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文明說歷史:兵馬俑下面是什麼?為何考古專家會說決不能往下挖?
在古代,奴隸主死後,作為他生前的附屬品,奴隸們就必須跟著陪葬,這種行為被稱作人殉。而兵馬俑則是製成兵馬形狀的殉葬品。在我國,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是我國目前發現最大規模的兵馬俑遺址。
但凡去到西安,就必須要到秦始皇陵兵馬俑去感受一些這輝煌壯闊的一幕,數不清的兵馬俑被坑底被排列得整整齊齊,十分壯觀!目睹這一切,仿佛身歷其境,目睹了這些兵馬俑下土的那一瞬間!不自覺的肅然起敬!
看似整齊劃一的兵馬俑,其實在細節上有很大的區別,不論是他們的身高體態、神態、動作、甚至是著裝、配飾都不同,甚至連手上的兵器都大有學問,簡直栩栩如生,這大概也是為何親臨現場的時候,人們總能被震撼!
去過現場的人們一定都發現了,將兵馬俑劃分成一格一格的中間,還有不少看起來還未被開發的土牆。有不少遊客對此都會十分好奇,不知道這裡面是不是還有兵馬俑,或者其它什麼文物古蹟,還有為什麼沒有挖掘呢?
而對於這個問題考古專家的態度是,決不能再往下挖了!為什麼這麼說呢?考古專家表示,考古工作挖掘到什麼程度才叫做完成工作了呢?顯然,不可能是無止境的挖掘。對此,在現代考古學野外挖掘中有明確規定,挖到生土層的時候,挖掘工作就完成了,也就是「做到底了」。而生土層也就是指原始形成的土壤,並且還未被人類生活說打擾,意思就是說在這些土裡,是一定不會發現任何有人類活動過的蹤跡的。
因為地殼運動,所以越是年代久遠的朝代就會在越下面,所以在考古的時候,專家們會將不同朝代的遺址和文物清出來,直到挖到生土層,那麼考古工作就算真正的完成了!那麼,秦始皇陵兵馬俑的挖掘到底挖到生土層了沒有,如果沒有為什麼不繼續挖掘下去呢?
很顯然,是為了保護這片遺址。最初考古學的目的是為了學術研究,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人們在考古過程中會發現這麼多令世界震撼的文化遺產,看來先輩的智慧是我們難以預估的。另一方面,雖然往下挖掘的話,很有可能會發現很多更早時候的文物,但極大可能會破壞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現狀。權衡利弊之下,我們都沒理由為了未知的事物而去破壞現在這輝煌壯闊的一切。
地底下到底還有沒文物古蹟,是否還有我們不得而知的另一個世界,相信考古學家們,一定能想到一個更好的方式,既能保存好秦始皇陵兵馬俑的遺址,又能讓我們了解到更豐富的過去的世界。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