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很多「很玄乎」的問題,要說它們不科學,可確實有現實依據,可非較真認為那是科學,卻又沒有可查的完整科學體系,就比如這個問題:「沒出生之前,孩子有記憶嗎?」
對於成年人而言,這個問題不需要思考,肯定沒有記憶,理由非常的簡單:有的話,我為什麼不記得?
不是記憶模糊,是完全沒有印象,一點點相關的回憶都沒有,既然大家都沒有記憶,那就說明不存在「胎前記憶」的說法。
然而,很多視頻卻讓大家對自己的想法深表懷疑:
小傢伙白白嫩嫩的,大眼睛非常有神,這麼可愛的孩子,一般都是家裡的寶貝,然而他接下來的行為,卻讓周圍的人笑翻了。
看到爸爸,臉色秒變,斜眼歪嘴,一副「看不上」的樣子,小眼神透露出濃濃的歧視意味,儘管一句話沒有說,可他用面部表情道出了一切。
媽媽的笑聲引起了孩子的注意,看來就算是最親的媽媽也不符合孩子的心意,「這媽媽怎麼這麼傻呀,完了,有這樣的母親,我以後要吃苦了。」再看看房間,小傢伙可能心裡暗自嘆氣,看來這輩子也就這個樣了。
在國外,早有人在這方面做過調查
「日本第一胎內記憶醫師」池川明早年做過一系列相關的實驗,他前後調查了1千多名孩子,平均年齡在4歲左右,發現其中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寶寶有「胎前記憶」,四分之一的孩子可以詳細描述自己出生時那十幾分鐘的感受,由此可見,「胎前記憶」並非玄幻。
可是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他發現這些孩子的記憶在迅速衰退,在10歲左右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忘記了當初自己說過的話。
由此,他得出結論:「胎前記憶」是存在的,只不過它很容易被現實記憶所覆蓋。
其實不僅是他,日本福島大學的飯田教授也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說最少有6成以上的孩子存在「胎前記憶」,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那麼對於這個說法,網友是這麼看的
@文文媽:我的閨女可以清楚地記得懷孕期間有人打過她,那次是我跟丈夫吵架,他踢了我肚子一腳,每次說起這個事情,愛人都很不好意思,年輕不懂事。
@小寶寶:兒子最喜歡的音樂是我懷孕時循環播放的一個印第安民謠,第一次聽的時候他就說自己很熟悉,好像在哪聽過,而這個事情我們誰都沒跟他見過。
@雨:我經常夢到父親的聲音,可現實中我從沒有見過父親,在離我出生之前一個月他就過世了。
其實,有「胎前記憶」並非壞事
1、賦予孩子天賦
胎教很多人都聽說過,有人認為它是假的,也有人認為它是真的,其實這並非我們國家的特色,在美國,同樣存在很多「胎前輔導班」,一些專家認為,如果孕媽在懷孕期間不斷學習文化知識,就能將其中的一部分轉化為電信號傳輸給孩子,讓他們在發育過程中就自帶天賦。
儘管沒有相關的理論依據,可是從數據上來看,這種辦法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不過依舊有不少人認為,那都是後天培養的結果,與「胎前記憶」無關。
2、培養孩子性格
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他們是最單純的,加上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在快速發育中,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聰明的父母會選擇多跟寶寶說說話,放一些輕鬆、舒緩的音樂,這有助於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感情,並對其進行安撫。
不少寶媽都說過,自己的孩子只要聽到某種音樂就會起反應,可見,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跟音樂的屬性存在某種程度的聯繫。
總而言之,只要孩子能變好,不管是科學還是不科學,在沒有風險的情況下,都可以嘗試,畢竟現在的科學,有太多無法解釋的東西了,大家說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