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政經煮酒」,中考「總分制」、「等級制」孰優孰劣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教育改革本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完善的過程,但就目前長沙「等級制」實行的效果及家長呼聲來看,也許從「等級制」恢復到「分數制」,對於更多學生而言,學習壓力會更小,競爭會更加公平。
2020年8月25日上午的一則消息,讓長沙很多家長心頭大震。
長沙召開2020年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現場,長沙市教育局局長盧鴻鳴表示,將改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機制,儘快研製集團化辦學退出實施細則,明確退出條件、程序和工作要求。
從明年開始,取消集團化辦學的「直升生」政策,所有初中畢業生都要以中考成績為憑據參加高中階段招生錄取。
很多家長禁不住發問:長沙取消集團化辦學「直升生」政策後,飽受社會關注的中考等第評價制度,離取消還會遠嗎?
長沙一旦成為直升生,意味著不用中考直接進高中讀書
不久前,一篇《強烈建議長沙市中考由「等級制」改回「總分制」》的文章通過微信公眾號在朋友圈裡被大量轉發,帖子列舉了「等第制」的弊端,建議長沙中考取消「等第制」恢復「總分制」。
這篇網帖中透露,每到中考錄取之時學生和家長都怨聲載道,不少成績好的學生因為等級的劃分沒有被名校錄取。
「等第制」錄取一定程度上加重學生負擔,更不利於個性化、有專業特長學生的發展,因此呼籲長沙市中考制度恢復「總分制」。
網帖列舉了「等第制」錄取存在的弊端:
假設中考語文、數學、英語總分為150分和120分,分別以118、107和112分劃為A等級,假設其中一個學生語數外成績剛好是118、107和112分,總分337分,為3A;另一個學生語數外分別為120、116和110分,總分346分,為2A1B,根據現行的錄取「等第制」,3A可以進名校,2A1B則不行,這樣的錄取制度已經失去了擇優錄取的標準。
貼文作者對長沙中考「等第制」提出了質疑。他說,「等第制」跨越很大,一個等第的同學不一定是一個水平,B等級中分數高的學生可能與A等第只差1-2分,卻與比自己相差10來分的學生在同一個等第,存在不公平的因素。
在長沙,語文149分是A,119分也是A
有些5A1B的學生總分其實超過了6A的學生,卻不能進長沙四大名校。 這也是學生家長對「等第制」錄取不滿的原因。
因為等級制,今年與湖南師大附中失之交臂,來到了麓山,同一屆的很多極其優秀的同學也是如此,相反,年級中很多平時班上十名開外的學生卻進入了四大…希望高中三年不要再有遺憾吧
帖子在微信朋友圈內閱讀量達十萬多次,在參與投票的26000位網友中,有97%的網友支持長沙中考實行「總分制」,只有3%的網友支持沿用「等第制」。
有網友表示,中考「總分制」更利於與高考「總分制」接軌。中考採用等第制,要求學生各科成績均衡發展,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
2006年,長沙市教育局與廣州、武漢等地教育部門率先開展中考制度改革,改變分數制,實施等第制。本想當做一項探索發展素質教育的創新舉措,可是實施十多年來,飽受社會關注。
長沙的中考等第制,在全國幾乎無有效仿者,即使在湖南本省的各市州,仍然是採用總分制。而當初與長沙一道實行等第制的武漢、廣州,也早早改回了總分制。
每年的省市兩會上,幾乎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希望長沙市中考恢復總分制,取消等級制。諸多家長在媒體、政府主管部門提出訴求,請求恢復總分制。
2016年,長沙市教育局發布消息:長沙將啟動中考改革調研,完善中考成績的呈現方式,可能不再簡單用等第制衡量學生,有可能將等第制和分數制結合起來,促進中考改革與新高考改革方向對接。
當時媒體報導,長沙中考成績將實行分數制,並稱這一新中考方案最早將於2019年實施。但到了2019年,長沙中考錄取依然採用的等第制。
據此,不少家長發出質疑,既然廣州、武漢早已恢復總分制,湖南其他市州也是採用的總分制,長沙中考實行了十幾年的「等第制」,並沒有得到大面積推廣,如此抱殘守缺的形式主義,以傷害孩子前途命運為代價,飽受詬病的等第制,為何不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今年長沙中考成績發布後,2878個學生都是同一個成績,他們都被稱為「6A生」。
