對於私企的優越性在目前來看還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清北等名校畢業生選擇考公並不稀奇,以前一等畢業生出國,二等畢業生進外企,三等畢業生才進入體制內。隨著國內經濟條件的改善,出國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了,進外企和網際網路大廠也並不比進體制內賺的更多,所以考公務員成為最佳選擇。在筆者看來這也是一種別樣的「內卷」。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名校畢業生在大概率上都是拔尖的人才,這些優秀的人才進入體制內也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只要國家在過程中進行嚴格的把關,相信最終還是會做到人盡其才。
總結
如此多的名校畢業生進入體制內雖然有上述的各種原因,但很多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也是無奈的選擇,比如北大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有很多專業的就業形勢並不好,比如歷史,中文,哲學,政治學等專業,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對求職者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專業在求職中短板太大,很多畢業生並不能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考公務員成為這些畢業生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