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對紅茶並不陌生,在六大茶類中,紅茶與綠茶有著堅實的飲茶人群基礎,喜歡喝紅茶綠茶的人太多了。紅茶與綠茶有很多不同之處,綠茶偏寒,而紅茶因為全發酵的緣故,性溫,對腸胃刺激較小,所以很多老年朋友尤為喜歡喝紅茶。
紅茶主要分為3種,即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雖然分為三種但加工工藝大致一樣,都是要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其中揉捻與發酵是紅茶工藝的特點所在。就像綠茶的殺青、白茶的萎凋等,是製成紅茶獨特風味的關鍵所在。
除了用手揉捻之外,其實最早還有人使用雙腳來揉捻茶葉,不過那時因為條件有限所以不得已為之,後來隨著科技發展,制茶技藝的進步,人們開始用機器設備如專門揉捻茶葉的揉捻機,有揉捻機的幫助,紅茶的產量得到巨大的提高,而且揉捻機的效果還是比較理想,滋味差不到哪裡去。
那麼什麼叫發酵呢?通俗地講,六大茶類是根據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淺入深進行劃分,說白了就是根據發酵程度。而紅茶是全發酵茶,發酵程度高。發酵紅茶時會將茶胚堆積起來並且壓實一些,再蓋上溫水浸過的發酵布,靜靜等待5個小時左右,讓它慢慢發酵。所謂的發酵就是,紅茶茶胚中的多酚類物質在酶的促進作用下發生氧化作用,讓綠色的茶坯產生紅變,從而形成紅茶應該有的色香味等特性。
一段時間後,紅茶茶胚開始出現紅茶應有的特徵,比如葉脈呈紅褐色。發酵之後進行下一步「乾燥」,也就是烘焙。把發酵好的紅茶茶胚通過高溫烘焙,蒸發水分到一定程度,水分太多或太少都會影響紅茶的最終口感。一般乾燥分2次,第一次稱為毛火,第二次稱為足火。乾燥到什麼程度?茶葉梗掰斷有聲響,摸著茶葉感覺很脆,兩指一碾就能成為粉末就可以了。乾燥完畢後靜置一段時間,等紅茶溫度稍降就可以裝箱了。
前面提到了,紅茶分3類,這三類的代表茶分別如下:
1、小種紅茶:正山小種、外山小種。
2、工夫紅茶:祁門工夫、滇紅工夫、川紅工夫、昭平工夫、閩紅三大工夫(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寧紅工夫、九曲紅梅、英德紅茶、金毫紅茶等。
3、紅碎茶:宜興紅碎茶、南川紅碎茶、雲南紅碎茶。
至於以上這麼多種紅茶,哪一種好喝?那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口味是不一樣的,只能說它們各有千秋。
小種紅茶是非常古老的紅茶,有正山和外山的區分,這「山」指的是武夷山。正山小種是產於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關一帶,外山小種主產於福建的政和、坦洋、古田、沙縣等地。正山小種外形條索肥實,湯色紅濃,滋味醇厚。
紅碎茶按外形可分:葉茶、碎茶、片茶、末茶。紅碎茶也是國際茶葉市場貿易量最大的產品,像印度也是生產紅碎茶的大國之一。
紅碎茶收斂性較強,湯色明亮,滋味濃強鮮爽。工夫紅茶有很多,各有特點,像祁門紅茶名氣很高,祁門紅茶的特點就是色澤烏黑有灰光,香氣濃鬱像蜜糖香,滋味醇厚,湯色紅豔等。外國人很喜歡喝祁門紅茶,把祁門紅茶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裡蘭卡紅茶合稱為世界三大高香紅茶。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茶知識,歡迎關注【小詹茶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