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則亂,過猶不及

2020-08-08 千千教育見聞

抬頭望月,才發覺月兒已轉入下弦月。月正圓時,它卻是光亮潔白。月的圓與缺,時常又牽動著客居他鄉和旅人的心。身處和平環境,生存與生活相對不那麼奔忙的人,想回家看看,也容易得多。回溯千百年來人世間,每逢戰亂或天災瘟疫,父母兄弟妻兒離散,思家思鄉情由,也愈發顯現出人的情思的深切瞭然。

隨手翻看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下冊,白居易《望月有感》走入了我的視線。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裡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時難、年荒影響,祖業空置,兄弟各奔西東,漂泊他鄉。幹戈(戰爭)促使田園荒蕪,骨肉失所,道中流離。舉頭對月,顧影自憐,好似失群後千裡之外的孤雁,又似那秋天裡失根的蓬草,隨風飄散,零落獨化。流離他鄉共明月,傷情對影淚天明。夜,其實沒有加長,思鄉團聚的心,向著明月,何處不是相同呢?



翻看詩前,有白樂天一段成詩原題:「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這為我讀此詩當作小序,交代了背景。查閱資料,河南經亂,實指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開封宣武節度使董晉死後,部下叛亂,之後汝南彰義節度使吳少誠又叛亂,戰爭規模大,時間長,都發生在黃河以南的河南境內,樂天家鄉河南新鄭也受波及,影響嚴重。函谷關內(今陝西大部和甘肅東部地區)道路不通,饑荒連連。長安一帶更是連年乾旱,災情嚴重。一家人不能團欒相聚,望月感懷,書以聊化。並將詩寄給了在浮梁(今屬江西)任主簿的長兄、在於潛(今浙江省臨安)作縣尉的七兄、在烏江(今安徽省程縣)任主簿的十五兄。長兄、七兄、十五兄都是樂天的同一祖父的堂兄。他當時正在符離(今安徽省宿州)探親,也將詩出示給符離和下邽(今陝西省渭南,白氏祖墳所在地)的弟妹。



沒有生離與死別的情感體驗,沒有人生成長中生存與生活的感悟,經由時日歲月的滄桑與輪迴,披文入情,也不見得容易。寫詩文的作者,情思湧動,辭達意遷,運用文字形成作品;閱讀者通過認真閱讀文字,仔細還原分析,從作品的情感體驗,與作者產生共情共鳴,欣賞作品的奇偉。

然而,生活之餘的閱讀,不少人還是流於「站著說話腰不疼,事不關己好遊說「,從一己之私加以評判,如何客觀地還原作品與作家的原意,讀得其中滋味,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回到對孩子中考高考成績與升學的關注,作家長或長輩的,關心出些主意即可,這有時已經讓自己心境難平,過於關心地想代替孩兒主張,那定是過猶不及,亂象叢生。

