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位大體老師一半是成人 他們的「休息室」就在屍體庫

2020-12-25 廈門網

  在廈門醫學院,每名大一醫學生都會上一門課———《人體解剖學》,為他們授課的是兩位老師———實驗教學老師和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也就是遺體捐贈者,又被醫學生尊稱為「無語良師」。大體老師們雖不說話,卻用自己的軀體為一屆又一屆的醫學生傳授豐富的人體基本知識,在另一個世界推動著人類醫學的進步。

  用身軀講解人體奧秘

  在廈門醫學院的一間實驗教室裡,記者見到一位大體老師。「他」靜靜地躺在解剖臺上,周身浸泡著防腐液,肌肉緊實,紋理清晰,整體呈暗灰色。由於經過特殊處理,「他」的形態模糊了「人」的邊界,更像是一具難辨真假的標本,而非想像中一般的屍體。

  上課時,老師會按下按鈕,升降臺將「他」從防腐液中抬起,學生們戴上口罩與手套就能進行實際操作。而教室的後面也「站」著兩位大體老師,那是對屍體經過特殊處理後得到的生物塑化標本,只見「他們」筆挺地立著,手心向前,同樣分離了表皮,人體的骨骼、神經和肌肉一目了然。

  據基礎醫學部主任王玉孝介紹,《人體解剖學》是大一時就會開展的專業基礎課,廈門醫學院所有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習。如果醫學生不了解人體結構,後面的生理、病理學習就會如「空中樓閣」。因此,新生入學大約兩三個星期後,就會到實驗教室,直面大體老師並進行實際操作。

  人體的正常結構、形態大小、比例關係、結構層次,全身的系統、器官、神經分布、血管走向……這些都要依靠大體老師的「悉心指導」。「老師講一百遍,都不如學生親眼看一次。只有對人體結構有清楚深刻的認識,才能對醫學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和應用。」王玉孝說,大體老師為基礎醫學教育、臨床醫學教育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了資源,對醫學教學的提升以及臨床醫學的技術有著重要作用。「醫學臨床工作和醫學科研工作都離不開大體老師的支持,沒有大體老師,實踐科研就無法開展,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

  傾其所有培養醫學生

  包括去年6月新接收的13位大體老師在內,廈門醫學院目前共有近40位大體老師,其中一半是成人。「他們」的「休息室」就在實驗教學樓地下屍體庫的防腐池中。

  基礎醫學部的郭連軍和杜貴成是負責遺體捐贈接收事宜的老師。郭連軍介紹,這些捐贈者大部分是生前自願籤訂遺體捐獻登記表,其餘的為逝後親屬捐獻。學校在接到家屬通知後,由殯儀館的服務人員幫忙接送到學校,隨後由老師對遺體進行消毒、防腐處理,遺體浸入防腐池一年半至兩年後,才會被投入教學和科研使用中。

  在第一堂解剖實驗課上,新生們都要先向大體老師鞠躬;此外,在每年的清明節和教師節,學校也都會舉行對大體老師的緬懷儀式。據悉,廈門醫學院還準備規劃籌建紀念園,屆時這些大體老師的名字將一一刻印在碑上,供人緬懷祭拜。

  郭連軍說,每個實驗室裡有6張解剖臺,裡面存放著教學中要用到的大體老師或者人體器官等,所有大一學生在學習系統解剖時會使用到,而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在大三學習局部解剖時也要使用到。

  「經過教學和科研使用後,如果大體老師真的無法再使用,我們會將其火化。」杜貴成說,其實很多代醫學生面對的或許是同一位大體老師,對他們的最好告慰,就是讓其價值最大化,是他們傾其所有讓學生學得更好,廈門醫學院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杜貴成和13位大體老師的家屬都加了微信,偶爾,家屬會問他:「家人在這怎麼樣?」他會耐心回覆:「都挺好,一切安好!」

  

