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謝家灣小學:"小梅花"課程令每個孩子綻放光彩

2020-12-23 光明網

  重慶市謝家灣小學課程整合促改革

  「小梅花」課程令每個孩子綻放光彩

  本報記者 匡麗娜

  五月三十日,謝家灣小學校園,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棒球擊球練習。記者 盧越 攝

  這裡沒有上下課鈴聲,沒有統一的課間活動,10多門課程融合成7門課程;這裡的孩子快樂、自信、自律;這所學校獲得第三屆中國質量獎,這是重慶市第一個,也是全國教育領域第一個中國質量獎。

  這所學校,便是重慶市謝家灣小學。

  「凡是對孩子有積極影響的元素都是課程」

  全校沒有課間鈴聲,上課時間長短結合

  5月30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這所學校。

  中午12點10分,是學校的午飯時間。全校師生採用自主午餐的形式,兩葷一素一肉湯,讓食堂裡瀰漫著飯菜的香味。

  學生們排隊取餐盤,自己打菜、舀飯、盛湯,動作嫻熟,井然有序。孩子們就近入座,輕聲交流,沒有人高聲喧譁,嬉戲打鬧,他們吃完飯,自動將餐具收拾到一個角落,有的學生收拾餐桌的時候,還順便用紙巾擦了擦桌子。記者仔細一看,學生們使用的餐盤和餐碗竟然是陶瓷的。

  難道就不怕學生打爛餐具?

  「我們堅持使用陶瓷餐具,既是培養孩子的生活儀式感,也是培養孩子的用餐禮儀,讓孩子們在真實充分的校園生活體驗中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校長劉希婭說,最初,學校實行自助餐時情況也不容樂觀,同學們不小心經常打碎陶瓷餐具,往往一頓飯下來,陶瓷餐具摔破一筐。「但,這些其實都是孩子們成長的聲音。」劉希婭認為。

  事實上,不僅僅是餐廳的餐具,學校本著「凡是對孩子有積極影響的元素都是課程」的理念,用許多細小的事情來影響和引導學生。例如,學校取消了全校的上下課鈴聲,讓每個班級自主安排;取消了全校一個步調的大課間活動和課間操,改由每個班級自己創編課間操;每節課也不再統一為40分鐘,而是按不同的課程劃分為30分鐘,60分鐘和120分鐘。

  又如,學校變期末測試為全方面、全過程的持續性評價,變以檢測知識記憶能力為主的考試為綜合考察思維、應用、創新的多維檢測。

  在從容自在的校園氛圍下,同學們從他律走向自律,從靜態、單一的被動接受轉變為放鬆、主動地參與校園活動的新常態。學生學習成效顯著,在九龍坡區、重慶市、教育部的質量監測中,謝家灣小學的學生始終成績優異,特別是孩子的實踐創新能力、認知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特別突出。

  讓每個孩子按照自己的優勢去發展

  師生在上午高效完成學科課程,下午學生自主選擇社團和學科專題綜合實踐活動

  做陶藝、畫油畫、跳拉丁舞、搭七巧板、學電腦編程……下午兩點,學校各大功能室裡熱鬧非凡,不同年齡、不同班級的孩子們因為同樣的興趣,在同一個教室裡一起參加社團活動。

  木工教室裡,6年級2班的梁珺皓正興致勃勃地跟著老師學習陶藝製作。他滿手是泥,一隻手握著拉坯機,一隻手拿著竹籤,在泥坯上小心翼翼地刻畫出一道道花紋。「我打算做一個筆筒,從和泥開始,到最後上蠟,要兩周左右才能完成一件作品。」梁珺皓說,從上學期開始學習這門課,他已製作了花瓶、月餅、飛機等不少作品。

  梁珺皓在學校社團活動裡的收穫遠不止這些。從二年級開始,他選修過足球、籃球、兒童畫等,「球類運動強健了我的體魄,繪畫提高了我的審美能力,陶藝鍛鍊了我的想像力和動手能力。」說這話時,梁珺皓一臉自豪。

  不僅是梁珺皓,每天下午,謝家灣小學的孩子們都是這樣愉快地度過的。

  「課改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通過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動手體驗,團隊合作,身心健康,讓每個孩子按照自己的優勢去發展,才是我們素質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劉希婭說。

  事實上,從2004年開始,謝家灣小學便秉承「六年影響一生」辦學理念,結合重慶地域特色和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義,組織實施「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主題校園文化課程,建構了融合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三類一體的「小梅花」學校課程體系。

  在保障國家課程目標不降低、內容不減少的前提下,該校將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共十幾門學科,整合為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科學、藝術等7門課程。師生在上午高效完成學科課程,下午學校則開設了200多個社團活動和500多個學科專題綜合實踐活動供學生自主選擇。

