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大半畢業生在京外就業,名校學子如今也「逃離北京」?

2020-12-17 冷絲說人文教育

文|冷絲欄目|絲說大學專業和就業

就北京和其他名校發布的2018到2019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來看,北京幾所名校畢業生如果選擇就業,大部分都在京外的城市工作。

北京大學校園

其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畢業生京外就業率高於其他名校,佔據大半比重。

北大和清華畢業生傾向於京外就業,其他名校京外就業率也年年攀升。

就各個高校發布的就業質量報告,以及2018年到2019年的數據來說,北京大學畢業生離開北京就業率高達60.53%,居於京城名校的首位。清華大學是為59.8%,中國人民大學是54.09%,中國農業大學是54.68%,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最低,也有48.02%。

清華大學近年就業離京率年年攀升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其他北京的幾所高校,大部分選擇就業的畢業生也都傾向於在京外的城市就業,它們的選擇就業的畢業生情況與北大清華非常相似。

當然,冷絲在這裡需要提醒的是,北大和清華畢業生的深造率非常高,也高達60%以上,每年選擇畢業就業的學生人數並不多,實際人數不足1000人,而且包含了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

離開北京就業是明智的選擇,選擇留京就業需要更大的勇氣。

由於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社會資源分布也不均勻,社會資源的分布更傾向於大型和中型城市。作為中國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的國際化大都市北京,它一直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畢業生的眼球。隨著城鄉政策的逐漸放開,越來越多的「外地」大學生選擇進京讀書,謀求更大的發展。

北京大學畢業晚會

這些年,「逃離北上廣」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無論是對於謀求京外就業的畢業生,還是工作一段時間後的「逃離者」而言,高房價、戶籍、空氣品質等,恐怕是影響他們選擇的原因之一。

而且,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一直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就業,二三線城市的發展速度愈發加快,也給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的「高材生」們提供了更多工作機會和才能施展的舞臺。事實上,二三線城市的發展也確實需要更多人才的補給。在此背景下,北大清華畢業生京外就業率逐年提升,並不讓人意外,對於區域均衡發展而言,是一個積極信號。同時也表明,當地大學生中的有識之士,正在主動轉變就業觀念,到國家更需要、更能實現自身職業理想的地方發展,這是一種可喜的進步。

是選擇離開還是留下,他們經歷的難題都是巨大的。

畢業生在決定留京就業的過程中,經歷著眾多的難題。

清華大學畢業生合影

比如,除了要承受難以想像的巨大競爭力、工作壓力、交通擁擠、物價上漲等問題外,一些畢業生還要承受父母的反對。對於北京高校畢業生而言,工作上的壓力和生活上的難題比父母的不了解要簡單得多。中國人歷來注重家庭,子女無法忽視父母的建議和意見。對於這些畢業生而言,父母的反對和不理解成為其留京選擇上最難以解決的問題。

所以,冷絲說,家庭社會資本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清華大學校園

情感因素、工作機會多樣、國家政策、自然性選擇等幾類因素,是北京高校畢業生選擇留京的主要原因,而競爭壓力大、霧霾、交通擁擠、房價過高是高校畢業生眼中自己最不喜歡北京的原因所在。

這些原因均是畢業生的主觀視角,折射出的是畢業生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態度。很多畢業生在接受媒體採訪的回答與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自我效能感是分不開的。因而,無論是留京的因素還是不喜歡北京的地方,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畢業生的留京意願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快樂的畢業生

