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母嬰店買東西,遇到老闆娘,牽著她的兒子回來了。
他兒子的腦袋受傷了,包紮得很嚴實,戴著白色的網帽。
問及原因,原來是:下樓梯時,孩子的腳踩空了。
老闆娘說:「孩子疼死了,還縫了5針。」
摔倒了,孩子心理複雜
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帶孩子上街,就算是走最平坦的路,孩子也會自己把自己絆倒。特別是人多的時候,帶孩子趕集,我家孩子那天跌了3跤。我以為是孩子不小心,原來大多數孩子走路都這樣,需要想辦法讓孩子少摔跤。
是不是孩子太小,才會摔跤的?不是,母嬰店老闆的兒子,10歲的年紀,也照樣摔倒了;以至於有些大人也會出現摔倒的情況。
摔倒了,孩子腳疼
總歸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沒有防備之心。
我試著尋找一下原因:
摔倒了,孩子手疼
其實這些情況,要像過馬路一樣重視,也同樣比過馬路還要危險。
孩子走路需要牽一下。大多數孩子,走路會漫不經心,但也不是說孩子連路都不會走了,並非如此。比如:
牽是一個溫暖的詞性
孩子在上電梯時,愛貪玩,有些2-6歲的孩子會不適應電梯的開門、關門,有些孩子,站在門口不走,結果被電梯送下到了地下室停車場;有些孩子,乾脆等家長出了電梯門後,被關在裡面;也有些孩子,被電梯夾了好幾下,不說疼。
上下電梯需要牽著孩子
因為外出,家長被這些事情所困擾,孩子也一定會不知所措。所以家長需要牽著孩子上電梯、下電梯。
同樣,外出時,如果孩子讓你牽了很久,孩子就不願意被牽著走了。因為,夏天牽著手,手心愛出汗,彼此都很熱。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時刻看著孩子,別讓孩子東碰西撞。
不論多大,都需要牽著
要注意一下這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我歸納一下有這一些地方:
該牽的時候,需要牽著孩子
年幼的孩子走路都會很慢,因為孩子小,步伐小,所以常常跟不上大人的步伐。
大多數孩子,一遇到好看的、好玩的東西,就會奔跑著去看,跑來跑去就摔倒了。這樣的話,請務必讓你的孩子走路慢一些,以確保孩子安全:不摔跤。
摔跤是在經不意之間產生的
我家孩子2半歲的時候,一看到有賣東西的來了,就很好奇,急著想看到那是賣什麼東西。這時,我就抱著他去看,而不是讓他走。等孩子再大一點,就會告訴他那個好奇的東西是什麼,再讓他走慢一點去看。
如果你牽著孩子已經走了大半天了,但孩子還是會突然摔一下,不妨陪孩子走路慢一點吧。如果你有急事,要去取一個包裹,就讓孩子待在家裡好很多。如果沒有人照看,就得更慢一點陪孩子一起外出。
慢一點,就是很好的慢生活
跑步+打打鬧鬧,更容易摔倒
帶孩子外出,家長注意這些細節,孩子摔不倒,絆也絆不倒。看似平常的事情,卻很容易忽略,而且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有很多家長說,「孩子都是摔著長大的。」
但很多老鐵表示:「這樣做還是要安全很多。」
最後謝謝老鐵們的支持、點讚和轉發。
到達安全的港灣,享受一家人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