相關焦點

  • 過猶不及,事緩則圓
    的確,過猶不及,事緩則圓。恰到好處是為人大智慧。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易經》有言: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禍亂的初始,往往是從言語不當引起的。做人,應謹記:過猶不及,事緩則圓,適可而止。貪功急進,往往力不從心,獨木難支;過度攫取,資源匱乏,後續難繼,緣必早盡。唯有循序漸進,不斷調適,才可能達成所願,成為人生贏家。
  • 「過猶不及.」
    過頭了,過火了; 所以我今天節目的標題叫做:過猶不及。much more of something than is needed, resulting in less effectiveness: 這個詞有的詞典解釋是:過度的殺傷威力怎麼理解?用大炮打蚊子。能明白了麼?
  • 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過猶不及!人人都在絞盡腦汁,拼命爭取,幾人懂得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 備孕別太緊張,小心過猶不及
    如何做到真正的優生優育,切勿過猶不及1、盲目亂補現在不少寶媽在備孕期間,覺得自己營養補充的越好,生出來的孩子就會越健康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補充營養需注意適量、合理,盲目亂補有時候會適得其反,比如:過度的補充維生素A,這樣反而會增加寶寶發生異常的可能性,不要過度的營養物質攝入,這樣會造成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發生,甚至嚴重的還會導致不孕,不論是備孕還是孕期
  • 愛情的世界裡「過猶不及」
    其實一段感情最好的狀態毫無疑問是「勢均力敵」,當然沒有感情是能夠完全做到的,男孩本來就應該多一些付出,但是付出總該有個度,不能對方要什麼你就給什麼,需知人是有貪慾的,過猶不及,如果她想要的你給不了,那就不要去招惹。而對於女孩而言,多一些理性的索求,少一些無理的需要,過猶不及,即使今天你獲得的,未來可能也會失去。
  • 過猶不及
    積極心理學專題第14期 作者 | 安慰記準諮詢師餘泳藍編輯 | 安慰記店長王瑞1過猶不及【本期聲音】歡迎大家留言自己對於「過猶不及」的看法,你的快樂負載了嗎?
  • 你知道成語「過猶不及」的來歷嗎?
    「過猶不及」這個成語大家相信都知道,但它出自什麼典故,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這句話最早是出自於《論語.先進第十一》,原文是——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 專訪關心則亂:從《知否》到《星漢》,IP改編的「聚散」之道
    這個問題,關心則亂被問過很多遍,堪稱親朋好友加職場採訪標配。小時候偷偷看小說,長大了偷偷寫小說,在關心則亂爸媽心中,這些都不是正經事。「在長輩心中,正經的作家應該像莫言、路遙那樣,提筆深刻落筆磅礴,你一個小女子還是踏踏實實讀書工作,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盡耽誤正事。」
  • 凡事不能太過,過猶不及
    凡事不能大過,過猶不及,也正是說的這樣一個道理,只要我們能把握一個度,完美是可以做到的,而做到完美的同時也懂得了如何保持完美——凡事不能太過,要懂得知足。如此,我們做任何事都會理性對待,讓自己的心進入一種全新境界,能夠笑對人生,在知足心理作用下,相信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要貪得無厭,將「凡事不可太過,過猶不及」牢牢記在心裡,並付諸實施,給自己留有了足夠的餘地,絕不會庸人自擾,生活自然而然也是輕鬆自在,幸福無比。
  • [TV English] 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它指的是「一點點就夠了」,引申義更接近於「過猶不及」。Don't use too much hot pepper. A little goes a long way.又或者:A little hot pepper goes a long way.但這句話在引申之後也可以起到提醒別人「適可而止」的作用。
  • 過猶不及,凡事適度最好
    今天早課,我們繼續學習星雲大師的開示:過猶不及,凡事適度最好生活需要適度。世上的事做不盡,世上的財佔不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一味地向前拼,拼過頭了就沒意義了。我們做事要有張有弛,要有停頓,要有節制,要會善待自己,涵養自己。無相禪師行腳時,突然口渴,便四處尋找水源,這時看到有一個青年在池塘裡踩水車,無相禪師就向青年討了一杯水喝。
  • Overfitting——過猶不及
    一友讀北大管院大數據課程,昨日問起一題,關於數據分析中的overfitting來,與之答惑之後,思之良多,overfitting:過度擬合,亦或是「過猶不及
  • 每天學點國學:過猶不及
    子曰:「過猶不及。」【譯文】子貢問道: 「顓孫師和卜商誰更能幹? 孔子說: 「顓孫師能幹過了頭,卜商有點趕不上。 子貢問道: "既然這樣,那麼是不是說顓孫師比卜商更強一些? 孔子說: 「做事過了頭,和趕不上是一樣的。 然則: 既然如此,那麼.逾:勝過,超過.猶:如同。【見解】凡事皆有度,真理向前邁進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會成為謬誤。
  • 詭神痴話:落花有意,關心則亂,春有百花秋有月,這些名言出處?
    當今網絡流傳的很多名言名句都來自古文古詩,然而有一些名言出處並不為大家熟知,甚至還有以訛傳訛的說法,比如:一、關心則亂,無欲則剛。這兩句是今人混搭起來的,其實各有出處,「關心則亂」的原句是「事不關心,關心者亂」,大意是說一旦事情與自己相關,就會變得心煩意亂,最早來自關漢卿的《錢大尹智寵謝天香》第二折,原文是:「(錢大尹上,云:)事不關心,關心者亂。」後來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二《範鰍兒雙鏡重圓》也有提到:「徐信正在數錢,猛聽得有婦女悲泣之聲,事不關心,關心者亂,徐信區不數錢,急走出店來看……」。
  • 關心則亂,孩子需要更多路子
    所謂關心則亂,昱然數學二年級開始便因為計算而落下了,而她不喜歡刷題,數學計算不熟練,對數學提不起興趣。
  • 戈森定律:欲望適可而止,情感過猶不及
    這定律是告訴我們,凡事過猶不及,掌握一個度很重要。就如上述所講的例子一樣,當一個人口渴時,總會覺得第一杯水最解渴,而後的水所起到的解渴作用逐次遞減,直到最後產生厭煩。總結:戈森定律用最簡單的話來解讀就是:欲望適可而止,凡事過猶不及。
  • 人群心態:過度關心朋友會虧待自己
    人群心態:過度關心朋友會虧待自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5日 08:28 來源:   生命時報消息 案例:小靜是屬於對朋友非常關心的那種人
  • 補充維C過猶不及,過量補充維生素C的後果很嚴重
    補充維C過猶不及,過量補充維生素C的後果很嚴重自打西方國家的健康保健邏輯思維融進中國後,許多朋友開始把VC當糖塊吃。VC能夠美容護膚、VC能夠潤腸、VC能夠美白祛斑,愈來愈多的朋友加入了VC精兵。把VC當糖丸一樣每日服用,適合嗎?過量填補維生素C的後果是什麼?
  • 需要與被需要都要適可而止,不然過猶不及
    但是,這種被需要一旦過激了,就成了過猶不及。戀愛中的小羽為了證明男友小鄭對自己的愛,整天問男友:「你愛我嗎?」小鄭會說:「愛!」小羽幾乎每天都重複著這個問題,並且要求小鄭早午晚必須給自己關心的問候。早晨要說:「早晨好!小寶貝!」中午要說:「吃飯了嗎?
  • 過猶不及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非適用於所有領域|《儒家思想...
    子曰:「過猶不及。」【筆者注】本章講的是過猶不及的道理。賢,指人的德行,包括人自身要正和要對他人好。過猶不及,指過分與不夠一個樣。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準則。人自身要正,正到什麼程度?人要對他人好,好到什麼程度?按照孔子的意思,人自身要正,但不能正的過分,過分的正與不夠正是一樣的;人要對他人好,但不能好的過分,過分的好與不夠好所起的效果是一樣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