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副行長:「國際收支平衡表」讓人充滿困惑,需要進行調整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人大重陽

作者王永利系原中國銀行副行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於7月11日王永利微信公眾號,原標題為《關於「國際收支平衡表」格式的修改建議》。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和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國際收支管理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相應的,「國際收支平衡表」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高。但現有「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表現方式著實讓人感到困惑,需要適當進行調整。

一、「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內容與格式

根據《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手冊》第六版的標準,中國目前「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格式(主要項目的細分子項目省略不提)以及2018全年、2019全年、2020一季度的統計結果(億美元)是:

其中,報表特別註明:「非儲備金融帳戶」項下,對外金融資產淨增加用負值表示,淨減少用正值表示;「儲備資產」增加用負值表示,減少用正值表示。

二、現有「國際收支平衡表」讓人充滿困惑

按照上述「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內容、格式與邏輯,完全模糊了經常帳戶(主要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資本帳戶、金融帳戶、儲備資產相互之間的關聯與對應關係,直觀表現出來的基本邏輯是:完全以「淨誤差與遺漏」項與「經常帳戶」及「資本與金融帳戶」相對應,這大大超出人們的一般認知與常識。

一般認為,經常帳戶、資本帳戶、金融(非儲備)帳戶、儲備資產才屬於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項目,本身應該存在對應關係,也被稱為「主體項目」,而「淨誤差與遺漏」只能是調節統計誤差或遺漏的補充項目,也被稱為「補充項目」,是不應該與主體項目相對應的。

目前這樣展示的結果,不僅金融帳戶與儲備資產增減變化的正負值表示容易讓人誤解,而且也使「淨誤差與遺漏」項的實際含義讓人難以理解,容易對報表準確性產生嚴重懷疑。

實際上,一個國家的經常帳戶、資本帳戶、金融帳戶、儲備資產相互之間是存在關聯關係的:一國跨境的貨物貿易及服務貿易收支,以及資本項下收支,基本上都是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的,經常帳戶及資本帳戶的淨收入(或支出)額,也就會成為金融帳戶淨收入(或支出)額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帳戶還受到金融機構自身國際收支的影響),即經常帳戶、資本帳戶與金融帳戶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是一個國家國際收支不同行為主體的行為結果,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係。同時,金融帳戶又可能與儲備資產發生相互轉換關係,比如從金融帳戶中轉入國家儲備資產,或者從國家儲備資產中轉入金融帳戶。國家儲備資產也可能有一部分存放在金融機構。

由此可以看出,將資本帳戶與金融帳戶歸集在一起,統稱「資本與金融帳戶」是不合理的;將儲備資產歸入金融帳戶也是不盡合理的;總體看,經常帳戶、資本帳戶與金融帳戶、儲備資產是存在一定的對應關係的,基本上表現為國際收支上的外匯「收入方」與「運用方」,理應將二者分別列示並形成對應關係。這應該構成「國際收支平衡表」最重要的基本內容與基礎架構(表現形態)。

三、修改「國際收支平衡表」格式的一點建議

基於經常帳戶、資本帳戶、金融帳戶、儲備資產相互之間的關聯關係,一個最重要的調整點是將「經常帳戶、資本帳戶」作為「收入方」,將「金融帳戶、儲備資產」作為「運用方」分別列示,建立相互之間的對應關係,並將目前金融帳戶、儲備資產的正負方向予以調整,使其與實際的增減結果保持一致。同時,考慮到運用方(金融帳戶與儲備資產)的數字比較準確,誤差或遺漏主要應該在收入方的統計上,故將「淨誤差與遺漏」歸併到收入方進行調節,保持收入方與運用方的平衡,並使報表的「合計」數字能夠真實反映各期國際收支的變化結果。

這樣,建議將「國際收支平衡表」基本內容與格式(仍以中國2018全年、2019全年、2020Q1數據為例)修改為:

做這樣的調整,既有利於理順各項目的相互關係,更好地反映出經常帳戶、資本帳戶與金融帳戶、儲備資產之間的對應關係,保持「收入方」與「運用方」的平衡,使報表真正具備「平衡表」的基本表現形態,又能讓人能夠更好地理解相關項目與數字的實際含義。

比如,從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2018年經常帳戶與資本帳戶合計增加249億美元,但金融帳戶與儲備資產合計卻減少了1538億美元,因此存在著-1787億美元的淨誤差與遺漏,表示還有更多的外匯淨流出沒被統計在內;2019年經常帳戶與資本帳戶合計增加1410億美元,但金融帳戶與儲備資產合計卻減少了570億美元,因此存在著-1980億美元的淨誤差與遺漏,同樣表示還有更多的外匯淨流出沒被統計在內;2020年一季度經常帳戶與資本帳戶合計減少了338億美元,但金融帳戶與儲備資產合計僅減少了112億美元,因此存在著226億美元的淨誤差與遺漏,表示還有更多的外匯經流入沒被統計在內。