  「通過課程整合,老師孩子們用60%的時間,就把原有的課程內容按照國家的課程標準完成了。同時留出了40%的時間,讓老師和同學們自主地去參加專題活動、實踐活動和社團活動。」劉希婭稱,這樣一來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二來社團和專題綜合實踐活動打破了班級、年級界限,讓學生和有共同興趣特長的夥伴聚在一起對話研討、操作分享、共同提高,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孩子們自主性的選擇與學習需求,「從而實現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

  教師各盡其才

  從「教材是我們的世界」走向「世界是我們的教材」

  「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真正體會到教學相長的道理,作為教師我也得到了成長。」採訪中,謝家灣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老師陶玉婷發出這樣的感慨。

  她說:「在日常教學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實踐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這對教師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其教授的內容就不能只局限於教材,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也行不通了。常常是教師教一本書,則自己要學一堆書,要從『教材是我們的世界』走向『世界是我們的教材』。」

  課程內容的整合,學習方式的轉變,令師生們受益,也引發各方關注。2018年,謝家灣小學「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素質教育育人模式榮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這是重慶市第一個,也是全國教育領域第一個中國質量獎。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教育部課程中心主任田慧生說:「謝家灣小學的課改抓住了基礎教育育人的關鍵環節和核心,是徹底、系統、全面的課改,雖然是艱難的,事實證明也是成功的、可行的。謝家灣小學做了中國教育未來30年想要重點做的事情。」

[ 責編:孫滿桃 ]

