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說歷史:兵馬俑下面是什麼?為何考古專家會說決不能往下挖?

2020-12-24 文明說文化

導讀:文明說歷史:兵馬俑下面是什麼?為何考古專家會說決不能往下挖?

在古代,奴隸主死後,作為他生前的附屬品,奴隸們就必須跟著陪葬,這種行為被稱作人殉。而兵馬俑則是製成兵馬形狀的殉葬品。在我國,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是我國目前發現最大規模的兵馬俑遺址。

但凡去到西安,就必須要到秦始皇陵兵馬俑去感受一些這輝煌壯闊的一幕,數不清的兵馬俑被坑底被排列得整整齊齊,十分壯觀!目睹這一切,仿佛身歷其境,目睹了這些兵馬俑下土的那一瞬間!不自覺的肅然起敬!

看似整齊劃一的兵馬俑,其實在細節上有很大的區別,不論是他們的身高體態、神態、動作、甚至是著裝、配飾都不同,甚至連手上的兵器都大有學問,簡直栩栩如生,這大概也是為何親臨現場的時候,人們總能被震撼!

去過現場的人們一定都發現了,將兵馬俑劃分成一格一格的中間,還有不少看起來還未被開發的土牆。有不少遊客對此都會十分好奇,不知道這裡面是不是還有兵馬俑,或者其它什麼文物古蹟,還有為什麼沒有挖掘呢?

而對於這個問題考古專家的態度是,決不能再往下挖了!為什麼這麼說呢?考古專家表示,考古工作挖掘到什麼程度才叫做完成工作了呢?顯然,不可能是無止境的挖掘。對此,在現代考古學野外挖掘中有明確規定,挖到生土層的時候,挖掘工作就完成了,也就是「做到底了」。而生土層也就是指原始形成的土壤,並且還未被人類生活說打擾,意思就是說在這些土裡,是一定不會發現任何有人類活動過的蹤跡的。

因為地殼運動,所以越是年代久遠的朝代就會在越下面,所以在考古的時候,專家們會將不同朝代的遺址和文物清出來,直到挖到生土層,那麼考古工作就算真正的完成了!那麼,秦始皇陵兵馬俑的挖掘到底挖到生土層了沒有,如果沒有為什麼不繼續挖掘下去呢?

很顯然,是為了保護這片遺址。最初考古學的目的是為了學術研究,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人們在考古過程中會發現這麼多令世界震撼的文化遺產,看來先輩的智慧是我們難以預估的。另一方面,雖然往下挖掘的話,很有可能會發現很多更早時候的文物,但極大可能會破壞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現狀。權衡利弊之下,我們都沒理由為了未知的事物而去破壞現在這輝煌壯闊的一切。

