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Tony老師,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理髮師」。而在普陀區萬裡街道富平居民區,也有一個叫「Tony」的「老法師」,他雖然不能解決三千煩惱絲的問題,但是卻能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為返滬的外籍住戶解燃眉之急。他就是富平居民區的黨總支書記耿俊。
富平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耿俊:
眼下,申城正處於嚴防輸入的重要時期,返滬的外籍居民和華僑就成了社區防疫的「關鍵少數」。「從他們回到小區的那一刻,我們就掌握了他們的動向。」
3月11日,一對外籍住戶夫妻從南非回到中國,當天晚上他就接到門崗報備。第二天一早,他就帶著居委幹部上門了解情況,得知該住戶是從南非轉機香港後抵達上海,建議其為了安全起見,進行居家隔離觀察14天,住戶欣然接受。
隨後,社區衛生中心醫務人員上門為他們測量體溫,並指導如何做好居家隔離。
耿俊:
「我們加了微信,社區衛生中心還送了兩支水銀體溫計給他們,不過,沒想到這兩個體溫計可把我們難倒了。」
「這個體溫計測起來非常困難,我不知道放在舌頭下面或腋下需要放多少時間,因為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外籍住戶在微信裡向耿俊求助,在耿俊的「技術指導」下,他們好不容易完成了測溫,可是又被如何讀數難倒了。「他們不知道怎麼看溫度計的數值。」耿俊親自示範也沒法讓他們掌握住操作要領,只好再次上門為他們測量體溫。無奈之下,住戶提出想要重新買一個溫度計。「他告訴我他在網上看到的要麼沒貨,要麼太複雜,我說還是我來幫你買吧。」擔下重任,耿俊四處打問,好不容易從附近的藥房買了一支帶電子顯示的水銀溫度計。
不僅解決了溫度計難題,耿俊也成了外籍住戶隔離期間的「貼心人」,能夠和外籍住戶無障礙的交流,完全得益於他的經歷。今年51歲的耿俊學的是機械專業,當過兵,進過外企,做過管理。2005年通過自學考試拿到了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本科文憑,還參加了英語中級口譯考試。
耿俊:
「當時選擇學英語就是因為當兵回來之後,由於無法用英語跟人交流,錯失了一份好工作。Tony這個英文名就是後來進入外企工作時取的,我有十多年不說英語了,剛開始有些單詞反應不過來啥意思,交流起來有點『吃螺螄』。」
2010年,耿俊進入社區工作
本以為自己的英語可能再無用武之地
沒想到這次疫情防控工作讓這項技能「重出江湖」
「能夠在這樣的時刻學以致用,讓我覺得非常有意義,也算是沒有白學。」
「疫情之下,沒有誰是局外人,外籍住戶也是小區居民,在防疫這件事上,我們一視同仁。」目前,富平小區已有6戶境外返回人員,都正在居家隔離觀察。「對於他們提出的一些基本需求,我們也盡力滿足,嚴防嚴控需要雙方共同合作才能達到最好的成效。」穿著雨披「防護服」、戴著口罩、護目鏡和一頂舊帽子,簡單的防護之下,耿俊衝鋒陷陣在社區防疫的最前線。
記者:易雯、陳文超
編輯:尉瀾
全市首創!普陀這家企業研發「黑科技」
昨天上海新增2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今天,這些普陀人被表揚了,有你認識的嗎→
這些情況,可以不戴口罩!官方指引來了!
入境人員居家隔離措施「微調」首日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