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畢業生大半進入體制,是名校的「內卷」,還是人盡其才?

2020-12-17 習之教育之道

近期由於筆者回鄉,與鄉親們閒聊時聊到了一位本村的風雲人物,這位小兄弟當年作為本地唯一一名考上北大的考生備受關注,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這位學霸入職了國內某著名網際網路大廠,起步薪水讓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這次回鄉筆者了解到,這位學霸在去年竟然放棄了北京優渥的工作,回鄉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並成功入職。

而且據筆者了解,在家鄉這種現象並不少見,筆者所在省份作為北方某嚴重內卷的省份,高考已經是宛如神仙打架,在本省沒有好大學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抱著逃離家鄉的想法,但凡有點門路和能耐的人,都已經在外地安家。可是近幾年發現,前些年家鄉競爭不太激烈的公務員考試,也變得愈發難考,很多985,211大學生的第一選擇都是回鄉參加公務員考試!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剛剛結束的2021年公務員考試報名中,有超過150多萬考生通過了資格審查,公考人數再次刷新紀錄。

今年早期,北京大學發布畢業生就業報告時稱,在2019年畢業的近3000名畢業生中,有將近50%的畢業生的去向是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還有近30%的畢業生的去向是國有企業,也就是說最少四分之三的畢業生進入了體制內。雖然清華大學的就業報告沒有查到,但進入體制內的人數也不會少。

網上經常流傳著一個說法,說清華北大是國外人才的培育基地,其實這種情況在最近幾年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雖然每年還是有不少的清北畢業生選擇出國。而且網上時不時的會傳出清北畢業生報考一線城市的中小學教師崗位的新聞,很多人都會認為大材小用,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就業形勢嚴峻和體制內工作的穩定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最近幾年的就業形勢很嚴峻,國內很多行業都已經度過了上升期,甚至有些行業由於種種原因進入了衰退期,特別是高學歷人才集中的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人才都趨於飽和狀態,而且在很多企業加班都成為一種家常便飯,996大行其道,35歲中年門檻等等,都會讓人產生一種焦慮感和不安全感,而且大中城市的生活升本也在急劇上升。

與此相比,體制內工作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在很多人看來體制內工作是到點下班,旱澇保收,而且各種福利應有盡有,這還是最基本的福利。除此以外,體制內工作不擔心隨時丟掉工作,有完善的上升機制,而且很多地區的公務員工資都是高於本地平均工資的。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公務員是一份非常體面的工資(找對象很容易)。

名校畢業生進體制是內卷嗎

體制內相對於私企的優越性在目前來看還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清北等名校畢業生選擇考公並不稀奇,以前一等畢業生出國,二等畢業生進外企,三等畢業生才進入體制內。隨著國內經濟條件的改善,出國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了,進外企和網際網路大廠也並不比進體制內賺的更多,所以考公務員成為最佳選擇。在筆者看來這也是一種別樣的「內卷」。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名校畢業生在大概率上都是拔尖的人才,這些優秀的人才進入體制內也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只要國家在過程中進行嚴格的把關,相信最終還是會做到人盡其才。

總結

如此多的名校畢業生進入體制內雖然有上述的各種原因,但很多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也是無奈的選擇,比如北大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有很多專業的就業形勢並不好,比如歷史,中文,哲學,政治學等專業,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對求職者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專業在求職中短板太大,很多畢業生並不能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考公務員成為這些畢業生的唯一選擇!

