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PC產業中,如果說什麼最能牽動無數網友的心,恐怕當屬國產CPU的面世。要知道,CPU作為電腦的核心硬體,它的優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臺電腦的性能表現。而目前全球主流的消費級X86處理器均被Intel和AMD兩大晶片巨頭把控。雖然我們經常可以在報導中看到國產CPU有如何如何的進展,但真正上線開售卻幾乎沒有,在滿懷期待的同時很大程度上又伴有著一絲的失望。
不過,就在2019年中,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旗下全新X86處理器——「開先KX-6000」,說道這款CPU,相信很多網友並不陌生,這是我國首款主頻可以達到3.0GHz的處理器晶片。
作為新一代的國產之光,自有消息報導開始,它便開始了在國內科技領域的頻頻獲獎之路。先後獲得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金獎、第二屆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獎、2019年中國IC設計成就獎,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就在近日,這款KX-6000系列x86處理器更是獲得了「上海設計100+」優秀成果獎,可謂是風頭正勁。很多人評價這款處理器在性能方面已經達到了七代酷睿i5處理器的水平,事實究竟如何呢?
說起開先KX-6000系列處理器,就不得不提它的開發公司——上海兆芯。或許有人會問,X86處理器的核心技術不是牢牢地被把控在Intel和AMD的手裡嗎?上海兆芯是如何做到「國產之光」的。其實關於這件事要從當年的CPU晶片巨頭相互割據的時代說起。在90年代,X86處理器領域,除了Intel和AMD之外,其實還有一家名為Cyrix的科技公司,只不過後來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敗下陣來,而它所持有的處理器與圖形等核心技術在經過數次輾轉之後,被VIA公司轉讓給了上海兆芯。
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上海兆芯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家擁有X86授權的處理器公司(龍芯屬於從下到上都是自主設計類型)。
而開先KX-6000的出現,則是基於上一代KX-5000基礎上,採用臺積電16nm製程工藝的全新一代國產高性能通用X86處理器晶片,它的最大亮眼表現便是核心頻率從KX-5000的1.8~2GHz提升到了2.7~3GHz。
不僅如此,這款國產CPU還支持雙通道DDR4-3200內存,支持PCIe3.0、SATA3.2、USB3.1等高速外設接口,同時集成顯卡支持3D圖形加速引擎、高清流媒體編解碼器以及HDMI2.0、DP1.2、VGA等顯示接口,支持H.264、H.265等格式的4K視頻硬體解碼。雖然目前尚未有任何搭載開先KX-6000系列處理器的整機開售,不過已有多家科技公司表示將在未來推出搭載該處理器的辦公產品。
最後值得一提的便是這款全新國產CPU的性能表現。根據相關媒體的評測文章可以看出,開先KX-6000系列中的KX-U6780A在單核心性能方面僅為對手的44%,多核性能方面為i5-7400的82%,其它綜合性能表現中KX-U6780A要比i5-7400強6%左右,基本可以滿足電腦用戶日常辦公的使用需求。
國產X86CPU打破壟斷不是夢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2019年的貿易戰,面對發達國家的關稅壁壘,處理器價格水漲船高,當時雖然沒有達到顆U難求的地步,但很長一段時間內,CPU價格瘋漲。哪怕如此,可供我們國內用戶的選擇依舊很少。而如果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的開先KX-6000系列X86處理器可以如願上線發售,對於國內剛需的消費用戶而言,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至於大家關心的價格方面,據了解,目前開先KX-6000系列X86處理器搭配主板的價格相較同級別酷睿處理器套裝的價格要略貴一些,差不多在2500元左右,雖然略貴,但個人認為還屬於可接受範圍之內,畢竟這是我們的國家在這一方面是一次大飛躍。如果可以拿出當年AMD Yes的精神來,有理由相信國產CPU也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光芒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