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後高考時代」提升學習英語效率是關鍵
根據改革總體方案,今後英語將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學生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眼下公眾最關心的莫過於英語在「後高考時代」的走向:高考不考了,學校還會重視英語教學嗎?今後的學業競爭裡,英語扮演著什麼角色,又該如何準備所謂的「社會化考試」?
「到目前為止,關於高考英語改革的具體方案還沒有公布,外界的一些解讀、分析意見中存在不少誤讀。」一些滬上高校專家學者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改革高考英語外,大學四六級考試和大學公共英語課教學都已經傳出改革的動向。很明顯,一系列的改革舉措都是希望改變中國人學英語的低效,而不是說英語不重要。
「高考不考,學校不教」說法不成立
自從高考英語改革的消息披露以來,社會各界對於今後的英語考試走向頗為關注,其中夾雜著不少圈內外人士對於未來考試政策的解讀、預判,說法不一。
「有人認為,『高考不考,學校不教』,沒有了考試,今後中小學的英語課堂教學都要放水了。」上海財經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付川說,這是一種典型的誤讀。從目前大學開展的自主招生試點就可以窺察到,眾多名校越來越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外語能力作為大學學習的基礎工具,必然是考察方面之一。更重要的是:「大學招生從來都是選拔考試,講究區分度,所以不管是高考還是其他類型的考試,都需要提供一個科學的參考標準來幫助大學鑑別學生的能力,作為錄取的依據。」
因此,只要英語仍然納入大學招錄的考察範圍,位於下遊的中小學就不可能無視升學率,放任英語教學。
一位滬上高校招生辦負責人坦言,外語退出統考,對於彌合現行制度下大學的一些招生缺憾是有積極意義的。實際上在此次教育部考試總體改革方案出臺前,學校就提過一個設想,不同的專業學科可對高考科目設置不同的權重、綜合錄取。比如,對報考中文、中國哲學、藝術設計等特定方向的學生,不一定要設置很高的外語門檻。
早在2005年,時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的陳丹青憤然離職,原因就是一些繪畫優異的學生因英語不合格無法被錄取。
「今後外語實行『社會化考試』,高校的不同專業完全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公開設定錄取依據。有些專業需要學生有很高的英語水平,有些是達到一定水平即可,這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但該招生負責人同樣表示,即使在這樣的政策設計下,讓學生減輕課業負擔仍顯得困難。本來學校是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發展分層教學的,「怕就怕一些專業不需要很高的英語等級或分數,但學生為了增加競爭優勢刷分,那就不好說了」。
削弱英語權重,並非懂英語的人太多
和教育部的改革方向相呼應,目前,不少地方已針對英語科目啟動高考改革。北京市教委在最新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2016年將降低高考英語分值。江蘇擬2016年英語就退出高考,實行一年兩考,以等級制計入高考成績。山東明年起取消英語聽力測試,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外語科目聽力成績單獨計入考生電子檔案。
不管是降低分值、調整題型還是乾脆讓英語退出高考,無一不在說明高考改革有削弱英語科目權重的意圖。還有人預言,只要考試指揮棒改了,全民學英語的「虛熱」就有望緩解。
「教育界內外都有一個嚴重誤解,認為現在懂英語的人太多了,中國學生英語已經不錯了,所以沒必要花這麼多的精力在一門外語科目的學習上。」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授柴明熲坦言,事實恰恰相反,懂英語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量中國學生外語學習效率過低,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從國家戰略看,語言溝通不暢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走出去」的瓶頸問題。柴明熲以親身經歷舉例:現在的很多高端的國際會議上,承擔翻譯角色的都是大學裡的教授學者,而這都是急就章的結果,沒辦法的辦法——這正是因為高層次的外語人才奇缺。所以,要培養能勝任不同專業領域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必須要通過系統全面的改革,改變中國人的「啞巴英語」、「洋涇浜英語」和「三腳貓英語」的尷尬局面。
「社會化考試」前景堪稱「撲朔迷離」
不少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到目前為止,教育部對於何謂「社會化考試」還沒有出臺更具體的指導意見——能否提升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如果把一種考試的命題權從一個具有官方背景的機構放到另一個同類的機構,並不能稱其為真正社會化的考試。」一位長期從事外語教學的學者告訴記者,一般而言,「社會化考試」都有一個明確的功能定位,比如像託福、雅思和GRE考試一樣,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求學需要去選擇;另一方面,來自社會、民間的機構只要通過相關部門的資質審核,就可以承擔組織考試、命題的任務。「高考改革後,英語考試的命題和組織到底有多大的突破,還很難說。」
也有學者悲觀地指出,就怕「後高考時代」的英語「社會化考試」會演變為另一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是一年多次,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考試時間,但是這種考試已經變成大學學習的負擔和累贅了。」
在柴明熲看來,光把英語「驅逐」出應試成分過重的高考,實行「社會化考試」還不夠,改革的關鍵是要解決中國人學英語的根本問題。「我們學英語是為了用英語,試問到目前為止,國內有哪一種英語考試,是較好承擔了考察實際應用能力角色的?!」
對長期以幫助學生在英語中考、高考中得高分的英語教師來說,未來撲朔迷離的「社會化考試」可能是一個挑戰:如果變成真正的能力考試,有多少老師能應對自如?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