北京對於畢業生的吸引力變弱,這種變化始於個人的選擇,但影響卻終究要作用於社會層面。比如城市的發展活力,比如消費能力等等。

最後,冷絲個人認為,假如今後「居京不易」越來越普遍,北京對於高端人才的「友好度」下降,這樣所帶來的潛在影響,將是綜合性的,不容小覷。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畢業生大半進入體制,是名校的「內卷」,還是人盡其才?
    近期由於筆者回鄉,與鄉親們閒聊時聊到了一位本村的風雲人物,這位小兄弟當年作為本地唯一一名考上北大的考生備受關注,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這位學霸入職了國內某著名網際網路大廠,起步薪水讓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這次回鄉筆者了解到,這位學霸在去年竟然放棄了北京優渥的工作,回鄉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並成功入職
  • 北京985畢業生留京率不斷下跌:清北本科畢業生留京率不到2成
    985畢業生是大學生中的精英。根據軟科統計,北京985畢業生近年來的留京率總體下跌。2019年清華、北大、人大、北師大、北航的本科生留京率皆不足5成,清北在幾所名校中倒數。兩校2019年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清北本科畢業生留京率都不到2成,其中北京大學(校本部)為16.07%,清華大學為18.20%。這已經是清北畢業生留京率連續多年下跌了。
  • 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留京率不到兩成 媒體:「孔雀四處飛」不是壞事
    清北畢業生「孔雀四處飛」應樂見來源:1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新華觀點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易豔剛最近,一篇在朋友圈刷屏的媒體報導稱,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為代表的名校畢業生,留京率近幾年持續下跌。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9年,北大本科生留京率從71.79%跌至16.07%,清華則從30.7%跌至18.20%——清北畢業生留京率已不足兩成。
  • 清華北大本科生留京不到兩成?媒體:「孔雀四處飛」不是壞事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原題:清北本科畢業生留京不到兩成?「孔雀四處飛」不是壞事 | 每日快評「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1月8日消息,最近,一篇在朋友圈刷屏的媒體報導稱,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為代表的名校畢業生,留京率近幾年持續下跌。
  • 日照北大清華學子見面會在京舉行
    日照北大清華學子見面會在京舉行 2020-10-11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名校畢業生去哪了?"雙一流"高校公布就業成績單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鄭州大學、新疆大學暫未公布,不在此次統計之列。  京外就業成為大趨勢,基層就業人數增多  一直以來,「北上廣」是高校畢業生心中的「白月光」,即使沒戶口,去一線城市闖一闖也是不少大學生的共識。然而記者梳理後發現,一流高校畢業生的京外就業率普遍超過50%。
  • 名校畢業生去哪兒了?「雙一流」高校公布就業成績單
    京外就業成為大趨勢,基層就業人數增多一直以來,「北上廣」是高校畢業生心中的「白月光」,即使沒戶口,去一線城市闖一闖也是不少大學生的共識。然而記者梳理後發現,一流高校畢業生的京外就業率普遍超過50%。北京的8所一流高校中,共有6所公布了京外就業率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北大、清華這樣的頂尖學校在內,其京外就業率逼近甚至超過50%。其中,北京大學為60.53%,清華大學為59.8%,中國人民大學為54.09%,中國農業大學為54.68%,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最低,為48.02%。
  • 清華北大碩博畢業生街道辦工作,其中問題讓人深思
    一年一度的高考剛過去不久,如今廣大學子的成績出來了,志願也申報完畢,等待的就是錄取通知書的降臨。想必在廣大學子心目當中一定是以清華北大為自己的人生第一首選目標了,確實作為我國數一數二的兩大學府,每年填報支援的學子不計其數,他們都希望能夠進入讓人夢寐以求的殿堂。
  • 清華、北大研究生扎堆街道辦,沒有浪費人才
    這事能夠成為熱點,主要是清北自帶的光環效應,以及媒體神化了清北學子。其實,真的算不上浪費人才。清華、北大的學生,不過是一群成績較好的「考霸」而已。為什麼清北的畢業生,會對38萬元年薪動心?先簡單說一下清華、北大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清北畢業生就業,除繼續深造外,工作有兩種形式:籤約就業。靈活就業。
  • 2019年清北超半數畢業生京外就業 北航生年薪18萬
    民企就業受青睞在就業率方面,北大、清華、人大、浙大等多數高校的就業率都達到了90%以上。從一流高校本科生的畢業去向來看,升學深造成為主要選擇。受到學校專業性質的影響,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生就業比較集中的行業有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1.2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26.32%)、製造業(12.37%),以上三個行業就業畢業生人數佔就業總人數的70.18%。除了上述三個行業外,選擇金融業和教育業的畢業生也不在少數。
