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國人每天存700億元:百姓有錢,會報復性消費?

2020-10-20 瑞希

    作者 | 孫瑞希

    01

    上世紀90年代,我的老家,東北某個縣城,還在下崗和亞洲金融危機中掙扎的人們,忽然有一天在街上聽到一聲極具衝擊力的廣告。

    大喇叭霸氣地喊著:「啥都有,啥都賣,這裡啥玩意都1塊。1塊錢你買不了吃虧,1塊錢你買不了上當……」

    隨著這魔性的大喇叭廣告出現的,是一元兩元店。店鋪裡的商品不全是1元、2元的價錢。因為店鋪主營日雜,大部分商品以1元、2元為主,所以店家賺了這樣的噱頭。

    以塑料洗臉盆為例,2元錢一個,雖然比市面上賣4、5元錢的要薄一些,但勝在便宜啊,這對於兜裡沒錢的人們是極大的誘惑。

    後來我隨父親來省城長春走親戚,發現站前也有很多這樣的一元兩元店。

    我不知道同一時期,別的城市是什麼樣。我記憶中,那極不景氣的光景中,人們壓縮消費,廉價大行其道。

    02

    那麼,在如今全球疫情危機疊加經濟衰退的形勢下,廉價還會受到追捧嗎?

    我的判斷是:不會。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疊加經濟衰退會推動我們進入一個新的消費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裡,總體來說,人們的消費呈現出越來越理性的趨勢。人們更關注商品的品質,不願為多出的溢價買單。

    疫情期間,國人禁足在家,但存款卻大增了。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存款一共增加了6.47萬億元,同比多了4000億元。3個月,6.47萬億元,這意味著平均下來,每天也要存錢約710億元。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認為:按照習慣,在春節前後發放年終獎、結清貨款,然後歡度春節,這期間大家都持有存款。但是疫情期間,投資、消費等經濟活動受到抑制,個人獲取資金後,存在銀行帳戶中,未動用出去,因此存款增量創出歷史新高。

    有人說,看來老百姓手頭還是有錢的,那就報復性消費吧!

    實際上,由於境外疫情的蔓延,導致經濟發展不確定性上升,人們的投資和消費意願都受到抑制。

    前些天和朋友小辛聊天,原本特別愛打扮的她也開始樸素起來。這段時間她一直遠程辦公,之前買的名貴的包包、鞋子也就沒了用武之地。

    她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審視自己,原來那些非買不可的東西是她用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不過現在看來,其實也沒什麼必要。

    真正的高淨值人群,早就不需要通過奢侈品牌來證明自己的地位和成就了。

    03

    小辛覺得,自己沒必要為大牌多出的溢價買單。這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共識。

    有網友留言:「經歷此次疫情,深刻感受到,消費是開心的,但儲蓄也是要緊的,要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

    我曾經做過一個小範圍的調查,由於樣本數量有限以及取樣區域限制,也許這並不嚴謹,但從調查情況來看,「質量良好」和「性價比高」成為很多人消費時最為關注的因素。

    拿化妝品舉個例子。我在調查中發現,2010年至2015年的時候,我市(長春市)的中高收入女性特別喜歡買進口化妝品,但是到了2016年之後,開始有人尋找評價替代品。

    到了2018年時,這個比例開始上升,不少人會選擇一些國貨高性價比產品。

    從我自己的消費感受來看,幾百塊錢一瓶的身體乳確實好用,但真的比幾十塊錢一瓶的好用十倍嗎?可能並沒有。

    人們不願意在某一件商品上花那麼錢了,這其實也包含著理性消費的回歸。

    04

    我認為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多的改變,我們可能會進入一個全新的,健康消費時代。

    日本有一個叫三浦展的社會學家,他寫了一本書叫《第四消費時代》。書中提到,從2005年起,日本開始進入第四消費時代。

    那時候,日本的經濟已經逐步恢復,但是與第三消費時代日本老百姓熱衷於購買名牌和高檔商品,追求擴張性消費不同。第四消費時代的日本老百姓開始排斥過度的包裝、顏色和款式,追求價格適中、功能夠用的基本款。

    這與我們現今的消費主張非常相似。實際上,極簡的生活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接受。

    這種變化會帶來哪些商業機會呢?

