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每年的中招教育會受到無數家長們的關注,今年的會議更是釋放出極為重要的信息,那麼未來長沙中考究竟將何去何從?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家長的看法。本文轉載自作者:藍調旅行者
其實,早在8月初,我就已從可靠渠道得知了長沙市的中考中招政策將有大變、新政策將於9月份出臺的消息,但直到前幾天上午,長沙市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上釋放的一條條新信息接踵而來,其間不乏令人愉悅甚至振奮的好消息,幾乎有點讓人招架不住。
現在,藉助於長沙市教育局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長沙教育」在昨天下午接連發表的三條信息,我們來看看此次2020長沙市教育工作會議到底有些什麼「新意思」。
先看這一條,關於我最關注的中考中招——
「『開門』論證」,「『開門』決策」,這是關乎一屆又一屆、動輒數以十萬計之長沙中考中招學生切身利益的教育行政必須、必經的程序,如果說數年來長沙市教育行政部門雖察知在實施中之中招中考制度之弊但因為各種各樣的主觀、客觀原因而一直未能 「『開門』論證」和「『開門』決策」是事實,那麼現在改弦更張、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和我這樣的輿論督促,猶未為晚——
至少,可以造福後來一屆又一屆長沙中考中招學生,以及跟他們密不可分的家長們和萬千家庭。
「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尤其是學生家長對中考中招等級制錄取的意見建議,重點對其利弊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並參照其他省會城市做法進行改革,形成中考中招改革總體方案供市委市政府決策」。
嗯,這些計劃一條條都很好,只要腳踏實地落到實處,以市民為念以絕大多數孩子們的共同利益為重,計劃變為現實,其成效不可能不好!
這也意味著長沙中考總分制或將真正回歸!
再看第二條,關於長沙名校「集團化」的「緊箍咒」與「勸退書」——
的確,誠如此次長沙市教育工作會議上所說,長沙市屬「名校」,比如名列「四大名校」(師大附中教育集團和長沙市一中教育集團是省屬學校)中的長郡教育集團、雅禮教育集團以及其它名列「第二梯隊」的名校,多年來各自「攻城略地」、快速擴張。
不僅在長沙市內,而且在嶽陽、益陽、常德、永州等省內各地不斷以直管、加盟制等方式新建、改建、兼併新的學校為「集團校」,或公辦或民辦或「公民辦誰也說不清」,在提振各地教育質量、為中考和高考培養生源人才的同時,也帶來了竭澤而漁「抽空」當地學校生源、加劇不正當教育競爭、劣化縣域教育環境的客觀惡果,甚至造成了當地局部維穩困境,這是我們不能不看到的事實。
教育畢竟不是生意,教育機構畢竟不是集團公司,決不是機構越巨型越好,決不是「集團校」越多越好,也決不是學生越天量越好。
現在,終於看到以「四大名校」為首的市屬各學校幾乎完全失控了的「集團化」所帶來的嚴重弊端並因應決策,給名校「集團化」戴上了「嚴控辦學規模」這樣的「緊箍咒」,也給名校「集團化」中的被託管學校發出了「建立退出機制」這樣的「勸退書」,尤其是對實施多年的顯失教育公平的「直升生」政策斷然叫停,雖然多年來的「集團化」似乎頗有點積重難返,但壯士斷腕當斷則斷,現在決策「剎車」,同樣猶未為晚!
再看第三條——今年下半年長沙教育重點要做好的一些事
「完善中考中招制度,今年出臺改革新政策,回應群眾關切」,這是頭等大事,必須的!
「新增3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惠及全市,好事!
「完成全市446所中小學、近7000個廁所、4.67萬個蹲位的改造」,好事!
「按期保質完成31所義務教育擴容項目校、99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22所薄改與能力提升項目校等建設任務」,好事!
「堅持食堂非營利經營,啟動大宗物資採購企業定點招標,降低原材料成本,確保學生餐費明顯低於社會同類餐飲價格,確保學生滿意」?
好事是好事,有可行而能落到實處、具有實效的辦法嗎?別有口號沒行動哦。
「對校園超市商品價格未低於同類市場5%以上的,約談相關管理人員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責成學校終止委託服務協議」?
這個事,我個人很不贊同。不贊同的不是校園超市商品價格的限制,而是在校園裡設立超市這種做法本身。
眾所周知,長沙市的中小學,無論是寄宿制的還是走讀制的,學生們在課間都是被禁止走出校園的,甚至很多寄宿制學校規定了非周末的各天學生們都不得離開校園,於是,校園裡的超市,無論是學校校方經營的、學校教職工家屬經營的還是學校以「委託服務」方式特許外來商戶經營的,幾乎都無一例外地成了具有濃鬱壟斷性質的排他性超市,品種、品牌和質量無從選擇,價格說一不二無從比較,反正沒有競爭嘛,而且設在校園裡的超市也比校外社會超市更加缺乏政府工商、質監、食品衛生等職能部門的監管,這一系列問題,又豈是簡單限價手段可以解決的?
另外,我深感不解的是:這次長沙市教育工作會議,難道就沒有拿出增闢公辦普通高中學位的新政策、新辦法?
近幾年在長沙,在初中畢業生人數年年遞增的同時,普高升學率卻越來越低。
有幾個數據:
2018年,長沙中考報考人數3.7萬人,公辦普高招生1.73萬人,佔比46.92%
2019年,長沙中考報考人數3.95萬人,公辦普高招生1.84萬人,佔比46.68%
2020年,長沙中考報考人數4.7萬人,公辦普高招生2.14萬人,佔比45.53%
就在2019年小學六年級升初一的,超過46000名,加上外地來長讀書的,近5萬名。這個數據,連城市體量比長沙大了近兩倍的湖北省會武漢,也只有6萬多。
2020年由於望城中招並軌,中考人數達到最多的一年,但是長沙的公辦普通高中招生計劃一直沒有跟上中考人數的變化,導致長沙孩子想上普高越來越難。
長沙的普高資源極其稀缺,要辦好,就要爭奪生源,這也是「四大名校」共同面臨的一種無奈。
招生機制也好,資源稀缺也好,反正長沙市公辦普高的升學率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按照這個速度,明年長沙市中考人數大概率會破5萬,這樣的話,長沙市教育局該怎樣保證將近一半考生也就是25000人的招生計劃?長沙哪來這麼多公辦普高?
難道把超額的生源都「分流」到職高去?
一個初中畢業生,如果初中階段學習狀態不夠好、學習能力不夠強,學習成績尤其是中考成績「砸了鍋」,甚至一個偏科嚴重的學生有某兩門科目的中考成績評等偏低到了C等,那麼,無論他或她怎樣痛定思痛打算未來發憤圖強、刻苦學習以通過三年後的高考考上一個985、211或者現在所說的「雙一流」大學,都基本屬於「想多了」,因為他或她已被政策性地劃入了必須「分流」到各個職業高中而非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群體中,而這個群體在當年參加中考的初中畢業生總人數中的佔比,約為50%,甚至可能更大!
身為職業高中的學生,畢業後再參加高考並且考上不錯的大學?考職業技術學院也許可以,考普通全日制高校尤其是985、211?希望很小。
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新政策對改變長沙中等職業教育現狀有無幫助。
我只想說:切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切的考量,應從代表了絕大多數學生切身利益的教育公平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