相關焦點

  • 六年影響一生——重慶市謝家灣小學辦學理念解讀
    六年影響一生——重慶市謝家灣小學辦學理念解讀  ●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  劉希婭  我校始建於1957年,是四川省、重慶市首批辦好的示範小學。2005年2月,在這一辦學理念引領下,我們又取能體現這一理念內涵的歌詞「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作為學校的文化主題。它體現了我校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和德育為首的育人指導思想,而且還精要地表達了我們所追求的全體、全面、全過程的育人願景。  「六年影響一生」,是我校堅持多年的「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的繼承和發揚,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的辦學使命,它從孩子生命成長和思想成長的需要定位了辦學方向。
  • 人民日報:重慶謝家灣小學教育改革堅持立德樹人 讓「紅梅」在孩子...
    「榜樣自評」只是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教育改革的一個小舉措。中南海連著小學校。2017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這次會議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 劉希婭:聽不見上下課鈴聲的謝家灣小學
    OECD教育技能司司長安德裡亞斯·斯萊徹指出:卓越的學校體系要在整個系統中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還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從優質的教學中受益。所以在新時代,我們需要發展更有質量更加公平的基礎教育。今天,我就以《沒有上下課鈴聲的謝家灣小學》為題,跟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從課程的角度探索更有質量更有公平的基礎教育。
  • 重慶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如果還有一個月才開學,小學國家課程...
    半個月前,我們分析預感到短時間內難以開學,甚至我認為三月份開學可能都困難,就開始號召全校所有老師停止休假,開始有節奏的居家辦公,充分利用謝家灣小學多年來小梅花課程整合研究的經驗和優勢,依託國家課程為核心,整合國家雲平臺、市網課教學資源和疫情相關內容,圍繞「假如還有一個月才能開學」,論證未來四周要不要開始國家課程隔空教學?
  • 視頻|上午完成學科課程下午參加活動課程 重慶這所小學有點不一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3日21時30分訊(記者 劉豔)上午完成學科課程,下午參加社團活動、專題活動,沒有上下課鈴聲,沒有統一的課間活動……這是重慶謝家灣小學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縮影。今(13)日,重慶市教委、九龍坡區政府聯合舉辦謝家灣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經驗推廣現場會,一起來看看這所小學的課程改革,都有哪些經驗?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一所小學靠什麼獲得「中國質量獎」
    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三年級的多名教師,針對自助午餐時學生高聲喧譁的問題,共同開設了一堂以「讓聲音小一點」為主題的道德與法治課。  這種合作教學只是謝家灣小學教學改革中的一個小環節。近年來,謝家灣小學創新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育人方式,融合實施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課程,構建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教育教學體系。
  • 重磅關注|謝家灣小學科學城校區分校建設位置曝光?
    導語 今日小幼君在重慶科學城的官微裡,看到謝家灣小學要進軍科學城的消息,這又是繼巴蜀之後又一勁爆消息。下面看看小幼君所了解關於謝家灣小學分校開進科學城的消息吧~ 謝家灣小學科學城校區位置如下:
  • 梅溪小學:紅梅花兒開 朵朵放光彩
    一直以來,該校就以「梅花香自苦寒來」為校訓,構建以梅花文化為中心的課程體系,著力實現「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的辦學願景。走進梅溪小學,只見「踏雪尋梅」四個大字醒目地印刻在左側校碑之上,而正前方則是一座正在建設的梅花狀的校園景觀,兩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 重慶市排名前十一的小學,是孩子在重慶讀書的權威參考!
    教育為先,孩子讀書尤為重要,為了在重慶市讀書的孩子選擇一所好的學校讀書,特為大家提供一份比較權威的參考。重點學校都不管是從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質量、學校管理都一般比較具有優。04重慶市謝家灣小學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創建於1957年,是重慶市首批示範小學
  • 謝家灣小學課改上了新聞聯播頭條
    謝家灣小學,音樂教師用唱歌的方式上語文課(資料圖片) 記者 史宗偉 攝  一個月前家長說:我們的孩子不是小白鼠  一個月後家長說:孩子知識沒落下學得更快樂  華龍網訊(記者 湯寒鋒)「謝家灣小學上新聞聯播了!」
  • 謝家灣小學:兩岸四地教育名家共商小學語文創新
    來自香港、澳門、臺灣以及全國各地的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及工作者參加了此次會議。此次活動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協辦,重慶市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等單位承辦。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馬建華、重慶市教育學會會長鍾燕、重慶市教委基教處處長鄧沁泉等領導參加了此次活動。
  • 「探秘謝家灣小學」漫畫版 | 渝北觀月小學教師團隊學習有感
    是的,我要和小夥伴們一起走進傳說中的謝家灣小學啦!是不是很羨慕呀!嘿嘿……沒錯,我們就是觀月第四批探秘小分隊!哎呀!久了沒摸筆,把小夥伴們描繪得有點誇張了!還好都比較「大肚」。敬姐自豪地說「這也是我們謝家灣小學課改的一部分喲!」第二天負責帶我的是年輕的小菊老師。別看人家年齡小,已經是教研組長了呢!小菊老師很有學生緣,走到哪裡都被一群小可愛包圍著!她身上也有著一股年輕人特有的闖勁兒!
  • 九龍坡區開了個新學校,有三分之一的師資力量來源於謝家灣小學
    學校的一大堆頭銜華梁學校系九龍坡區區委區府「五大行動」之謝家灣小學教改經驗推廣行動的首個推廣學校,是九龍坡區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的「14+N」的未來學校項目,其管理團隊是從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優秀幹部中選調人員組建。
  • 沒有上下課鈴聲的重慶謝家灣小學帶來的啟示
    沒有上下課鈴聲的重慶謝家灣小學,在近些年來頻頻成為北上廣等區域教育同行前來取經、尋找教育密碼的地方。謝家灣小學提出沒有課堂的變化就沒有學生的變化,沒有學生的變化就沒有未來的變化。他們對學習方式進行變革創新,始終強調關注學生。
  • 重慶市排名前十的小學
    這期繼續為大家分享重慶市排名前十的小學。第一名、人和街小學學校堅持「人和為魂,和諧育人」的辦學理念,以「人和文化」作核心引領,構建「人和六質」課程體系,打造「和聲課堂」;並最終形成「五維一體」整體育人模式。
  • 謝家灣小學科學城校區、外國語校科學城分校建設位置曝光?
    關於教育的問題,小編反覆強調過:重慶教育資源豐富,作為重頭戲的科學城肯定不會缺少高質量的教育資源的匹配。 最先是樹人小學第一個「吃螃蟹」,在大學城成為一面旗幟。 接下來是謝家灣小學科學城校區,而現在又增加了外國語學校科學城分校……驚喜接連不斷。
  • 重慶寄宿小學學校介紹匯總,重慶都有哪些寄宿小學?
    家長上班忙,沒有時間接送孩子,可能會選擇讓孩子在學校住校。也有些家長想讓孩子孩子儘早的獨立,所以會選擇寄宿學校重慶的寄宿學校都有哪些呢?學校簡介:重慶華潤謝家灣小學是謝家灣小學2011年主辦的民辦學校。
  • 《重燃光彩》 梁芒聯合知名音樂人楊飛再推公益歌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9日22時訊(記者 李佳妮 通訊員 鄔姜)「生命醒來 重燃光彩江河依然奔流如故 大街依然人潮人海…… 」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重慶市九龍坡區委宣傳部與該區文化館幹部、著名作詞人梁芒,聯合重慶知名音樂人楊飛聯合出品勵志公益主題歌曲《重燃光彩》,為復工復產加油鼓勁。
  • 昔日的育英學校 今日綻放的燈市口小學
    在她上任之初,對燈市口小學「育英」文化的理解,對燈市口小學150年教育理念的研究,全靠這幾本校史和校刊。滕亞傑說,是育英文化讓她重新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在燈市口小學,要讓每個生命都綻放,因為每個生命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