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起,上海室內公共場所將全面禁菸。你以為躲在自家陽臺、廚房,甚至跑去室外吸菸,就能使身邊人免受菸草傷害嗎?日前,在第39期「愛爾眼科杯·新民健康周周講」上披露的一項國外研究顯示,三手煙,也就是菸民「吞雲吐霧」後殘留在衣服、牆壁、地毯、家具甚至頭髮和皮膚等表面的菸草煙殘留物,含有十餘種致癌物,人體長期接觸可造成基因損傷,甚至導致包括肺癌在內的腫瘤形成。專家表示,想要徹底遠離菸草的危害,最好的辦法還是戒菸。
「三手煙」可滯留數月 最易傷害嬰幼兒
如今老百姓均已認識到直接吸進體內的「一手煙」以及菸民口鼻中呼出來的「二手菸」有害健康,卻對身邊隱形的「三手煙」知之甚少。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戒菸門診調查的數據顯示,目前市民對於「三手煙」的知曉率低於2%,防範意識也相當薄弱。
究竟什麼是「三手煙」?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呼吸科李譞副主任醫師解釋說,「三手煙」是指菸民「吞雲吐霧」後殘留在衣服、牆壁、地毯、家具甚至頭髮和皮膚等表面的菸草煙殘留物。「三手煙」所含的有毒成份包括氫氰酸、丁烷、甲苯、砷、鉛、一氧化碳以及11種高度致癌的化合物。「『三手煙』在室內停留的時間相當長,香菸熄滅後6小時它們依然存在,如果室內通風不好,汙染程度大,毒性物體會滯留幾天甚至數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戒菸門診負責人王曉丹醫生表示:「雖然『三手煙』中有害成分種類及濃度都低於『二手菸』,但『三手煙』所帶來的危害卻不容小覷。」王醫生介紹,美國最新一項研究首次發現,「三手煙」可在人體細胞內造成重要的基因損傷,嚴重者甚至可導致包括肺癌在內的腫瘤形成。有些家長吸菸時常跑到室外或其他房間吸菸,在他們看來只要不在孩子面前吸就不會對孩子產生傷害。「實際上,煙霧顆粒會吸附到頭髮、皮膚以及衣物上,當吸菸者帶著滿身煙味與孩子接觸後,煙毒同樣會被吸收。即使在室外吸菸換好衣物再進入室內,其頭髮及呼出氣中的菸草成分仍無法完全清除。」
李譞也指出,「三手煙」除了對成人有害,對嬰幼兒的危害更大。「兒童喜歡到處爬,撫摸甚至舔咬各種東西,並把手放在嘴裡,因此『三手煙』的煙毒對兒童造成的危害要比成年人大20倍以上。即使煙霧微粒含量極低,也有可能導致嬰幼兒出現神經中毒症狀。」
開窗通風、點蠟燭
減少「三手煙」殘留
李譞建議,成年人吸菸後儘量洗個澡換身衣服,當然最好完全戒菸,才可以避免將「三手煙」帶給他人。平時在家如果煙味太重,除了經常開窗通風,還可以點幾根蠟燭。這是因為蠟燭燃燒時產生的碳,也能吸附屋裡的煙味,可以儘量減少室內的「三手煙」留存。
此外,李醫生支招說,還可將喝剩的茶渣曬乾,捏取少許放置在菸灰缸內,這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香菸裡的有害氣味和顆粒。她說道,菸灰缸是「三手煙」的一個重要來源。而茶葉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能有效吸收煙味,對室內空氣中顆粒塵埃的吸附作用也很強。她同時表示,橘子皮也是去除屋內或菸灰缸除煙味的一個不錯選擇。
菸草依賴是種病
需接受專業治療
戒菸僅靠意志力就夠了嗎?王曉丹對此強調,菸癮恰恰提示了一種疾病——菸草依賴,需要專業醫生的治療。她介紹,在每周四的戒菸門診中,不少人都曾有過戒菸史,而只靠意志力戒菸,成功率極低,一旦復吸,吸菸量也更多。她指出,科學戒菸尤其是循序漸進地在醫生指導下戒菸很重要。由於每個人對菸草依賴的程度以及在戒菸過程中出現的戒斷反應有所不同,需要醫生總體評估後制定個體化的戒菸策略。
吸菸使患黃斑變性
機率增四倍
上海愛爾眼科醫院眼底病科主任宋蓓雯表示,眼底黃斑疾病是中老年中的常見病。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菸民罹患老年黃斑疾病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整整高出四倍。
宋主任指出,長時間熬夜、看電子屏會令眼睛疲勞,再加上過度吸菸,煙霧中所含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會增加羧絡血紅蛋白的濃度,使血管順應性下降、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容易導致血栓形成的同時也會促使視網膜下新生血管增生,從而引起眼底微循環障礙和眼部血管病變。「眼底黃斑區的感光細胞一旦被破壞,視力將永久受損,若不及時幹預治療和控制,嚴重惡化後可導致失明。」宋主任說,隨著吸菸人群日趨年輕化,原本多發於老年人的黃斑病變,已向中青年人群轉移。
宋主任提醒,中老年人平時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用眼,儘量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使用時應將電子屏調致柔和適中的亮度,經常眨眼以保持眼球表面溼潤。她建議,50歲以上的人群應定期檢查眼底,尤其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以及吸菸、有年齡相關性黃斑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也應特別關注眼底黃斑部的情況。
近年來,由於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婦科腫瘤和不孕症的患者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困擾著我國女性的健康。在今年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第40期「新民健康周周講」將與你一同分享女性健康的秘密。更多資訊請添加關注「新民健康」微信公眾號和「上海名醫」微信公眾號,參加講座可撥打新民健康會員服務中心熱線021-80261680(10:00-17:00)搶號報名!
本版塊活動為公益活動,不向參加者推薦醫療服務或者其他商品,相關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