    一些主打品質化的企業將獲得一次崛起的機會。比如,平價國貨好物。

    支撐這些「好物」的不僅是廉價,更重要的是質量。

    因為老百姓不是捨不得花錢,而是更追求極致的性價比。


    作者簡介:孫瑞希,資深生涯規劃師,今日頭條籤約作者。以溫和、真誠、接納的狀態為廣大來訪者解決職業困惑,提升職場適應力,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著有以職業生涯個案剖析為基礎的書籍《刻意成長》。

相關焦點

  • 一季度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每天超過700億元,你存了多少?
    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314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減少3713億元。3月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4.16萬億元,同比多增2.44萬億元。關於這個情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待:1.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本身存款餘額也是會不斷上升的,並不是今年一季度才有存款流向銀行帶來存款餘額的增加,只是今年一季度增加值比去年要多,這是增量部分,多了1.76萬億,平均一個月多出了5900億元的存款。
  • 一季度你花了多少錢?人均消費「及格線」已出爐,你達標了嗎?
    國富之後,民也會跟著強。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手裡的閒錢也越來越多了,存款也是越來越多。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個季度,全國居民存款一共增加了6.47萬億元,同比多了4000億。3個月,存了6.47萬億元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說出來你可別太驚訝了,平均下來,中國人每天大約存了710億左右。
  • 53%的中國人都把錢存銀行!因為他們怕……
    沒想到,我們沒等來報復性消費,反而迎來報復性存款。今天,我重點來聊聊儲蓄這塊。數據顯示,53%的居民更傾向於將錢放在銀行儲蓄中,其實這也不是近期才有的現象,中國一直是高儲蓄率國家,或者說,中國人一直都很喜歡將錢放在銀行。儲蓄率,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總額中儲蓄額所佔的百分比。
  • 從「月光族」到「報復性存錢」的年輕人 你看懂了嗎?
    而在7月20日,中國新經濟研究院聯合支付寶發布《餘額寶90後攢錢報告》(2020版),報告顯示,疫情之後,90後更愛攢錢了,2020年上半年90後人均攢錢金額比2019年增長近4成,平均不到4天要往餘額寶存一筆錢。同時,根據央行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這意味著在一季度的91天裡,平均每天超過700億存款湧向銀行。
  • 「報復性存錢」來了?馬爸爸的「寶唄青年」的人裡有沒有你?
    今年一季度,「自己錢存進餘額寶,消費一律先花馬雲錢」的「寶唄青年」人數比起去年四季度大幅增加了4成。網絡圖疫情延續之下,「報復性存錢」比「報復性消費」先至。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存款一共增加了6.47萬億元,同比去年多了4000億元。
  • 服務業曾期盼的「報復性」消費可能不會出現
    潘雪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美甲業小店鋪普遍現金流緊張,倒閉時為了避免發生糾紛,會把預存款客戶低價轉讓給其他店鋪,既避免顧客糾紛,又儘可能減少損失。「譬如一個預存1000元的顧客,轉讓給同行可能只需給300元,比起直接給顧客退款1000元,壓力小很多。」當已恢復營業的商家在想方設法拉升營收時,尚未解禁的行業裡,更多的商戶仍然對日漸積壓的虧損束手無策。
  • 不要將「報復性消費」當作救命稻草
    我一直認為,將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當作救命稻草,是很多消費品牌的不明智、不理智。可能「報復性消費」還沒有開始,就提前結束了。這裡,我想具體談談三個問題:這段時期的特殊經歷,究竟會怎樣改變消費者的想法?80後、90後人群作為主流消費群體,你是否做過深入研究?線下轉線上的品牌營銷,你該如何打開主流消費者的心智開關?
  • 疫情過後或存「報復性消費」,新人做適合送外賣比較火小吃有哪些
    受新冠肺炎影響,本該紅紅火火的春節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宅成為大多 數人的一種生活常態,人們極大程度地抑制了自身的消費需求。受此影響 ,消費經濟受到明顯衝擊,尤其是線下實體經濟、餐飲、旅遊、酒店等行 業受損巨大。
  • 普通工薪階層的困境,何來報復性消費?