另外,從上表中收入方或運用方的「合計」數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個時期內國際收支的實際變化情況。

相關焦點

  •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怎麼計算的
    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由四部分組成: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和金融項目,儲備資產,淨誤差與遺漏。  經常項目,包括各種物質商品的輸出、輸入的貿易往來,勞務收支、投資所得的非貿易往來,以及親人之間匯款等經常轉移項目。當這些項目使我國的外匯收入大於支出時,貸方大於借方,經常項目餘額就呈現出順差差額,反則出現經常項目逆差差額。
  • 中行副行長王永利辭職 未查出經濟問題
    財小新:本文選自微信號:金融混業觀察(caixinfinance),點擊「閱讀原文」直達關注頁面記者 凌華薇 吳紅毓然曾是競爭中行行長熱門人選的王永利,因個人情事被關係人舉報,經中紀委調查,未發現經濟問題,處以留黨察看兩年4月18日晚間,中國銀行(601988.SH,03988.HK)發表公告,指出王永利因工作變動,已向中行董事會提出辭呈,要求辭去執行董事、董事會風險委員會委員及副行長職務
  • 國開行副行長張旭光赴任農行 大行副行長平調成常態?
    另據報導稱,農行副行長王緯已於上周剛剛平調至中行,目前農行還有三位副行長,分別是張克秋、湛東升、崔勇,張旭光的到來將使農行副行長補至4位,剛好填補王緯調至中行的缺口。不過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今年3月份,原國開行副行長蔡東調任農行副行長,隨後在10月份又升任吉林副省長,在農行也就待了短短的幾個月時間。
  • 行長落定、5名副行長調整後 農行的領導班子怎麼分工?
    原標題:行長落定、5名副行長調整後,農行的領導班子怎麼分工?   中國農業銀行(601288.SH,1288.HK)近期人事調整不斷,在經歷了行長落定、5名副行長調整後,農行的領導班子怎麼分工?
  • 國有六大行高管缺口10人!急需董事長、行長、副行長!
    工行董事長一職上有空缺,交行也即將出現董事長空缺,農行、郵儲銀行尚缺行長,而工行、建行、中行的副行長缺口為6人。國有大行不僅需要「資本補血」,還需要「董事長補血」。4月2日,交通銀行董事長彭純接任中投公司董事長,料即將離開交行。
  • 招行高層更迭:常務副行長李浩退休,國開行原紀委書記王雲桂「空降...
    其中,李浩因年齡原因卸任常務副行長、財務負責人、執行董事三個職務,國家開發銀行原紀委書記王雲桂被聘為副行長。而汪建中、施順華的招商銀行副行長任職資格,李德林、劉輝招商銀行行長助理的任職資格均已獲得監管部門的核准。
  • 工行設立高級業務總監 目前僅一正一副行長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宇宙行」工行設立高級業務總監 目前僅「一正一副」行長 「宇宙行」工行人事又有新變動!「可以理解為未來副行長儲備人才,是大部門老總升副行長必經的一步。」亦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副行長不夠的情況下,設立業務總監成為不少銀行「補缺救急」的新選擇。比如在2019年1月,在高管層中僅剩兩位副行長情況下,中行發布公告稱,聘任孫煜為副行長;原授信管理部總經理劉堅東為風險總監;原四川省分行行長鄭國雨為業務管理總監。
  • 中行牽手速匯金 開展新型國際匯款業務
    網易財經4月29日訊 4月29日,中國銀行與匯款公司速匯金國際達成合作協議,即日起,中行北京分行的200多個營業網點推出速匯金匯款服務,中行北京分行副行長梅非齊向網易財經表示,將在今年內將該項業務拓展至全國的中行網點。
  • 浦發銀行原副行長穆矢被查
    (原標題:浦發銀行原副行長穆矢被查) 新京報快訊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
  • 建行迎兩位副行長 原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履新
    近日,建設銀行同時迎來兩名副行長,一位是原郵儲銀行行長、在郵政系統內工作約30年的呂家進,另一位則是建行內部晉升的「70後」幹部,該行原湖北省分行行長王浩。兩位副行長到任後,建行的行長配置為一正四副。2007年,呂家進出任郵儲銀行的執行董事、副行長,5年之後升任行長,執掌郵儲銀行帥印長達6年時間。呂家進在郵儲銀行期間,經歷了該行從組建到完成股改、引戰、上市的「三步走」。 郵儲銀行對他的評價為:「恪盡職守、勤勉盡責、開拓進取,帶領郵儲銀行發展普惠金融,致力轉型創新,完善風控體系,提升綜合實力。」
  • 中行臺北分行行長蔡榮俊:做大蛋糕與臺同行分享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蔡榮俊是廈門人,身材高大,膚色黝黑,一口親切的「地瓜腔」。在臺灣工作了7年的他,常被誤認為是「地道的臺灣金融業精英」。近日,他向記者講述了中行如何在臺北「搶設分行」的故事。  拔得頭籌  2009年春節後,時任中國銀行廈門市分行副行長的蔡榮俊被召喚到北京,總行給了他一個「特殊任務」:爭取在臺灣開設第一家陸資銀行分行。  蔡榮俊說,「到境外開設分行很常見,我也曾在1997年去馬來西亞籌設分行,但要求成為第一家卻是很少見的,這是一項責任重大的任務,就好比派你去參加大型比賽,要求拿到第一名。」
