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時常能夠在網上刷到一些關於小學生「奇葩」作業、「爆笑」作業的段子,看到小學生腦洞大開的答題方式、解題思路以及令人費解的腦迴路,分分鐘可以理解樓下孩子剛剛上小學的家庭,為什麼每到夜晚總會傳來母親輔導作業時逐漸崩潰的吼聲。國內小學生如此清新脫俗,那麼國外的小學生是不是也同樣「出類拔萃」呢?今天,本文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澳洲小學生,他們在英語課上不僅是讓人捧腹大笑的靈魂畫手,到了科學課還是讓人不忍直視的中文別字大王。
澳洲的小學英語課分為兩個環節,分別是閱讀和、拼寫和寫作。上圖就是澳洲小學生在上完老師的英語閱讀課《綠野仙蹤》後的課後作業,老師要求學生根據聽到的故事內容,畫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說實話,澳洲小學生的畫工和國內小學生真的如出一致,都是「靈魂畫手」的佼佼者,老師和家長每次看每次都要重啟審美。尤其是這幅圖中最後一個人物,這是獅子嗎?這明明是一頭剛剛被剪了毛的泰迪!
不過,若是了解《綠野仙蹤》故事情節,就會知道獅子是一個想要獲得勇氣的膽小鬼,小學生把獅子化成小小的樣子,可見確實對故事有了深度的認知。
澳洲小學英語課也有寫作,不過,和國內小學的語文課一樣,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只要求學生寫幾句話就可以,到了三年級才開始正式接觸長篇作文。與國內大多數小學不同的是,澳洲小學在寫作時不僅要求學生會寫,還要求學生動筆去畫,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著力學生審美藝術的提升。國內小學在學生藝術方面的培養還是略顯不足,不過,從目前小學語文課本和市場上一些語文教輔材料來看,「畫」也已被重視,課後、課外練習中有了塗色或繪畫的要求。
澳洲小學的數學課和國內的差距較大,學生上課不是在本班聽講,而是可以根據自身的數學能力跳級學習,這對於擁有數學天賦的孩子來說無疑是福音,因此,在數學教學上,澳洲的小學反而更接近因材施教的理想狀態。不過,就教材而言,數學課本略顯凌亂,沒有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有時候前兩天的課已經開始學習除法,後兩天的練習又回到了10以內的加減法。
看過英語和數學兩門主課之外,澳洲小學生的副課種類繁多,手工、科學、畫畫、園藝等都有涉及。上圖是澳洲小學生在上完一次科學課後,按照老師要求寫下的「冰塊融合」的實驗記錄。這與國內小學教育方式有體現了差別,目前國內因為國情關係,多數小學均已應試為最大訴求,對於副課的看法,往往是符合「國標」就行,對於學生的培養,升學考試科目才是最大重心,尤其是到了期中、期末,或者馬上要升學的年級,副課幾乎都會被主課以各種理由佔用。
科學課除了會做實驗之外,每逢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到來之際,澳洲小學的老師還會給學生介紹春節的相關知識,也會讓學生嘗試畫一些與春節相關的事物。看到沒?又是繪畫!似乎可以感受到澳洲小學對於學生繪畫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視,原因在於繪畫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感受力、觀察力等,推動人的情感、思維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情商塑造有極大幫助。
不過,眼尖的人一定發現這幅澳洲小學生的「春節」圖畫作業,小學生畫的漂亮,但是卻成了「中文別字大王」,「春」和「福」都寫錯了,這是欺負外國人看不懂中文字。
看過澳洲小學生的作業,可以明顯感受到與國內小學教育的不同,而且每學期並不設考試環節,都是老師根據每個學生平時學習情況,每個班挑出五六個學的較好的學生參加學校的頒獎典禮。這種教育模式正是國內目前提倡的「素質教育」,只是,這個東西雖然好,但是,結合目前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其實並不適用。應試教育的優勢在於,可以儘量讓各階層的孩子使用儘可能同樣的資源進行競爭,從而達到儘量不拉大貧富差距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