    何為報復性消費,誰來報復性消費,如何報復性消費?這三問應該是對當下還未產生所謂報復性消費結果的回問。其實自疫情以來可能並沒有產生所謂報復性消費,當然這是我認為的,至於數據如何,是否達到報復性消費的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 復工後迎來報復性消費?山姆會員:已經開始報復性吃喝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9%。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其中食品菸酒價格同比上漲14.9%。有人據此預測,報復性消費即將到來,然而也有另外一些人持反對態度。即使觀點各異,但誰都無法斷定「報復性消費」就完全不存在。拋開報復性消費不談,報復性吃喝,卻早已開始。
  • 放棄吧,報復性消費你今年等不來
    這場疫情,讓許許多多生意人的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期待的春節黃金消費季,營業額落入冰點;兩個多月的疫情戰,拖垮了不少小公司的現金流。但在這樣的寒冬裡,零售商家都還抱著一線希望:隨著疫情逐漸消散,傳說中的報復性消費是不是那棵救命稻草?報復性消費的現象來自於非典時期。
  • 報復性消費為0,「低欲望社會」來襲?是誰讓國人「不婚不生」?
    隨著國外疫情的逐漸發酵,不少人疑惑著疫情會在何時結束?在3月29日的下午,由華山感染、醫界、醫道等多機構聯合舉辦的「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召開。會中,李蘭娟、張文宏等多位專家圍繞著全球各國抗疫策略等話題展開了探討。
  • 2020年1季度91天裡,每天超過700億存款湧向銀行存錢,什麼原因?
    據央行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2020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一般來講,住戶存款反映的就是我國居民的存款數量,一季度的91天內,住戶存款平均每天增加710億元。
  • 杭州貴陽酷德 西點培訓學校之疫情後報復性消費,西點行業成大贏家
    在經歷了好幾個月足不出戶的宅家生活後,大家的消費欲望都受到了極大的壓抑,只等著在解禁後瘋狂報復性的消費,去滿足一直積壓在內心的欲望!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為了鼓勵消費,全國已有多個省市地區開始發放消費券,涉及金額近110億元。
  • 海底撈等位2小時,喜茶排隊70分鐘,報復性消費到底會不會來?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的消息,經曆本次疫情,人們會普遍遏制自己的消費欲望,有66.3%的受訪者表示會去更多的儲蓄,有57.03%的受訪者表示投資會更保守一點,有42.16%的受訪者表示會購買更多的醫療和意外保險。
  • 新iPhone SE發布;老百姓每天存700億;山東理工虐貓大學生被退學
    2、每天700億存款湧向銀行:人們在"報復性存錢"3、張文宏:大家要有疫情常態化的準備4、歐盟建議逐步取消限制措施5、國泰君安:兩會或在5【每天700億存款湧向銀行:人們在"報復性存錢"】央行披露最新金融數據看上去有點「恐怖」。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左右,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是什麼概念?這就是說,一季度91天裡,平均每天超過700億存款湧向銀行!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報復性存錢"。
  • 江瀚:全聚德沒看到報復性消費?烤鴨一哥全聚德為啥怎麼都做不好了?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江瀚一、全聚德沒有報復性消費?財報顯示,一季度全聚德營收為1.80億元,同比下滑55.03%;淨利潤-8850.10萬元,同比下滑931.6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淨流出5442.76萬元,同比下滑180.55%。疫情對全聚德的衝擊是多方面的,除營收同比腰斬外,其投資收益也在直線下滑,財報顯示,其當期投資收益136.92萬元,同比下滑80.76% ,主要為報告期公司參股企業聚德華天受疫情影響收益減少所致。
  • 沒有報復性消費,現金流才是當下市場王道!
    —1 —為什麼說報復性消費沒機會了?大家都在期盼形式的好轉,所謂形勢反轉,按過去的經驗無非三駕馬車:基建、消費、外貿這幾個手段,哪怕其中有一駕跑起來也行啊。當然這三個手段是相互關聯,是很難只拉動一個:想要拉動和刺激投資,就要保持消費和出口的盈利;而出口因為國外疫情的影響,至少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訂單了,很多產能又要指望內銷;那麼內銷的報復性消費就很重要了,尤其是對快消、旅遊
  • 兜裡沒錢,撐不起報復性消費的雄心壯志
    我不知道斷了收入的家庭何以維繫,就像我不知道那些喊著讓人到酒店消費的人憑什麼覺得別人的口袋裡那般殷實一樣。當我決計邀請同學的時候,我想到了領導到酒店就餐示範的鼓勵,想到了網上不知來路的報復性消費的誘導,想到了某些商家逆勢而為的漲價等等,我在想,對於為社會做貢獻的善意,有時,落實起來確有巧婦難有無米之炊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