相關焦點

  • 超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都進入了體制內,為什麼清北這樣的名校畢業生,更願意進入到體制內工作?
    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2019年有大約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都進入到了體制內工作。2020年進入體制內工作的學生也很多,大量名校畢業生,進入到體制內,這對學生對社會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從整體上來說,這件事確實是無所謂好壞。大量名校畢業生進入到體制內工作,是各種原因綜合下來的結果。
  • 北大畢業生超四分之三進入體制內?
    最近有媒體報導了關於北大畢業生的擇業情況,超過四分之三的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工作。北京大學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2019年校本部共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籤訂三方協議,其中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49.79%,去國有企業的佔27.14%。也就是說,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
  • 北大清華:大半畢業生在京外就業,名校學子如今也「逃離北京」?
    北京大學校園其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畢業生京外就業率高於其他名校,佔據大半比重。北大和清華畢業生傾向於京外就業,其他名校京外就業率也年年攀升。就各個高校發布的就業質量報告,以及2018年到2019年的數據來說,北京大學畢業生離開北京就業率高達60.53%,居於京城名校的首位。清華大學是為59.8%,中國人民大學是54.09%,中國農業大學是54.68%,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最低,也有48.02%。
  • 清華北大與師範生搶飯碗,名校師範進不去好學校、普通師範無業?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去哪裡了?我們不防來看看最近杭州學軍中學的一份教師錄取名單,名單一出立馬激發大家的熱議!擬錄取的教師除了兩人來自北京體育大學和美國某大學之外,其餘所有的教師,全部來自清華和北京大學。 近幾年清華北大畢業生滲入到中小學做教師的現象越來越多。
  • 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內,是好事還是壞事?
    南方周末最近一篇《名校生挺進體制內》的文章在網絡上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在這篇文章裡,提到了一個事情,那就是2019年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了體制內。那麼大量的名校畢業挺進體制內,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 清華北大進入世界一流名校了嗎?
    不管是總統還是科學家還是文學家,在世界上都必須有一定的影響力。就不一一列舉了,這樣一比較,是不是感覺北大清華與世界一流的名校還有差距呢?儘管如此,清華北大這幾年的發展也很厲害,如果像外國名校一樣,再有幾百年的沉澱,清華北大的成就說不定會遠遠超過國外那些名校。
  • 清華、北大研究生扎堆街道辦,沒有浪費人才
    根據餘杭區的相關政策,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可自由選擇事業編制人員或政府部門高級僱員兩種身份類型,最高可拿高達38萬元的年薪。博研參照事業副處級薪酬水平,碩研參照事業正科級薪酬水平。政府中級僱員年薪博研約38萬元,碩研約35萬元。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教網課的背後:年薪百萬,比哪個行業都掙得多
    自從孩子上了八年級,朋友每天都能接收到不少於三條有關補課信息,無非就是名師從教包孩子上名校,或者清華北大學霸在線上課類的。朋友剛開始很是納悶,清華北大畢業生不去從事科研工作或者一些高大上崗位卻教網課,還真是蠻可惜的。
  • 清華、北大畢業生都去街道辦了,普通本科的畢業生出路又在哪裡?
    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些崗位還是街道辦事處的崗位錄取的都是碩士,還有一位地球物理博士。據了解,清華北大畢業生大部分都去了國內的大公司,或者考編,成為體制內員工。那沒有名校光環的普通本科畢業生都去哪裡了呢?
  • 北大清華名校畢業生,進入社會後的現狀,令人唏噓不已!
    不得不說,能夠進入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學生,無一不是學習能力極強的孩子,他們通常從小就被家庭寄予厚望,人生成長到二十多歲一直都是順風順水,努力也都得到了收穫。但是近期一檔社會調查類節目對名校畢業的學生進行了就業跟蹤調查,結果卻令人唏噓不已。
  • 清華北大+世界名校+碩博士湧入中小學,教育失敗還是性價比選擇?
    清華北大+世界名校+碩博士湧入中小學,教育的失敗還是性價比的選擇?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擬聘用老師名單公布,北大清華香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著名大學碩士畢業生甚至去教小學生,輿論譁然!而北京的這幾所中小學招聘老師,也都是清一色的名校博碩生。近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教育部在京直屬單位2020年度擬接收高校畢業生情況公示名單」,其中的幾所中小學及幼兒園擬接收高校畢業生引人注目。
  • 國內高學歷人才內卷嚴重?深圳再現清北扎堆進小學
    >,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畢業生都不再如過去那樣「值錢」了,無論報考多麼偏僻地域、多麼冷門崗位都有985、211高校畢業生和你競爭,年輕人們逐漸把對自己學歷貶值的憂慮歸納為一個熱詞兒「內卷」。現在有人把內卷概念延伸到高學歷群體過度競爭、無序競爭,最典型的就是一大批清華、北大本碩博畢業生扎堆報考街道辦、中小學崗位。
  • 清華、北大研究生扎堆街道辦,今後將是常態,不再成為新聞
    大部分人,「考取清華北大」就是他們的人生巔峰~北京收緊留京指標,籤約落戶越來越難。與其做個北漂,不如去杭州落戶。進入體制內,薪酬還挺高,性價比高於996的IT。政府官員是越老越值錢,而程式設計師還要面臨35歲危機。35W+的年薪,肯定比轉行教育、做北漂強。
  • 近8成北大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但真正的「鐵飯碗」,並不是什麼...
    前段時間,北京大學2019年度的就業報告顯示,該年度本校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籤訂了三方協議,其中有49.79%的畢業生,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還有27.14%的人是國企。也就是說,近8成的北大畢業生選擇了進入體制內。
  • 清華北大畢業生都去了街道辦,那普通人能去哪裡?
    名校畢業生扎堆去街道辦,最近幾條新聞,杭州餘杭區街道辦招聘了幾名工作人員,清一色的都是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還有深圳南山區一個街道辦副主任,竟然是哈佛大學的博士後,再想到去年深圳一所學校招聘老師,20人都是國內一流學校的畢業生,其中19人來自清華北大。
  • 清北生當中學老師,是否人盡其才,他們比6所部屬師範生有優勢嗎
    有人問:清北畢業生當中學老師,是否人盡其才,他們比6所部屬師範生有優勢嗎?我們先來說說清北生當中學老師,是否人盡其才。首先,清華北大的學生一直以來,都被社會寄予了厚望。正因如此,當清華北大畢業生選擇當一名中學教師時,人們就會懷疑是否人盡其才。
  • 最高90%,多所雙一流大學畢業生最喜歡體制內,是好事還是壞事?
    最近幾年,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名校包括清華北大的博士或碩士都湧向了「體制內」,譬如清華北大的研究生應聘深圳、浙江、武漢等重點中學的任課老師,清華北大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考取杭州某街道的公務員
  • 最高90%,多所雙一流大學畢業生最喜歡體制內,好事還是壞事?
    最近幾年,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名校包括清華北大的博士或碩士都湧向了「體制內」,譬如清華北大的研究生應聘深圳、浙江、武漢等重點中學的任課老師,清華北大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考取杭州某街道的公務員,甚至哈佛博士後到深圳某街道辦擔任副主任等等,這些新聞多次被刷上了熱搜,一次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 4分之3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原因到底是什麼?
    據北大於2019年的調查數據,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
  • 教育行業清華北大畢業生接踵而至,是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
    清華和北大無疑在國人心目中是最頂尖的高等學府,基本上每個省市都是千裡挑一的優秀學生才能考上。而清華、北大畢業生早前多數就業於大學或研究機構、或進政府機關,或從事金融、管理等,很少聽說會進入中小學,更別說進入教育培訓機構當老師。但近年來,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深圳、上海、杭州知名中小學的報導非常多,還有一些清北畢業生進入教育培訓機構,總之進入教育行業的清北畢業生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