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fitting——過猶不及

2021-03-02 數據思維

一友讀北大管院大數據課程,昨日問起一題,關於數據分析中的overfitting來,與之答惑之後,思之良多,overfitting:過度擬合,亦或是「過猶不及」,或是「一葉障目」,或是「管中窺豹」。現實中,很多事情莫不如此,中庸之道,或許真的挺好。

以回歸模型來解釋過度擬合問題,下圖非常直觀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一般來講,建模有兩個用途,一是解釋當前樣本的特徵,換句話說就是用最簡練的話來對這個樣本群進行概述;或者另外一個樣本是否應該屬於這個樣本群;再就是預測未來的某個樣本發生的概率。那麼,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出,underfitting:能夠描述樣本群的特徵,但比較粗糙,精度不夠,用咱們統計專業術語來講,就是信度很高,效度不夠,置信區間太大;overfitting:表面上看起來,對於數據的擬合度很高,似乎效度很高,但是,這個藍色線條的數學表達式,恐怕是較為複雜,我們用它解釋起來,也非常費勁,其實,更為可怕的是,它的預測準確性很弱。

統計,真的是和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很多時候是非黑即白,小時候的抗戰電影尤為如此,英雄,濃眉大眼,浩然正氣(沒想到你朱時茂這濃眉大眼的也會叛變革命);敵人賊眉鼠眼,身軀佝僂。但現實世界中,除了黑白定性,還有黑白之間的定量——灰。在黑白的世界裡,英雄活得很累,壞蛋活得更累,英雄被描寫成高大全,容不得半點道德瑕疵,而壞蛋被扣上這頂「壞蛋」的帽子之後,其所具備的其它優點也被掩蓋了。郭德綱吃大蒜,只是口氣不太好聞,但人家說得相聲還是蠻有意思的嘛!幹嘛總是去聞那種味道而放棄聽有趣的相聲呢?

最後,引用一下尊敬的王靜龍老師幾頁PPT作為結束:

一起大數據:

數據分析& 挖掘愛好者學習、交流、分享社區。


(掃碼訪問 http://www.17bigdata.com)

