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通訊員 戴維怡 長沙報導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第40個世界糧食日,芙蓉區通過開展各類主題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倡導人人都做「愛糧節糧」的宣傳者、倡導者、踐行者的良好風尚。
端牢中國飯碗,從娃娃抓起
在今天這樣一個溫暖明媚的日子裡,隆平水稻博物館迎來了一群稚嫩的面孔,來自芙蓉區東暉小學的同學們來這裡參加「做快樂小農夫,當愛糧惜糧小衛士」主題活動。同學們通過聽宣教課程,參與稻田勞作,分享心得體會等,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內涵。作為湖南省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隆平水稻博物館通過舉行2020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發起「愛糧節糧·光碟行動」公益倡議,呼籲大家「珍惜糧食,拒絕浪費」,共同營造愛糧節糧的良好社會風尚。
在「稻夢空間」隆平水稻博物館,孩子們跟著講解員聆聽雜交水稻的生長故事。
最緊張有趣的田間除草活動大比拼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杜絕餐桌浪費,志願者在行動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在東岸街道東宜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育才東屯小學的小朋友們帶來了朗朗上口的《節約糧食》詩詞朗誦,志願者代表們也通過宣讀「文明健康,有你有我」誓詞,倡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社區居民還通過自編快板書《東宜人民話小康》追憶現有生活的來之不易,廣大居民更覺要珍惜一粥一飯,紛紛在籤名牆上簽名,鄭重承諾養成節約、健康的餐飲和生活習慣。
朝陽街道人民新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者們則深入餐飲門店勸導用餐客人「按量點餐,使用公勺公筷」,發放「公筷公勺、文明健康」倡議書,倡導糧食安全,營造文明餐桌新風尚。
傳遞農耕記憶,爭做節糧先鋒
「搖搖晃晃的木耬,老牛脖子上的梭子,把大地掀起層層波浪的木犁,曬場上『嗚嗚』叫的風車和迎風揚場的木鍁,砸碎坷垃蕩平土地的大耙和為大地梳妝的抿耙……」東湖街道濱湖社區,87歲的老黨員李再忠帶著小朋友們重溫兒時的農耕記憶。小朋友們手繪心中的農耕印象,畫出節約之美,讓愛糧節糧知於心,見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