他們成為各大名校爭奪的香餑餑,享受可填報任一名校的待遇。招生大戰為他們打得昏天黑地,學校之間互相攻訐,甚至為了不讓學生「跨系」填志願師生反目……
而曾經成績優秀卻考了5A1B者則備受冷落、無人問津。同樣的6A區間裡、5A1B區間裡,都可能會相差幾十分,而「5A1B生」也許高出「6A生」幾十分。
沒有了分數絕對值的衡量,便貼上了「優秀」或「不優秀」的標籤,部分家長質疑說,這其實是人為製造了一種新的不公平。
這種劃分等第,也許在「6A生」中模糊了成績,卻在「6A生」與「5A1B生」又造成巨大鴻溝。
等第制把學生分為了10多個等級,以「貼標籤」的方式劃鴻溝,製造不平等,這不利於人才的培養,也不利於個性化學生的成才。
想要穩拿四大名校的門票,如果不能直升,只有「6A」一條路。2016年,長沙6A率7.71%;2020年,6A率6.56%。即使在6A率較高的2018年,也沒突破8%。
這也就意味著,學生的每一門科目,都要在全部考生排名的7.5%以上。如果一個班55個學生,所有功課,每一門都要考在班上前4名,才可能成為「6A生」。從全年級來說,如果你所在年級1000人,則所有的功課都要在年級前75名,才夠6A。這對偏科學生的評價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對6A的狂熱追求,讓學生與家長對任何一門課程都不敢有絲毫閃失,不敢有一丁點的失誤。
與其說「一切為了孩子」,不如說「一切為了6A」。只要有一門沒達A,家長一定會想盡千方百計給孩子「找名師」、「一對一」去開小灶,或者去報培訓班,由此又催生了培訓熱。
為了6A,孩子們的課餘時間被各類補習與培訓塞滿,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比如聽聽音樂,做做手工藝品,閱讀一些經典名著、小說,或進行體育鍛鍊、球類運動,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也少得可憐。
不僅如此,長沙中考等第制還讓招生工作變得複雜化。在總分制下,從高到低劃線錄取,簡單明了又方便,公平公正透明。
比如某所學校招收700名學生,就從填報志願的學生中按分數來劃線,最後一名即為該校錄取線。而在6A等級制下,所有「6A生」都成了同一個名次。哪怕他們之間的原始分數懸殊不一,但等第制掩蓋了其間的差別。
比如某校本來只計劃招生1000人,可是有1500名「6A生」填了該校的志願,該校就必須將這1500名學生全部錄取。
這等於擴招500學生,多出十來個班,如果師資、校舍、教室、寢室跟不上怎麼辦?這對學校管理也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一位教育界資深人士表示,「等級制」的分數跨度造成了老師對學生評價的模糊,學生多考幾分也顯示不出差距,少考幾分就相差了兩個等級,這對於處於兩個級別臨界點的學生很不公平。
「等級制」既不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負擔,也不能削弱升學殘酷的競爭,「總分制」更利於學生的發展。廣州、武漢中考「等級制」實行幾年便被叫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總分制」更符合、順應民意,更利於學生的發展。
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每一方面都必須經過嚴謹的調研,細緻的論證,不斷完善綜合評價的程序和細節,使其更科學、更公正。中考「總分制」、「等級制」孰優孰劣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教育改革本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完善的過程,但就目前長沙「等級制」實行的效果及家長呼聲來看,也許從「等級制」恢復到「分數制」,對於更多學生而言,學習壓力會更小,競爭會更加公平。
而最新的消息是,2020年8月25日,長沙市召開全市暑期教育工作會議,釋放一系列招考新政信號:完善中考中招制度,聽取社會各界尤其是學生家長對中考中招等級制錄取的意見建議,今年出臺改革新政策,回應群眾關切。
取消了「直升生」,6A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