  • 雙一流高校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去哪兒了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鄭州大學、新疆大學暫未公布,不在此次統計之列。  京外就業成為大趨勢,基層就業人數增多  一直以來,「北上廣」是高校畢業生心中的「白月光」,即使沒戶口,去一線城市闖一闖也是不少大學生的共識。然而記者梳理後發現,一流高校畢業生的京外就業率普遍超過50%。
  • 當清北畢業生也不再選擇「北漂」,北京怎麼才能留住人?
    記者 | 周姝祺1首都北京,聚集著我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最多的就業機會。「985工程」高校北京有八所,「211工程」高校有26所位居此地。畢業後繼續留在北京是許多年輕人自然而然的選擇。但是數據顯示,這些名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卻不再願意「北漂」。界面職場對公開資料整理發現,以清華北大為代表的北京985高校畢業生,留京率正在不斷下跌。
  • 清華北大的學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名校畢業生就業大數據來襲!
    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複雜,許多畢業生在畢業之際都面臨著就業問題。去哪就業,是否升學,是否創業等選擇,都困擾著畢業生們。作為國內頂尖高校,清華北大等雙一流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倍受關注。 今天帶你看看清北等名校畢業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
  • 浙江一中學錄用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年薪30萬,該校學費不會便宜吧
    現如今,說起北大、清華的學生,那都是人人豔羨的天子驕子;對於畢業後的就業方向,很多北大清華學子進入政界、商界的較多,而進入教育界,尤其是教育一線的相對偏少。不過,在浙江杭州的一所中學,卻招攬了數十位清華北大的畢業生。
  • 「雙一流」高校紛紛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鄭州大學、新疆大學暫未公布,不在此次統計之列。  京外就業成為大趨勢,基層就業人數增多   一直以來,「北上廣」是高校畢業生心中的「白月光」,即使沒戶口,去一線城市闖一闖也是不少大學生的共識。然而記者梳理後發現,一流高校畢業生的京外就業率普遍超過50%。
  • 清華、北大研究生扎堆街道辦,今後將是常態,不再成為新聞
    看朋友圈天天刷屏~筆者作為元培2017級學生家長,連續跟蹤清北《2016~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略有發言權,忍不住也發表一下觀點。這事能夠成為熱點,主要是清北自帶的光環效應,以及媒體神化了清北學子。其實,真的算不上浪費人才。清華、北大的學生,不過是一群成績較好的「考霸」而已。
  • 清華北大2018屆畢業生去向統計
    清華大學與之類似,該校近八成本科生繼續深造,近九成碩士畢業生和超六成博士畢業生選擇工作。華為連續第三年成為清華、北大就業學生的最大僱主,共從兩校招聘270人,其中清華大學167人、北京大學104人。從區域上看,在北京大學所有籤訂三方協議就業的畢業生中,選擇留京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39.47%,共有1038人。除北京外,廣東省、上海市及其他華東地區吸引了約40.76%的畢業生,其中廣東577人、上海163人。籤約至東北地區的畢業生相對較少,僅有15人,甚至低於籤約西北地區的58人。具體到省份,北京以明顯的人數優勢穩居前兩位,其次是上海、浙江和江蘇。
  • 清華北大品牌價值流失 頂尖生源為就業轉投香港
    編者按  2005年北京高考「狀元」陳秀野拒絕清華遠投香港科技大學引發「北大清華頂尖生源流失」的討論。  相比香港方面的攻勢,北京則稍顯得有些平靜。在北大未名湖,隨時能看到三三兩兩漫步的學生,十分悠閒。北大三角地的招生信息和招聘廣告,則吸引著不少前來觀看的學生,從他們的表情看,好像都有點對未來的焦慮和茫然,因為這些即將走出校園的學子馬上就要面臨就業的壓力。  「一邊是香港在內地擴大招生,一邊是內地就業的壓力。」在北大中文系已經苦讀5年的黃語難以掩飾其對北大的感情。
  • 年薪幾十萬 解決大城市戶口 北大清華研究生去中學當老師虧不虧
    清華、北大畢業生去了哪兒工作?一個佔比不小的去向是:到中學當老師。近日,被稱為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中學公布了2019年擬招聘的35名教師名單,其中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就有20人,還有1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且32人是研究生學歷,3人是博士(後)。
  • 年薪幾十萬 解決戶口,北大清華碩士到中學任教虧嗎
    清華、北大畢業生去了哪兒工作?一個佔比不小的去向是:到中學當老師。近日,被稱為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中學公布了2019年擬招聘的35名教師名單,其中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就有20人,還有1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且32人是研究生學歷,3人是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