  • 農行行長虛懸一年終補缺,進出口銀行行長張青松將履新
    記者 | 郝昕瑤1自農業銀行原行長趙歡去年9月末赴任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後,行長職位已空缺一年。9月23日,界面新聞獲悉,中國進出口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張青松赴任中國農業銀行,出任農業銀行黨委副書記。相關程序履行後,張青松將出任農業銀行副董事長、行長職位。公開資料顯示,張青松今年54歲,1990年從央行研究生部畢業後進入中行,在中行任職近30年,後赴任進出口銀行。
  •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銀行業蝶變換新顏
    原標題:資本市場三十而立·高端訪談│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銀行業蝶變換新顏   「誰捨得把過去丟在風裡?誰捨得把未來留在雨裡?」
  • 中行啟動系列人事變動 「原油寶」事件或為動因之一
    12月16日,有獨家消息稱,中行副行長孫煜,及多個部門、省分行領導崗位調整。此輪人士調動的亮點則是,擔任中行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的王衛東則將赴海南擔任中行海南省分行副行長,而中行青島分行行長黃黨貴將任中行全球市場部總經理。
  • 做大蛋糕,與臺灣同行分享——訪中行臺北分行行長蔡榮俊
    拔得頭籌   2009年春節後,時任中國銀行廈門市分行副行長的蔡榮俊被召喚到北京,總行給了他一個「特殊任務」:爭取在臺灣開設第一家陸資銀行分行。   當時,在臺灣開設分行並非易事,因為兩岸還有許多方面需要突破。蔡榮俊和籌備組人員往返兩岸,很多準備工作只能在深圳、香港和總行進行。   2010年9月,中國銀行在臺灣的代表人辦事處成立,蔡榮俊擔任第一任首席代表。2012年6月22日,中行臺北分行正式開業,成為臺灣第一家陸資銀行分行,蔡榮俊出任行長。
  • 農行原副行長郭寧寧履新福建省副省長曾經清華「女學霸」成最年輕...
    近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七次會議,任命郭寧寧為福建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1970年7月出生的中國農業銀行原副行長,也是農行成立以來的首位女副行長,正式成為最年輕的女性省部級領導。在清華大學,郭寧寧先後獲得清華大學工學學士、管理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後又取得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等學位。由此看來,郭寧寧是名副其實的女學霸。2014年4月,郭寧寧曾以中國銀行香港分行行長的身份出席清華大學管理學院建院30周年慶典。郭寧寧表示:「清華經管,是夢開始的地方,在清華園我度過七年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時光。」
  • 農行原副行長蔡東任吉林省副省長,「金融副省長」增至17人
    撰文 | 董鑫據《吉林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10月17日,吉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任命蔡東為吉林省副省長。蔡東此前擔任農行副行長,10月14日晚,中國農業銀行發布公告稱,因工作需要,蔡東辭去農行執行董事、副行長等職務。公開資料顯示,蔡東出生於1968年10月,山東濟南人,是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經濟學博士,高級會計師。1986年考入山東師範大學原計算機系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
  • 國有銀行領導班子變動盤點:1家缺行長1家缺董事長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六大國有銀行領導班子變動大盤點:中行缺行長,交行缺董事長今年以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六大國有銀行高管層變動頻繁。除了頗受人關注的調任地方擔任「金融副省長」外,2019年迄今國有大行的高管還經歷了哪些變動?目前各家大行的高管空缺程度如何?工商銀行:董事長、副行長發生變動先看「宇宙行」工商銀行(601398.SH,01298.HK)。
  • 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來源:中國經濟網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年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4日訊 (記者 姚進)國家外匯管理局今日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國開行湖北分行原副行長楊德高被開除黨籍:與他人串供堵口
    國開行湖北分行原副行長楊德高被開除黨籍:與他人串供堵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21-01-04 17:45