地底下到底還有沒文物古蹟,是否還有我們不得而知的另一個世界,相信考古學家們,一定能想到一個更好的方式,既能保存好秦始皇陵兵馬俑的遺址,又能讓我們了解到更豐富的過去的世界。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考古專家:編號為001的兵馬俑有何特別?我為大家揭開背後的秘密
    考古專家:編號為001的兵馬俑有何特別?我為大家揭開背後的秘密我國的封建歷史很長,足足有2000多年,悠久的歷史也誕生了無數燦爛的文化,而在諸多文化之中,最神秘也是最讓人感興趣的,莫過於皇陵文化了,歷史上每一次皇陵的發現與發掘都是一件大事,在如今更是如此。
  • 三星堆明明可深入研究,為何突然不往下挖了?專家:你看挖出的啥
    每一處遺址的發掘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盲目行動只會對文物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著名的三星堆遺址一直是眾人關注的對象。從它被發現開始,社會各地都在關注三星堆的發掘進展,三星堆明明可以深入研究,專家突然不往下挖了?面對各地的質疑,專家只說出了一句話:你看挖出了啥?
  • 考古造假系列,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考古造假事件?
    2005年,一支美國和英國專家組成的團隊,來到了大英博物館和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他們取出了著名的「瑪雅水晶頭骨」,用電子顯微技術和X射線技術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水晶頭骨上有多處細微旋轉劃痕,這是一種叫做「旋轉輪」的珠寶加工設備造成的。
  • 兵馬俑千人千面,栩栩如生,難道是用活人燒制?專家給出科學解釋
    後經考古專家鑑定為秦朝陶片,同年7月,由陝西省博物館、文管會、臨潼縣文化館聯合組成的考古發掘隊進駐西楊村。從此,在這裡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說,西陽村的村民當時挖到秦俑的陶片的時候,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沒有人懂得,隨意的亂扔。
  • 為什麼兵馬俑中間的牆不能挖,裡面有什麼寶貝?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因為它代替了慘無人道的人殉制度。後來隨著兵馬俑坑重現人間,人們還發現裡面除了有大批的人物和戰馬,還有很多厚重的土牆。這些土牆因為看起來和兵馬俑格格不入,所以就有人推斷,土牆下面埋藏了很多奇珍異寶。
  • 為何專家挖到第七層就不敢往下挖了?
    在《鬼吹燈》系列裡面,有講述一個「九層妖塔」墓的故事,人們往往會認為這是作者完全虛構出來的。其實,在真實的墓葬史上,「九層妖塔」是存在的,只不過作者對其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真實的「九層妖塔」,是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裡的「血渭一號大墓」,之所以被當地牧民稱作「九層妖塔」。
  • 三星堆遺址為何挖到一半,就被禁止?專家:看看出土文物都有啥
    標題:三星堆遺址為何挖到一半,就被禁止挖掘?專家:看看出土的文物,不敢研究了根據歷史書籍所記載,三星堆文化是從四川的盆地裡面挖掘出來的,年代範圍大概在公元前1700年乃至1200年的青銅文化,這個研究的發現,對中國考古界有很大的意義。所以該遺址的最重要的考古工作,全部都集中在那個叫做三星堆的土丘周圍。三星堆可以說是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 兵馬俑一號坑的第三次發掘
    除了對出土文物的報導,「四分鐘掉皮」、「挖掘兵馬俑合法與否」,大臺小報連同網絡一擁而上,夾雜對上世紀發現歷史的講古、連講壇節目的老師也加入進來,於是博物館通知不再接待記者。「我現在壓力很大。」館長吳永琪告訴本刊記者,「挖還是要挖下去,接下來5年,20年,往後,兵馬俑不能再停滯。」
  • 九層妖塔透著神秘,專家考古僅挖了兩層便停下,是否與傳言有關?
    隨著歷史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於傳說的認識也趨向於清晰,「九層妖塔」越神秘,人們就越願意去一探究竟。在1982年,考古專家團一行人來到了都蘭縣熱水鄉。便聽說了居民嘴裡傳言的「九層妖塔」。考古專家們的直覺告訴他們,鎮壓妖魔的妖塔必然是不存在的,這很可能是一個古代的大墓。
  • 秦始皇兵馬俑是由活人燒制?專家:你看看裂開的兵馬俑,就知道了
    ——李贄《藏書》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人他既是偉人,不僅滅六國,統一全國,還統一了度量衡、文字,但同時他又是一位遭到無數後人唾棄的暴君,可以說,他受到的讚美就和他受到的責備一樣多。他就是古今中外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封建君主——秦始皇。和秦始皇一樣聞名的,還有在他手裡建造出來的許多文物古蹟。
  • 兵馬俑中,發現一張連專家都難以解釋的「臉」,如今禁止出國展覽
    「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但是隨著現代考古事業的發展,一些我們不曾知曉的內容也漸漸浮出水面。中國的秦始皇兵馬俑也是如此,原本我們並不知曉它的存在,但當它出土後,我們才知曉中國有這麼豐富生動的物品存在。
  • 古代南方是蠻夷之地,為何廣州挖出一帝王墓?專家:歷史是真的!
    古代南方是蠻夷之地,為何廣州挖出一帝王墓?專家:歷史是真的!文|溯說歷史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這一說法,北方在宋代以前一直都是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他們配合機械工具挖了十來米之後,就越來越不對勁了,因為,他們挖出的不是土。而是挖出了很多破碎的陶瓷,還有一些鐵器一樣的東西。越往下挖,就越覺得不對勁,因此,施工方停止施工,並將這件事情告知了,廣州市當地的政府機構。市政府的人員過來檢查之後,又通知了考古局來這個地方,原來這個地方可能是一個古墓。但是廣州這麼一個,荒涼的地方,為什麼會出現古墓呢?
  • 兵馬俑為何都面向東方?有4種說法,讓人感嘆這設計真是太絕了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之一,正是因為這悠長的歷史誕生了無數傳奇故事,而其中最讓小編著迷的莫過於那些關於帝王陵墓的奇聞了,中國特殊的墓葬形式讓古代帝王的墓頗具神秘色彩,最主要的是裡面各種奇珍異寶令人神往,但在眾多皇陵中,秦始皇陵可以說是最神秘的,因為它時至今日也沒有被盜墓賊盜過
  • 90年代重現於世,專家挖了2層停止:不能挖了
    ——羅蘭說到九層妖塔,也許很多人都會想到仙俠劇或仙俠遊戲,大概鮮少有人會想到它也許會在現實中存在。即便真的有人和自己說,它真實存在於真實世界,也會半信半疑,畢竟在科學的探索範圍內,還沒有發現真正的妖怪,人們都知道妖怪是人類虛構出來的,也認為九層妖塔只是傳聞之中的東西。九層妖塔是否存在?
  • 秦兵馬俑二號坑還會挖出什麼?
    新華社圖考古專家袁仲一介紹說,二號坑據測埋藏有陶俑、陶馬約1400餘件,戰車89乘、騎兵鞍馬116匹,雖然在陶俑總數上少於一號坑,但卻獨具特色。袁仲一說:「二號坑分為戰車方陣、騎兵陣、弩兵陣和車、步、騎混合方陣四種。四個小陣組成曲型陣,形成『陣中有陣、營中有營』的布局。這可謂一支組織複雜、分工明確的混編部隊。
  • 秦兵馬俑中的十個漢字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秦兵馬俑中的十個漢字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皇帝,秦始皇嬴政一直以來被世人譽為「千古一帝」,他最大的影響,就是一舉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而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僅在生前是華夏大地上至高無上的皇帝,就連死後也同樣希望自己能夠繼續統 治著這片疆土。
  • 兵馬俑是用活人燒制而成?專家將裂開的兵馬俑拿去檢測,真相大白
    經過考古人員和文物局的發掘,從陵墓東邊三裡距離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又發現很多的兵馬俑坑。從此,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秦始皇陪葬品露出地表,與人們見面。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用於文化知識教育。到1979年的10月1日,博物館最終建成並對大眾開放。雖然已進入博物館,但發掘和搶修的工作一直在進行。
  • 給862尊兵馬俑拍寫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攝影:趙震  還有一次,趙震和同事在發掘現場拍攝考古發掘,等了三四個小時,不斷檢查機器,保證它能正常使用。  「當泥土被取掉後,下面的俑頭慢慢露出來,臉是粉色的。」當時趙震激動地幾乎說不出話,「因為沒見過這麼逼真精緻的陶俑面孔,我說給我兩分鐘,馬上拍完。」  「那樣鮮活的顏色,配上兵馬俑英俊硬朗的五官,你會覺得,那簡直是一幅世界上最美的畫。」他形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