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價值是什麼?2015級化學(師範)專業的馬曉彤就深有體會,她是一位認真嚴謹的化學人,熱愛教育的師範生,勇擔責任的青年人,敢為人先的創業者,身體力行來詮釋青春的價值。
她學業成績優異,專業排名第一,現已獲得保送清華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學位資格,四年來「為學為師,求是求新」首都師大校訓已深深的給她烙上了成長的印記——青春,就是要有所為,有所求!
科研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大學伊始,馬曉彤懷著滿腔的熱情和對化學濃厚的興趣,走進了嚮往的首都師範大學。在這裡,她沉醉於化學之魅力、熱衷於科研之奧秘。馬曉彤接觸的第一個項目是關於製備一個關於印染廢水中汙染物的處理和降解的新材料,在實驗室裡搜閱英文文獻、設計實驗方案、製備材料、學習各種儀器、撰寫研究報告等等,當能夠明顯提高汙水的降解效率的時候,馬曉彤體驗到了化學魅力帶來的成就感。在這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課間、周末、甚至假期都泡在實驗室裡。」
科研是一段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挫折,不斷嘗試的過程。馬曉彤曾參與完成一篇SCI論文,「我參與的這個科研是關於合成製備新的金屬有機骨架材料,並將其修飾到毛細管內壁中,從而大大提升了磺胺類藥物的檢測效率,為食品檢測提供了一個非常快捷高效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馬曉彤經歷了很多,從剛開始閱讀全英文文獻、查閱資料時很多專業名詞讀起來非常的枯燥、非常的慢,再到後來的一次次嘗試、撰寫論文,期間有過懷疑,想過放棄,但最終她通過不斷的改進方法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馬曉彤說「當我看到色譜圖上出現了明顯的峰值信號的瞬間,才深刻的明白了科研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除此之外,她還兩度獲得北京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特等獎、一等獎的好成績,獲得學校專業一等獎學金、學習表率獎等。正是因為紮實的專業基礎和系統的科研訓練,去年馬曉彤被順利的保送到清華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創新創業之路全新體驗
科研的經歷不僅沒有影響馬曉彤的學業成績,反而讓她將理論和實驗相結合夯實了基礎,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馬曉彤和其他幾個分別來自不同院系不同專業得同學們做起了創業的事情,共同打造校園書店——藝本書屋。在經營之餘還舉辦藝術周、電影放映室、不插電音樂會等活動,為文科、理科、工科、藝術不同專業的同學們忙碌的心提供了一個可以停泊的港灣。
為什麼要選擇創業?選擇沒有穩定的作息,選擇凌晨三點的功能飲料,選擇談笑風生之後的苦澀。但既然走在創業的這條路上,「我覺得即使傷痕覆蓋傷痕,依然選擇迎著太陽微笑,為了創造社會價值時的每一次擔當與綻放。」她們的創業項目獲得了全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二等獎,北京市「優秀創業團隊」二等獎、校級「精創杯」特等獎。
服務,從身邊的點滴做起
馬曉彤立足於專業的基礎上,把事情做細、做小,用實際行動參與社會共建、奉獻愛心,傳遞正能量。在八裡莊街道,她和她的同學們一起為社區叔叔阿姨科普化學小常識,讓他們可以利用化學小竅門輕鬆做家務;在徐悲鴻中學,馬曉彤通過演示趣味化學實驗激發同學們對化學的好奇心與熱情,啟發同學們以變化的觀點、平衡的思想看待問題。「我認為作為一個青年人,用所學去服務同學、服務學校、服務社會,這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和本分。」她覺得作為一個化學人有義務向公眾宣傳科普化學之美麗、化學之魅力、化學之便利,她想讓自己的青春年華在奉獻中煥發光彩!
平時的汗水澆灌成功的果實
對於直博清華,馬曉彤認為這是一段漫長而艱難並且收穫滿滿的過程,剛開始緊張而又忐忑,在面試的過程中,考官提問到解釋高效液相色譜的原理時,馬曉彤由於有四年的科研經歷,她區別於一般同學基於最基本的基礎知識,能夠從最新的科學前沿的角度去解釋這個原理,讓考官非常意外與驚喜。最後當得知獲得直博清華的機會時,馬曉彤的心情非常激動和驚喜能夠更好地探索化學前沿。
大學四年,匆匆而過,「是「為學為師,求實求新」給了我不斷嘗試的動力,是「有我化學強」激勵我肩負起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未來馬曉彤希望能繼續刻苦努力的學習,以青春之奮鬥、青春之搏擊為祖國、為化學、為教育發展貢獻新時代青年人的力量,正如她所欣賞蘇格拉底的一句話: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來源:首都師範大學 編 輯:鄧 飛 責任編輯:徐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