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英,男,現年47歲,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化隆縣德恒隆鄉中心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2014年8月,根據教育局的安排,他到化隆縣南部山頭德恒隆鄉中心學校去任職。當時,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學校的發展已處於一種艱難的困境之中:教學質量低下,教學設施缺乏,教師人心浮動……
面對困難,他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接任之後,經過深思熟慮,確定了學校發展的基本方向,那就是穩定中求發展。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必須建章立制,用制度來管理人、激勵人、約束人。通過開大會,定計劃,作分析,仔細摸底,調查研究,深思熟慮,一個「有利於教學質量提高,有利於調動教工積極性,有利於創建優良的校園環境,有利於學校發展」的管理制度在他心中醞釀成形了。隨後,經過全校教工反覆討論研究,學校相繼出臺了教職工管理辦法、教育教學質量獎懲辦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考核辦法。同時,對不踏實工作、不適合崗位要求的教職工進行換崗或培訓。這些制度已合成了《德恒隆鄉中心學校管理制度彙編》,教職工人手一冊,成為學校管理、教書育人的工具書和創建文明校園的土教材。
由於制度配套,措施得力,指導科學,重教獎學,兌現及時,教學質量連年登高,文明創建、素質教育之花燦爛盛開。在年終教育局組織的創建「十星級」考核中榮獲九星,並獲得質量提升獎牌。
德恒隆鄉點多,面廣,管理範圍大,管理難度也成倍增加。但是,這難不倒他,在學校管理上,校長有一整套經驗。他對領導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統一步調,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他還擬訂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在教學管理上嘗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究式學習模式」,在德育工作管理上他能夠處於高屋建瓴的勢態,強調要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實效性。
在對教師人性化管理中,他從不以權壓人,以勢凌人,而是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從而贏得了廣大師生和社會的信任和好評,贏得了領導學校工作的主動權。他事必躬親,把教職工的情緒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教職工的成就和榮譽作為工作的第一動力,把教職工的滿意程度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校每學年都要開展學生評價老師,老師評價行政幹部,教工民主評議校長等活動。學校管理漸進地由守業管理向創業管理轉變,由傳統經驗管理向現代科學管理轉變,由權力管理向能力管理轉變。針對學校實際,實行了一套科學的管理體制和配套措施帶領班子靠制度規範,靠典型示範,靠考評監督,靠獎勵激勵,在他的帶領下,全鄉已有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一直以來,他都是以「懂教育,善管理」著稱,在教育上講究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及時性,注重思想教育與科學知識的結合和無形教育環境的創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對集體、民族、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心和自身的進取精神。在他的總體規劃下,提出了「為學生生命奠基,為教師發展服務,為人民滿意學校」的辦學宗旨,努力倡導「團結協作,崇德博學,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學校精神,他要求教職工對工作多一點責任心,對學生多一點愛心,對教研多一點熱心,對社會多一點奉獻心。而他自己不僅是決策者,也是踐行者,學校的課題研究他是總負責人,親自參與新課改實驗,深入教研工作的各項活動,親自參與聽課,上課,評課。為自己定的目標是做一名「學者型」的校長。為此,學校工作同時還不斷為自己充電,看書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例行公事,走進辦公室,書架上擺滿了教育管理類的,學科教學類的,教育類,雜誌等擺滿了書架,一本本書籍,一本本學習心得筆記,甚至是書上的一筆一划。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行知一生獻身於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也是校長經常給老師們講的一句話。學校哪個教師有困難,他總是及時送出關懷,有哪位教師需要幫助,他總是及時伸出雙手,有哪些學生因為貧困要輟學,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面對山區的留守兒童,他特意在學校成立了愛心基金會,爭取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師生捐款、黨員自願捐款等方式,為他們徵集物資,經常性開展聯姻幫扶活動,受到了當地家長們的感謝。
「殫精竭力育桃李 甘灑熱血譜新篇」,作為一個校長首先要執著,還要有激情。只有這樣才能滿腔投入,才會熱情不減,才會勁力十足。而他正是抱著這滿腔的執著,躬耕在教育的土地上踐行著他的教育理想,踏踏實實地做著,努力著,探索著……
主辦:化隆縣教育局
編校: 高建軍
供稿: 德恒隆中心學校 韓進福
投稿:307086894@qq.com
請點擊下方小白手,讓她變成藍色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