相關焦點

  • 這19位「大體老師」 讓人肅然起敬
    " 大體老師 "是最後一個鮮活的教材張衡說,他的小組解剖了 19 具遺體,這些遺體來自於 " 志願捐贈遺體者 "。他說,所有的屍檢醫生都對遺體充滿了尊敬,他們尊稱這些遺體為 " 大體老師 "。張衡說," 大體老師 " 是最後一個鮮活的教材。他感謝這 19 位武漢 " 大體老師 "。因為是他們,告訴我們 "他們的身體具體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武漢人民不僅為全國,甚至為全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張衡說:"武漢人真的了不起!
  • 致敬大體老師:人體結構課上用的屍體,原來是這麼來的
    進入20世紀後,中國醫生開始推因廣西醫流入,而帶來的人體解剖學,向人們介紹解剖學的作用,政府官方也推出了相關草案和規則,允許正規醫療機構或研究所,對親屬同意的屍體進行解剖,儘管如此,對有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思想的中國人來說,捐贈故者遺體,進行醫療研究這種事,依舊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自願在死後捐贈遺體的人,少之又少。
  • 與「大體老師」的見面 醫學生的第一堂解剖課(組圖)
    2017年9月19日,山東青島一所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三的同學們,上了他們入學以來的第一堂局部解剖課,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完整的「大體老師」(遺體)。  與其他課程不一樣,上課前,同學們會向遺體默哀1分鐘,然後集體鞠躬。有同學告訴作者:「遺體也是老師,我們對遺體心存敬畏。」
  • 致敬每一位為醫學事業獻身的「大體老師」!
    醫學生的學習,有這樣的老師,有時讓人問題無數,有時讓人心生恐懼,在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中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作用。每一位醫學生在成為合格的醫生之前,必須通過這個老師的考驗,這就是傳說中的大體老師。今天一起聊聊我和大體老師的故事,也希望鼓勵到每一個正在學習的醫學生!
  • 舉行大體老師感恩追思會
    舉行大體老師感恩追思會 2019/03/26 07:28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王一川 瀏覽:4681
  • 他們選擇去世後做一名「大體老師」
    你聽說過「大體老師」嗎?絕大多數人沒聽說過。你見過「大體老師」嗎?絕大多數人這輩子都不會見到。而對於醫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場景——解剖臺上的「無語良師」、「大體老師」,其實就是遺體。被嚇到了嗎?其實這背後的故事很暖心。他們都是生前立下遺囑,志願為醫學奉獻的人。
  • 「大體老師」令人敬重
    醫學上,用於教學和研究的遺體又被尊稱為「大體老師」等。對於醫學生來說,這些「無語良師」不只是失去生命、可供學習的對象,還是一位位承載著許多故事、令人敬重的老師。然後,學校按照遺體捐獻相關程序,進行系統病理學解剖、取樣、列入臨床組織標本庫等,完成了老人將遺體用於科學研究的夙願。臨床醫學專業2013級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教學觀摩。同學們深受感動,紛紛表示,這不僅是一堂終生難忘的病理解剖課,更是一堂深刻的職業道德和醫學人文教育課。
  • 醫學院做實驗的屍體是哪來的?做完實驗的屍體又是怎麼處理掉的?
    醫學院屍體來源1:死刑犯早期社會治安較亂,犯罪率居高不下,比如《除暴》中就很直白的展現出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匪徒文化」,就「老鷹」組織的6位成員來講,犯下的可都是罪大惡極的死罪!醫學院屍體來源3:遺體捐贈一具新鮮的屍體對醫學研究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對於這類自願捐贈遺體的人,醫學研究者通常尊敬的稱他們為「大體老師」或「無語良師」。
  • 深讀丨致敬「大體老師」!晚霞和晨曦一樣,都會光照人間
    而與她站在一起的「大體老師」們,結伴行走在生命之後,用自己的身體給醫學提供了進步的階梯,也時刻提醒著未來的白衣天使們所肩負的責任。正如在北京大學醫學部,每一位「大體老師」的紀念盒上都寫著一句話:「最初的誕生和最後的死亡一樣,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初的晨曦和最後的晚霞一樣,都會光照人間。」
  • 吳思,無私的大體老師
    日前,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按照慣例,師生們為一名大體老師舉行了緬懷儀式。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名捐獻者,3年前還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學習和生活。她叫吳思,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畢業生。今年7月5日,吳思因子宮癌全身轉移救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去世時年僅25歲。
