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弦唱詩盡享校園紅葉之秋
名家雲集「雙慶」天津大學建校125周年、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建院15周年
本站訊(通訊員楊揚 圖片唐蒙 馮驥才工作室) 天津大學春有海棠,秋有紅葉,最美的紅葉就在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每到深秋,滿牆青藤轉為灼灼紅色。秋風吹落,片片紅葉飄蕩在澄心池上,紅葉、碧水與斑斕的錦鯉相映成輝。人在此境,如置身畫中。院長馮驥才生出一個浪漫的想法——何不在水上搭建舞臺,請來文藝界的好友與天津大學的師生,在這紅葉畫境裡吟詠詩歌、演奏音樂,盡享校園之秋?本月18日,這一妙想化作現實,一臺「紅葉季·雙慶詩歌音樂會」,成為天津大學125周年校慶和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15周年院慶,最富詩意的獻禮。
午後,天津大學師生、校友和各界嘉賓,踏著落葉,走進秋意盎然的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馮研院),就連有「詩人外交家」之稱的前外交部部長李肇星,都專程趕來。人們駐足在「紅葉季」詩歌攝影徵集作品展示牆前,欣賞高校師生用文字和光影留住的「最美北洋秋」。在簡短的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致以熱情的歡迎辭,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高友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邱運華也先後發言。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更以一番富有文學意味的話語,勾起人們對美、對校園、對大自然的詩情。
開幕式後,伴隨著迎賓的國家級「非遺」鍋莊舞,人們圍坐在澄心池邊,對接下來的演出充滿期待。而這臺詩歌音樂會,果然帶給人們接連不斷的驚喜。頭一個驚喜,是馮驥才請來老友、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擔任主持人,他一亮相,全場氣氛都熱烈起來。在開場的薩克斯曲《回家》之後,首先登臺的就是央視音樂頻道主持人孫小梅,她用她那深情、溫暖的聲音,朗誦了一首德國詩人海涅的名詩《乘著歌聲的翅膀》。男高音歌唱家鬱鈞劍,特地趕來為老友馮驥才助陣,唱響《小白楊》、《說句心裡話》。評彈表演藝術家盛小雲,也從蘇州趕來,一曲《楓橋夜泊》恰與現場的紅葉、碧水相映照。趙普這次不以主持人的身份登臺,而是一展他在古詩文方面的過人修養,解讀並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指揮家、鋼琴表演藝術家滕矢初,則用一首改編自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鋼琴獨奏《夕陽簫鼓》,讓全場沉醉在音樂、詩意與大自然的美相交融的藝術境界中。
詩歌音樂會上,除了薩斯克表演藝術家江勝勇的開場獨奏之外,天津歌舞劇院還帶來孟德爾頌為海涅詩歌《乘著歌聲的翅膀》譜寫的樂曲,由靈·熙弦樂四重奏組演奏。馮驥才的老家人也坐不住了,寧波市小百花越劇團遠道而來,特地獻上《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經典選段「十八相送」。藝術家們的表演精彩紛呈,天津大學的師生們也主動登臺,馮研院的老師與天大學者們朗誦「老校友」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北洋民樂團奏響民樂《太極琴俠》,中國大學合唱團中的佼佼者——北洋合唱團,則由青年鋼琴家溫雨川一邊彈奏一邊指揮,唱響《關雎》和《天津大學校歌》,用詩歌和音樂抒發對母校的情懷。馮研院的兼職教授、文化學者向雲駒還與他的女兒、中國音樂學院青年鋼琴家向汐汐合作,朗誦他自己的長詩《中國,我的祖國》選段。
讓大家格外驚喜的是,剛剛奪得全錦賽「十三冠」的天津女子排球隊,也來到現場,天津女排主教練王寶泉帶著隊員代表,從馮驥才手中接過他題寫的隊名。
「樹壽百廿五,花開十五年」,125歲的天津大學好比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而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就是樹上的一朵盛放的花。十五年來,馮研院發揮人文學院建設校園文化的獨特優勢和作用,舉辦了大量人文藝術活動,創造性地開展通識教育,打通科學與藝術、人文與自然的界限,不斷豐富和滋養天大學生的文化生活和審美體驗。從去年開始舉辦的「紅葉季」,以詩歌、攝影作品徵集和詩歌音樂會等方式,激發學生用藝術的創造,抒發對美、對校園、對大自然的真摯情懷,成為「海棠季」之外天津大學又一校園文化品牌。
(編輯 劉曉豔 柴海凡 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