微博:一起大數據 http://weibo.com/17bigdata

投稿& 諮詢& 求職& 招聘& 交流 請聯繫 QQ:23683716 微信:L23683716

相關焦點

  • 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Overfitting
    如果訓練誤差太小,將會導致模型出現overfitting(過度擬合)現象,使得模型在面對新的輸入(訓練集中沒有的輸入)情況下,輸出誤差很大。由此,發展出了很多的相關技術和方法,比如正則化、模型選擇、Lasso 等,有關技術細節,本文不做深入探討。在機器學習領域,目前已經是一個理論基石:Overfitting將導致generilization(泛化)能力下降。
  • 通俗化過擬合(overfitting)與 欠擬合(underfitting)
    首先來談談什麼是擬合(fitting)?形象的說,擬合就是把平面上一系列的點,用一條光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因為這條曲線有無數種可能,從而有各種擬合方法。擬合的曲線一般可以用函數表示,根據這個函數的不同有不同的擬合名字。如下圖:
  • 過擬合(Overfitting) 與 Dropout
    一、過擬合(Overfitting)Overfitting 也被稱為過度學習,過度擬合。 它是機器學習中常見的問題。 舉個Classification(分類)的例子。過擬合圖中黑色曲線是正常模型,綠色曲線就是overfitting模型。
  • 臺灣大學林軒田機器學習基石課程學習筆記13 -- Hazard of Overfitting
    即當VC Dimension很大的時候,這種對訓練樣本擬合過分好的情況稱之為過擬合(overfitting)。另一方面,在bad generation和overfitting的關係可以理解為:overfitting是VC Dimension過大的一個過程,bad generation是overfitting的結果。
  • 深度學習基礎(十一):使用TensorFlow 了解overfitting 與underfitting[過擬合與欠擬合]
    如果訓練誤差總是無法降低,預測的準確率很低,我們會稱這種情況為欠擬合(underfitting);而如果訓練誤差很低時,在訓練資料的表現很好,但是卻在在測試集上無法獲得較好的結果,則會稱這種情況為過擬合(overfitting)。
  • 「過猶不及.」
    The one with two necks would have been overkill.(沒必要買)【適用場合】overkill 什麼意思呀?一般這個詞只在口語當中用,帶有一定貶義色彩。當某個東西超過了需要的量,你會覺得效果還更差了。過頭了,過火了; 所以我今天節目的標題叫做:過猶不及。
  • Tim Bontemps:In a fitting end to an u
    In a fitting end to an ugly quarter, Terry Rozier flings in a 3-pointer from 30 feet at the buzzer, and Boston goes… https://t.co/dTYv4brCJr
  • 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過猶不及!人人都在絞盡腦汁,拼命爭取,幾人懂得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 愛情的世界裡「過猶不及」
    其實一段感情最好的狀態毫無疑問是「勢均力敵」,當然沒有感情是能夠完全做到的,男孩本來就應該多一些付出,但是付出總該有個度,不能對方要什麼你就給什麼,需知人是有貪慾的,過猶不及,如果她想要的你給不了,那就不要去招惹。而對於女孩而言,多一些理性的索求,少一些無理的需要,過猶不及,即使今天你獲得的,未來可能也會失去。
  • 過猶不及,事緩則圓
    的確,過猶不及,事緩則圓。恰到好處是為人大智慧。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易經》有言: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禍亂的初始,往往是從言語不當引起的。做人,應謹記:過猶不及,事緩則圓,適可而止。貪功急進,往往力不從心,獨木難支;過度攫取,資源匱乏,後續難繼,緣必早盡。唯有循序漸進,不斷調適,才可能達成所願,成為人生贏家。
  • 過猶不及
    積極心理學專題第14期 作者 | 安慰記準諮詢師餘泳藍編輯 | 安慰記店長王瑞1過猶不及【本期聲音】歡迎大家留言自己對於「過猶不及」的看法,你的快樂負載了嗎?
  • 你知道成語「過猶不及」的來歷嗎?
    「過猶不及」這個成語大家相信都知道,但它出自什麼典故,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這句話最早是出自於《論語.先進第十一》,原文是——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 凡事不能太過,過猶不及
    凡事不能大過,過猶不及,也正是說的這樣一個道理,只要我們能把握一個度,完美是可以做到的,而做到完美的同時也懂得了如何保持完美——凡事不能太過,要懂得知足。如此,我們做任何事都會理性對待,讓自己的心進入一種全新境界,能夠笑對人生,在知足心理作用下,相信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要貪得無厭,將「凡事不可太過,過猶不及」牢牢記在心裡,並付諸實施,給自己留有了足夠的餘地,絕不會庸人自擾,生活自然而然也是輕鬆自在,幸福無比。
  • 超模為你還原真實的Fitting
    一般到米蘭最忙的時候就是第一天,但慶幸的是有司機可以載我們,不知道省去了多少麻煩,不然每次趕電車fitting 、casting、走秀真的是「被趕路、找路、迷路支配的恐懼」。
  • [TV English] 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它指的是「一點點就夠了」,引申義更接近於「過猶不及」。Don't use too much hot pepper. A little goes a long way.又或者:A little hot pepper goes a long way.但這句話在引申之後也可以起到提醒別人「適可而止」的作用。
  • 過猶不及,凡事適度最好
    今天早課,我們繼續學習星雲大師的開示:過猶不及,凡事適度最好生活需要適度。世上的事做不盡,世上的財佔不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一味地向前拼,拼過頭了就沒意義了。我們做事要有張有弛,要有停頓,要有節制,要會善待自己,涵養自己。無相禪師行腳時,突然口渴,便四處尋找水源,這時看到有一個青年在池塘裡踩水車,無相禪師就向青年討了一杯水喝。
  • 每天學點國學:過猶不及
    子曰:「過猶不及。」【譯文】子貢問道: 「顓孫師和卜商誰更能幹? 孔子說: 「顓孫師能幹過了頭,卜商有點趕不上。 子貢問道: "既然這樣,那麼是不是說顓孫師比卜商更強一些? 孔子說: 「做事過了頭,和趕不上是一樣的。 然則: 既然如此,那麼.逾:勝過,超過.猶:如同。【見解】凡事皆有度,真理向前邁進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會成為謬誤。
  • Above,on與over的區別,如何理解over and over again中的over?
    不論是英語學習還是看歐美大片時,經常會聽到關於「在……上面」的表達,有時用over,有時用above,有時又用on……它們的用法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Above,on,over均可表示「在……上面」,那麼到底是上面的哪個位置?
  • 關心則亂,過猶不及
    回到對孩子中考高考成績與升學的關注,作家長或長輩的,關心出些主意即可,這有時已經讓自己心境難平,過於關心地想代替孩兒主張,那定是過猶不及
  • 戈森定律:欲望適可而止,情感過猶不及
    這定律是告訴我們,凡事過猶不及,掌握一個度很重要。就如上述所講的例子一樣,當一個人口渴時,總會覺得第一杯水最解渴,而後的水所起到的解渴作用逐次遞減,直到最後產生厭煩。總結:戈森定律用最簡單的話來解讀就是:欲望適可而止,凡事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