  • 81歲醫學教授當「大體老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這堂課很特殊: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也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日前,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她生前囑咐: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也是醫學生們無言的良師。
  • 走進人體解剖課:專業的態度是對大體老師最好的感恩
    他們緘默無言,卻是無可替代的良師。在醫學生口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神聖名字——大體老師。這意味著這天下午,他們要面對大體老師。但對包涵他們來說,大體老師姓名和生前經歷無從得知。只有大體老師腳上的編碼牌昭示著偉大而無私的奉獻。除了實驗室門口不時出現的鮮花,有心的學生還會去南京遺體捐獻者紀念林拜謁。
  • 解剖學開課儀式,湘雅醫學院師生緬懷「大體老師」
    湘雅醫學院師生及湖南師範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湘南學院代表身著白大衣,手持白菊,感恩和致敬默默無聞的大體老師。「沒有解剖學就沒有現代醫學」,與其他課程不同,解剖學知識需要在大體老師的身上實操來獲取。大體老師是解剖學課堂上另一位老師,是醫學生們對捨身奉獻於醫學研究的人的尊稱。他們不用言語,不落文字,一心祈願,育化良醫。
  • 網紅盜拍大體老師,錯在哪裡?
    近日,一個網紅冒充醫學生進入醫學院,拍攝有關大體老師的照片,而引起了網友的憤怒。他觸及了很多社會底線。如果說出入機理實驗室看兔子、老鼠、牛蛙等實驗動物的操作並拍攝上傳是譁眾取寵,那潛入解剖樓偷拍大體老師就是違反公俗良序,侵犯了大體老師的人格,破壞教學秩序。那麼,大體老師是誰呢?
  • 中南大學醫學生向解剖臺上的「大體老師」致敬
    100名學生向大體老師默哀致敬。這是一堂特殊的授課,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手持白菊花,集體肅穆地站立;這堂課裡有很多位「大體老師」,他們沒有站立在講臺上,沒有言語,而是靜靜地「躺」在解剖臺上……不久前,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檢驗系2016屆畢業生吳思也以「大體老師」的方式重回母校。
  • 「大體老師」的解剖課:與偉大靈魂隔空對話
    30位學生身穿白大褂,端坐在解剖臺四周,等待著老師開講。沒有人交頭接耳,沒有人翻看手機,大家的呼吸甚至也都悄悄地放輕:這些醫學生將第一次親手解剖遺體標本,他們的眼神流露著期待、緊張、忐忑,還有一些恐懼。  同樣身著白大褂的解剖課老師張黎聲站到了講臺前,打開PPT課件,屏幕上呈現出「人體解剖學第一課」字樣。  張老師清亮溫和的聲音響起:同學們好!
  • 值得尊敬的「大體老師」:以另一種方式留在世界
    「徐玉娥」下面是四個小字——大體老師01你聽說過「大體老師」嗎?大體老師,是不說話的老師,是在去世後才能成為的老師。確切來說,指的是「遺體捐獻者們」。《大體老師》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同樣的故事還有。北京大學醫學部,已故院長馬旭,自願捐贈遺體,為醫學教學所用。「我是老師,死了之後想繼續當老師」,這是他的心願。2011年,為悼念大體老師,北醫解剖樓的告別廳內,特意設立了紀念牆。紀念牆裡,按月份擺放著大體老師的紀念盒,以供家屬哀思祭奠。
  • 買經濟艙機票,坐貴賓休息室?
    什麼是貴賓休息室機場的貴賓休息室主要有兩種:航空公司為自己的高端常客設置的,和機場為兩艙旅客(頭等艙和商務艙)設置的。你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機票——經濟艙……看起來不能直接刷機票進兩艙休息室。那你在航空公司的常旅客計劃累計多少次數/裡程了?達到基準數就可以進航空公司為自己會員設置的貴賓休息室哦。
  • 「上解剖課的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
    很可愛的新生,問到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的時候,她沒有一點點的緊張,有兩個可能:1、她手頭上有貨兒,不怕學校不發;2、大條,性格實在是大條。恩哥估計,手頭上有貨兒的可能性極小,不然早進去了。所以,實在是位性格大條的新生。嗯,學醫是對了,這樣子在面對真正的屍體時,才能鎮定自若。
  • 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引眾怒
    正如他並不清楚「大體老師」對醫學生和醫學界的意義。尊敬「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第一堂課「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所以醫學院在進行人體解剖教學時,老師會帶著學生向大體老師默哀、致敬,教學現場一般不允許學生拍照、攝像、隨意討論,專業的教學視頻需要經過教育部、衛生部以及醫學倫理學委員會同意才能拍攝,也只能用做專業教學,不能隨意進行傳播。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敬畏生命,愛護大體老師,銘記他們為了醫學事業而做出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